第70章 三分天注定(2 / 3)

記得有人說,一個人無敵太久,上天也會寂寞的,會派給你兩個敵人,一個你的上司,一個你的下屬。

周天子那時候仰人鼻息,就別提了。於是晉平公有了幾個不安分的下屬。

有道是君子之澤,三世而斬。曆數晉國曆代家族的命運,會發現靠譜的很。狐氏家族因狐射姑被趙氏攆出晉國,躲過一劫,郤氏家族、趙氏家族、先氏家族,都煊赫一時,也都被趕盡殺絕過,也就趙氏孤兒命硬,最後撐了下來。

晉國當時有四大家族,趙氏家族趙武,執掌晉國後家族勢力又一次膨脹起來,魏氏家族,魏輦(nian)昔日跟隨晉文公流浪天涯,這麼多年始終不慍不火,有道是穩定壓倒一切,緊跟在趙氏後麵,而後是韓氏家族,韓厥當了這麼多年司馬,為人知進退,家族勢力也發展起來,不過排最末。

出人意料的是,最強大的是智氏家族,當初趙武拜訪智武子智縈的時候,老人家還誇他將來一定有出息,果然是深藏不露。

智武子擔任正卿,智氏家族崛起,可惜的是智縈兒子早夭,孫子到三十歲就死了。人走茶涼,好在智武子人緣不錯,有人求情,晉平公才沒有取消智氏的特權。智武子的曾孫智躒(li)精明強幹,又一次擔任晉國正卿。

可見家族想要混出名頭來,不經曆風雨的考驗,老天爺都不答應。

趙武執政多年後,駕鶴西去,兒子趙鞅上台。而後中行氏和範氏攻打趙氏,晉定公支持趙鞅,宣布中行氏和範氏為叛軍,命智氏、韓氏、魏氏幫趙氏出兵。

中行氏是荀林父的後代,是智氏的一個分支。範氏是範文子、範武子後代,兩個家族在晉國這麼多年風風雨雨,還是沒抗住,被直接攆出了晉國。趙鞅因此一戰,得以取代智氏擔任晉國大權。

智躒的孫子智瑤雄心壯誌,等趙鞅死後,擔任晉國的正卿,掌管中軍,跟齊國打,跟鄭國打,身先士卒,勇猛的很,為晉國立下了赫赫戰功。

此外,智瑤還盯上了副本,將目標定在了晉國周圍的少數民族。

中山有一個名叫夙繇的屬國,國小民窮,很適合拿來開刀,可惜,窮國有窮國的特色——沒路。智瑤於是靈機一動,鑄造了一口大鍾,鍾的口徑,專門設計的有一輛戰車的兩軌那麼寬。

鍾鑄好後,智瑤請夙繇國的國君派人來取。夙繇國君沒想那麼多,命人開路取鍾。結果此路一修通,智瑤就率領晉軍攻破夙繇國,夙繇滅亡,智瑤並其地而有之。

會打仗,又腹黑,這個人一定有出息。

當時晉國國君是晉定公的兒子晉出公,我沒查到諡號為出什麼含義,想來應該是他出逃後死在國外,所以諡號為出吧!

公元前458年,晉出公十七年的時候,智瑤聯合趙氏、魏氏、韓氏三大夫,瓜分了範氏和中行氏的土地和財產。可憐兩個家族風風雨雨這麼多年,依舊淪落到這個田地。

由此可見智瑤絕非心慈手軟之輩,晉國土地從哪裏來的,吞並小國得來的,這是擴張的至理名言。智瑤自封為伯,要知道隻有國君才有爵位,這麼做怕是有了不臣之心。

晉出公不吭聲,智瑤很得意,可是搞定了國君手下還有三個刺頭,也不好處理。於是思前想後,智伯覺得柿子撿軟的捏,於是挑到了韓氏家族,當然要師出有名。

當時吳國厲害的很,打完這個打這個,不可一世。

智伯說,吳國這麼囂張,完全是晉國太弱,我願意拿出一萬戶給國君。

當然,智伯表示我這麼夠意思,你們也得意思意思吧!

晉出公表示很開心,這是大家一片孝心,給多少都是弟兄們的一片情誼。

馬邦德:當過縣長沒有?

張麻子:沒有。

馬邦德:縣長上任,得先巧立名目,拉攏豪紳,繳稅捐款,他們交了,才能讓百姓跟著交。錢到手後,豪紳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三七分成。

智伯如同豪紳,晉出公如同買官的縣長,三七分也好,二八開也罷,雖然跪著掙錢,但是生意嘛,不寒磣。

最心塞的是晉國的另外三大家族。

都是道上混的,誰不知道誰啊!

韓氏家族的族長韓康子虎表示流年不利,因為智伯扛著奉旨捐款的招牌找人捐款,第一個被堵在門口的是韓家,說要一萬戶就要一萬戶,眼都不帶眨的。

韓康子虎知道胳膊擰不過大腿,之前智伯率軍攻打衛國,得勝歸來,不知道智伯那隻眼看自己不順,不僅在宴會上戲弄自己,連自己的家臣段規都被羞辱了一番,實在欺人太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