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穴位體呼吸是在中脈穴位體呼吸和不完全穴位體呼吸的基礎上,經過長期的氣功修煉後形成和產生的。完全穴位體呼吸是高級氣功功夫,也是一般特異生理功能的高級功之一。所謂完全穴位體呼吸,就是在練功時,完全由穴位進氣和呼氣。其時,肺鼻呼吸暫時停歇而由穴位體呼吸完全取而代之。
老子把練功時出現完全穴位體呼吸稱作“歇”。歇之義引申為止歇。這一意義應用於氣功科學,就是指完全穴位體呼吸。完全穴位體呼吸是一種特殊的生命狀態,老子把這種特殊的生命現象叫做“柔弱,其死也。……柔脆,其死也”。
這裏的“柔弱”和“柔脆”都是人體特異潛能的代詞;這裏的“死”是不動的意思,指“定”的意識功能態;這裏的“也”意為陰性事物。老子用這句話告訴人們,人體特異潛能秉性柔弱易折,是可以用“定”的意識功能態修煉的陰性事物。
“定”的意識功能態是“定而有識”功能態的簡稱。它是在完全穴位體呼吸的生理基礎上產生出來的。其時練功者外貌寂然不動,但體內生機盎然,所以是開發大腦意識層高功能的“棟梁”。
老子在“總結”道經第44章指出,“死不忘者,壽也”。
這裏的“死”,與道經第10章“浴神不死”的“死”一樣,都是不活動的意思,與停、定同義。指練功者進入到了“定”的意識功能態;“忘”本義不識。“不忘”是不識的否定,就是有識。這一意義在本文指意識對生理功能的反作用。
就老子氣功學的練功過程而言,“定而有識”的功能態出現在完全穴位體呼吸階段。氣功人出現“定而有識”功能態時,其特征一是“死”(即“定”),進入鼻息全無的完全穴位體呼吸狀態。二是生理功能異常活躍(有識)。體內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特殊生命現象。其時,人與自然融會貫通,頻頻交流。外界的氣態物質通過穴位和體表徐徐地流入人體,不斷地補充著能量和營養物質;特殊能量沿著全身的經絡網絡,在位移,在流動,在與體內物質合成、分解。功能轉換千變萬化,層出不窮,出現特殊的生理環境和生理現象。能量燃燒起來了。生命在能量燃燒中複蘇!升華!人體內的各種細胞在燃燒中歡笑!那些生理潛能的細胞呀!抗病治病的細胞呀!抗衰老的細胞呀!使人長壽的細胞呀!特異潛能細胞呀!像一群群歡樂的“嬰兒”,正在吮吸著美味的粥汁,咀嚼著營養豐富的羊肉和嘉禾,歡樂地發出陣陣的笑聲。那時候的氣功人呀!融融和和,綿綿密密,外“死”內活,萬機春發。
長期修煉“定而有識”的高級功夫能使大腦發生質的變化,導致大腦意識層的高功能的開發。正如老子在德經第17章指出:“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
“死”,“定而有識”的功能態;“地”,人體的代詞;“之”,頰側上出。“十”,《說文解字注》:“十,數之具也。”古人認為“十”代表東南西北中的方位齊備,故有完滿具足的意思。“三”,《說文解字注》:“三,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此曰一耦二為三,此一儷二也。”意為既有能量又有陰陽兩種對抗性勢力,三者共存於一個統一體內,這就叫做“三”。所以“三”是化生萬物的必備條件。“生生”,老子氣功學術語。本章指在功能轉換的兩種特殊陰陽勢力的對抗變化下,產生出新生的事物。所以整句的意思是:
“定而有識”的功能態使人體內產出“頰側上出”,在完備具足的特殊營養素、特殊能量及其功能轉換下,體內的能量偕配陰陽,化生萬物,這究竟是何緣故?陰性事物,依靠“定而有識”的功能態,在特殊的陰陽變化下形成和產生了新生的大腦意識層的高功能。
正是由於修煉了以完全穴位體呼吸為生理基礎的“定而有識”的高級功夫,使老子成為超高功夫的氣功大宗師和大腦意識層高功能大師,並獲得古今罕見的高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