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解放戰爭時期的人民民主政權(1 / 3)

第五卷 解放戰爭時期的人民民主政權

第一章 解放戰爭的曆史發展及解放區政權的性質

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八年的艱苦奮戰,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經曆多年戰爭的中國人民普遍要求和平,借以恢複遭受嚴重破壞的生產。人民要求在抗日戰爭勝利後實現民族的獨立和政治的民主,農民要求得到土地。人民的這些願望,毛澤東在中共"七大"《論聯合政府》的報告中都充分表達出來了。靠內戰起家的蔣介石國民黨不僅不顧全國人民和平民主的正義要求,而且要再一次把全國人民投入內戰和破產的深淵。針對蔣介石國民黨"寸權必奪,寸利必得"的發動內戰的反革命方針,毛澤東提出了"針鋒相對,寸土必爭"的革命方針"根據這一方針,我們一方麵要力爭和平,反對內戰;一方麵要對蔣介石發動全國規模內戰的反革命計劃,作充分的準備。就是說,對帝國主義反動派不抱幻想,不怕威脅,堅決保衛人民的鬥爭果實,努力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中國共產黨為了人民的利益,力爭和平,堅決反對內戰,抗戰勝利後曾多次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為此毛澤東還於1945年8月28日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蔣介石談判,10月10日公布了許多關於保障國內和平辦法的協議,"在一丸四六年我們又和幾個民主黨派曾經和國民黨達成一個和平建國的協議。"這些事實都表明了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同時也應看到,這時的談判也是一種針鋒相對的鬥爭,通過談判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的陰謀,教育和團結了廣大人民群眾,孤立了反動派,劉少奇在中共"八大"的政治報告中,總結這段鬥爭曆史時指出:"在抗日戰爭結束以後,我們黨又曾經多次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以圖避免內戰,並且試圖經過和平的道路實現中國的社會政治改革。......我們黨在爭取和平改革的時候並沒有放棄警惕,沒有放棄人民的武裝。我們的政策是:如果國民黨願意和平,並且願意在和平的條件下進行改革,這是有利於人民的,是我們所力爭的。但是我們知道,和平的願望能否實現,卻不取決於我們,而取決於當時的統治階級。如果國民黨反動派一定要把戰爭強加在人民頭上,那末,我們也作了充分的準備,能夠動員人民的力量擊敗他們,使戰爭的發動者自食其果。曆史所作的結論正是這樣的。"國民黨反動派當時玩弄和平陰謀,其最根本的目的是要爭取時間,把它在抗戰期間龜縮在後方保存實力的嫡係部隊送到內戰前線。在美帝國主義幫助下完成這一部署後,國民黨反動派便徹底撕毀了停戰令和政治協商會議的決議,於1946年6月底向解放區發動了全麵的進攻,內戰從此爆發,國民黨反動派的陰謀,中國共產黨早已看得一清二楚,並且作了充分準備。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毛澤東正確的戰略思想的指導下,經過一年的奮戰就扭轉了戰爭的局麵,使自己由防禦轉入進攻。劉鄧、陳謝、陳粟三支大軍向南推進,解放了廣大地區,把戰線椎到長江、渭水以北的國民黨統治區。1948年10月初至1949年1月底,經過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殲滅了國民黨反動派的主力和精銳師團,共約154萬多人,我解放大軍直逼南京。接著在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和平攻勢"之後,毛主席和朱總司令於1949年4月21日下達大進軍的命令,百萬雄師越過長江天險,於4月23日解放了國民黨反動政府的首都南京,這標誌著國民黨反動政權的覆滅。在全國解放戰爭勝利的基礎上。

