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是中華文化瑰寶,至今已有5000年以上的曆史。世界上最早的氣功真跡是殷商時代鍾鼎上的金文圖案。1995年第九期《中國氣功》刊載了四副氣功圖案照片,從中可以看出,中華氣功發展到殷商時期,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人體內客觀存在的穴位和經絡,在長期的氣功修煉的實踐下,己被初步發現。這四幅金文圖案就是頗有說服力的證據,茲剖柝說明如下:
金文圖案①是一位氣功初學者。身體畫成實心體,看不到任何經絡和穴位的存在,表示常人和初學者體內的經絡穴位處於堵塞不通的狀態。
金文圖案②手下腳下都有一橫,表示練功時,掌心腳心出現氣功磁場。這時,自然界的少量氣態物質已能從體表穴位進入人體。頭部兩側的“~”狀波紋,表示練功者攝入特殊營養素轉化為特殊能量後,在練功的過程中已有少許特殊能量,偶爾竄達頭頂,說明修煉者已煉成初級功夫,不久,基礎功夫亦將告成。
金文圖案③頭頂部位呈“八”字狀。表明以“天門(百會穴)”為中心的顱頂諸穴已被打開。圖案還顯示,人體正中央有一條箭狀的直線。箭頭向上,直達百會穴。箭尾在會陰穴。表明從“地戶(會陰穴)”到“天門(百會穴)”的中脈亦已開通。
金文圖案④頭部畫成“火苗”狀,表明練功者已經進入到不完全體呼吸階段。頭頂上的火苗表示功能轉換已輸注大腦,頭部腦部的組織內部,已經出現熱力強勁的氣功熱分子運動。
上述四幅副殷商時期鍾鼎上的金文圖案的發現,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四幅圖案代表四個不同的練功階段,方向明確,程序合理。說明人體內的中脈及百會穴,早在殷商時代,已被氣功修煉者發現,並鐫刻在鍾鼎上記載下來(鍾鼎上的圖案,請參見本書附錄)。所以,人體的經絡穴位至少在殷代就已經發現。
老子是古代最偉大的人體生命科學家,也是中華氣功最偉大的創建者之一。中華氣功發展到老子時代,他把氣功實踐與探索人體生命奧秘融合為一體,發現人體經絡不僅存在於體表和淺層,而且廣泛地存在於人體的深層。穴位是連結人體與自然、互相交換能量的窗口。人體的表層經絡與深層經絡互相連結,層層深入,形成與自然界水係相似的網絡係統。人體經絡是“天人融和”的天塹通途,是特殊能量的無形通道,也是將功能轉換輸注於全身組織細胞的主要渠道。
老子對人體經絡網絡係統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認識,他發現開通穴位和經絡後,能把自然界對人類的恩賜物,通達穴位(窗口)和經絡(無形的能量通道),直接輸送到人體最小的基本結構單位細胞(玄、小),使天人之間的交融益趨和諧。老子通過氣功的實踐,還親身感受到打通穴位和經絡網絡後,可以開發出人體第二呼吸係統等生理上的特異功能,使人體恢複青春,獲得稀世的健康和長壽。在反複實踐的基礎上,老子創立了氣功經絡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