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老子針對常人的穴位經絡現狀籌謀對策(1 / 2)

常人的穴位和經絡處於嚴重的堵塞狀態,想要實現“天人交融”、開發潛能、健康長壽,就必須徹底改變這種不正常的狀況。

人體經絡穴位的現狀不是不能改變的,老子畢生修道,首先就是從打通穴位和經絡入手。

前曾言及,道經第九章指出:“虛而不淈。蹱而俞出”。現在將本句的含義闡釋如下:“虛”是意識虛無的功能態;“淈”是爛泥;“蹱”意為蹣跚而行的模樣;“俞”就是穴位。這句話解密後的意思是:坐善修煉進入到意識虛無的功能態,人體穴位就不會被“爛泥”堵塞了。特殊能量蹣跚而行,穴位就會顯示出來。

為什麼進入“意識虛無的功能態”會產生開通穴位的作用呢?因為意識對生理功能會產生巨大的反作用。入善越深,反作用越大。在“意識虛無的功能態”下,人體的穴位能夠將被稱為“特殊營養素”的清新空氣攝入體內,並將它轉化成為特殊能量,用來衝刷堵塞在穴位中的“爛泥(淈)”。“蹱”本義小兒蹣跚而行的樣子,這裏用來描繪特殊能量反複衝刷“爛泥(淈)”的過程,說明要經過多次的衝擊,才能達到開通穴位的目的。後世其他傳抄本對《老子》原文肆意篡改。如《河上公章句》將“虛而不淈,蹱而俞出”擅改為“虛而不屈,動而愈出”。短短八個字的原文被改換掉三個字,即“淈”改屈;“蹱”改動;“俞”改愈。這樣一來,堵塞在經絡穴位上的上“爛泥”(淈)不見了;“蹣跚而行(蹱)”的衝刷“爛泥”的過程也被抹煞了;最後連得“穴位(俞)”也被弄得蹤影全無。《老子》整篇文章的真實內容和意義,就是這樣被搞得蕩然無存。

老子在他的“總結”道經第10章還進一步指出:“綿綿嗬!若堇”。“綿綿”本義指絲連不絕的隱蔽的基本運行態勢,即柔和徐緩地運行;“若”本義柬選,引申為分離,指先天潛能從潛能組織中分離出來;“堇”本義粘土,是堵塞在經絡穴位上的較嚴重的病理因素。粘土比爛泥的粘性強,說明堵塞的程度更厲害。這句話解密後的意思是:(特殊能量)在人體內絲連不絕地隱蔽地運行呀!先天潛能的分離,須要衝刷掉堵塞在穴位經絡上的嚴重的病理因素。

從上述這句話中,老子指明了若幹重要的氣功理念和知識。主要有以下兩點:

第一點,在氣功修煉時要實施意識虛無的功能態。這種功能態對生理功能有巨大的反作用。它可以幫助修煉者衝刷掉堵塞在穴位經絡上的病理因素。

第二點,“綿綿”是一項重要的功法。它教導氣功修煉者,特殊能量在體內的運行態勢要做到“柔”字當頭。要像絲線一樣,連綿不絕,這樣做既能有效地清除病理因素,又能增強生命的活力。

按照老子教授的氣功理論和功法去做,不僅可以衝刷掉堵塞在穴位和經絡上的“爛泥(淈)”,即使粘性更強的“粘土(堇)”和“水草交錯(澤)”,都能衝刷得一幹二淨。因此,穴位和經絡就能由隱變顯,由堵塞變為暢達,在人體內顯示出來了。

開通人體穴位和經絡,是一項改造人的體質的係統工程,所以必須要有一係列科學合理的功理功法,才可能實現理想的目標。

老子為了開通人體經絡網絡係統設計了完備的係列理法。今簡述如下:

1、牢牢掌握“爭、盜、亂”三大練功要訣。

“爭”,繁體“爭”,是形意字。表示用兩手引力做功。這一意義應用於氣功,表示氣功曳引做功。在老子氣功學中指攝取自然界的特殊營養素,並推動特殊能量在周身經絡內柔和徐緩地運行,是氣功的動力源泉。“盜”,指向自然界索取特殊營養素,攝入體內後,轉化為特殊能量及其功能轉換。“亂”,繁體“亂”,是形意字。本義用雙手整理絲線,引申為要治理。規範和治理是老子氣功學的主導思想。

2、認真貫徹“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十二字練功心法。

“虛其心”。“虛”,虛無;“心”,思想意識。“虛其心”意為虛無氣功修煉者的思想意識。修煉老子氣功如能牢牢地抓住“虛心”這個綱並付諸實施,猶如抓住了漁網的大繩,便能綱舉目張,將其他練功環節全部帶動起來。“有,無之相生也”的老子哲學思想,是“虛心”的主要理論支柱。

“實其腹”。老子氣功學所指的“腹”,包括腹腔和盆腔,就是會陰以上隔肌以下的部位,它的範圍超過醫學上的“腹”。“實腹”就是將從自然界引取得到的特殊營養素,在體內轉化為特殊能量後,用以意領氣的功法,將特殊能量集攏在腹腔中心部位。這一部位在臍下二三寸左右。後世道家氣功對這一功法稱作“氣沉丹田”。臍下二三寸位居腹腔中心,能夠貯集較多的能量,又是比較安全的區域,所以是初學者首選的練功體位。“實腹”的目的是為了打通人體中脈。中脈垂直於人體的正中,其上端為顱頂的百會穴,下端為腹底的會陰穴。中脈位居身體的中央,是整個經絡網絡係統的樞紐,所以氣功界有“中脈通則百脈通”的說法。說明中脈通能為打通全身經絡穴位創造必要的條件。“實腹”就是利用積貯起來的特殊能量,因勢利導,自下而上地逐步地衝開中脈,做到“天門(百會穴)”與“地戶(會陰穴)”上下貫通成為一條垂直於人體中央的能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