10月1日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從上述曆史發展過程看,自抗日戰爭勝利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四年多時間中,基本上可劃分為兩大階段。第一個階段自1945年8月起,到1946年6月止,這段時間可稱為爭取和平改革社會政治階段。第二個階段從1946年7月起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止,這段時間可稱為武裝奪取全國政權階段,下麵我們將根據兩個階段的不同情況,來敘述這一時期解放區人民民主政權的建設與發展。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區的人民民主政權,是在抗日民主政權的基礎上,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的發展。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人民民主政權和蔣介石國民黨的反動政權進入決戰階段,解放區的政權性質,依然是新民主主義的人民民主專政,"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權"。這裏"所謂人民大眾,是包括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被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政權及其所代表的官僚資產階級(大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所壓迫和損害的民族資產階級","以及從封建階級分裂出來的少數開明紳士"。這個政權所要反對的"是外國帝國主義、本國國民黨反動派及其所代表的官僚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由於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已進入要在全國範圍內推翻三大敵人的統治和建立人民自己的國家這樣一個階段,因此這時的人民民主政權,對於屬於人民範疇內的非勞動人民的階級和階層的要求,也就與抗日戰爭時期有所不同。對於民族資產階級,盡可能爭取其大多數站到我們方麵來,參加反對三大敵人的鬥爭,或在這場鬥爭中保持中立。"我們對於開明紳士的要求,在抗日時期是讚成抗日,讚成民主(不反共),讚成減租減息;在現階段是讚成反美、反蔣,讚成民主(不反共),讚成土地改革。"

第二章 爭取和平改革社會政治階段解放區的人民政權

在八年抗日戰爭中,陝甘寧"邊區處在相對和平的後方環境",它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各解放區的指導中心,是八路軍和新四軍的總後方。邊區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八年的艱苦奮鬥,已把它建設成為全國的模範根據地,戰後陝甘寧邊區的政權機關比過去更加健全和鞏固,並有了一些新的發展。如1945年10月,陝甘寧邊區參議會駐會委員會和陝甘寧邊區政府發布聯合通知,宣布把鄉(市)參議會改為鄉(市)人民代表會。1946年4月,陝甘寧邊區第三屆參議會第一次大會所通過的《陝甘寧邊區憲法原則》,明確規定"邊區、縣、鄉人民代表會議(參議會)為人民管理政權機關"。

抗日戰爭最後反攻階段,各解放區舉行了全麵大反攻。在蘇聯紅軍的援助下,我軍解放了整個東北;日寇投降後,我軍又殲滅了拒不向我投降的敵偽軍,收複了大片國土,擴大了解放區,隨著我軍的進駐,在這些區域內建立起人民民主政權。在東北地區,到1946年4月,遼寧、嫩江、鬆江、安東、遼北、黑龍江、吉林、合江、興安九省的省政權都建立起來了。在晉察冀方麵,我軍解放了熱、察兩省地區,1945年11月,兩省先後召開了省人民代表會議,成立了熱河和察哈爾兩個省政府。在山東區,我軍解放了山東108縣中的100個縣,山東戰時行政委員會改為山東省政府。在華中方麵,蘇中、蘇北、淮南、淮北四解放區已聯成一片。1945年11月,四區合並為蘇皖邊區,成立了蘇皖邊區政府。蘇皖邊區政府設有下列工作部門:民政、財政、教育、建設等廳,秘書、衛生、審計等處,公安、交通等總局及高等法院和法製室、參議室等。同年12月又建立了蘇皖邊區臨時參議會,作為邊區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前的最高權力機關。蘇皖邊區政府共轄8個專區72縣市(沙溝市)。

解放區人民民主政權機關的設置,在這一階段基本上與抗日戰爭時期相同。政府工作部門,基本上還是設民、財、教、建、公安、法院等機構。但為了適應戰後環境,恢複受到嚴重破壞的生產和處理戰爭所遺留的問題,在政府的機構設置上也有相應的反映。如晉察冀邊區為了恢複和發展生產,規定各級政府都成立"生產委員會",為了懲辦戰爭罪犯、漢奸賣國賊,決定在邊區設立"戰犯調查委員會"。晉察魯豫邊區政府,為了動員群眾重建被敵偽破壞的城鎮,指示所屬專、縣、市均成立"城鎮建設委員會"。為了肅清敵人毒化政策的流毒,晉察冀邊區規定,在邊區及過去種過鴉片的省、專、縣設立"禁煙督察局"(或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