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開發區分公司(1 / 2)

張道長的確是活神仙,在他的指點下,奇跡瞬間發生。

1994年1月,59歲的黨委書記竟然被安排到市委黨校學習,趙小可代行黨委書記權利,成了藥材公司黨政一肩挑的巨無霸,改革方案順利實施。

2月,趙小可在藥材公司掀起了狂風暴雨一般的改革浪潮。這股浪潮洶湧澎湃,山呼海嘯,讓擁護者大受裨益,讓反對者灰頭土臉。這次改革,讓他一舉成為了醫藥行業改革派的領軍人物,藥材公司說一不二的領袖。

外行者看到的隻是表麵的名稱變化,內行人窺斑見豹,抽絲剝繭,立即就會發現他改革的核心和本質,那就是藥材公司從此扛起了西藥經營的大旗,化學藥品已經成為和中成藥、中藥材平行的支柱業務。藥材公司真正變成一頭下山猛虎,撲食餓狼,凶神惡煞的竄進了醫藥公司的一畝三分地。

他這一招立即引發了東海醫藥界的界域戰爭,點燃了內部競爭的戰火。戰鬥異常激烈,腥風血雨,昏天地暗。

正如趙小可分析的,藥材公司啃醫藥公司一口,那就如同摘下一個西瓜;醫藥公司啃藥材公司一口,那就如同撿了一粒芝麻。藥材公司在界域大戰中連連獲勝,醫藥公司節節敗退,1994年底,藥材公司的銷售額由1993年的7千萬一舉上升為1.5億。

這個舉措和業績一舉確立了趙小可鼎新革故,破舊立新的改革者形象,更確立了他技壓群芳,鶴立雞群的領導才能,以及遠見卓識,才高八鬥的業務水平,從而成了藥材公司一言九鼎,說一不二的領袖。

1995年,趙小可獲得了東海市改革創新企業家的稱號,榮升為醫藥總公司(後來的醫藥集團)副總經理,兼任藥材公司經理。可謂是攪海翻江上九天,一夜成名四海知。

趙小可幹得風生水起,大放異彩。四年時間連升四級,實現了局級領導的人生夢想。這幾年中,趙小可唯一鬧心的就是開發區批發部,後來的開發區分公司。

開發區批發部成立於1988年,它的成立並非藥材公司的決策,而是因為83年市政府將灣西縣的三個鄉鎮——望海樓、馬棚、大前灣劃為了經濟技術開發區。有了開發區,各行各業必須有相應的機構。市政府撥了建設網點的土地,藥材公司拖拖拉拉的幹了五年才將網點建成。

網點雖然建起來了,可無論領導怎麼動員,沒有一個人願意來工作。

為什麼呢?

原因有兩個,首先是地理緣故。

東海市是我國東部的沿海城市,僅就自然風光而言,在西太平洋沿岸,甚至全世界的沿海城市中,東海市絕對是塔尖上的佼佼者。它之所以令世人仰慕,皆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兩山一灣一環。

東部淩霄山,山海相連景色瑰麗,被譽為神宅仙窟;西部馬頭嶺,山清水秀樹木繁茂,被譽為城市氧吧;中部月亮灣,天然良港,城中湖泊,被譽為城市鑽戒;東南太平洋環繞,藍色大海簇擁著紅瓦綠樹的城市,烘托著藍天白雲的蒼穹,霧起雲湧,似真似幻的奇特美麗,讓這座城市名聞遐邇。

特別的地理給了東海特別的魅力。

仰望藍天白雲,俯瞰碧波蕩漾;晴日燦若海上明珠,霧漫恍若海市蜃樓。遠眺,礁嶼、海島如寶石鑲嵌,近瞧,大小港灣如湖泊斑斕。浩瀚遼闊的海平麵上,萬噸巨輪碾壓式前進,各種漁舟在浪湧中沉浮,如同浪尖上的芭蕾。

有詩讚曰:

浮天碧海共一色,落水青山碧幽幽;

萬家燈火築仙閣,霧鎖大海顯蜃樓。

正是一座美輪美奐,恍若仙境的海濱城市。

月亮灣位於城市西部,是一個水域寬闊,四季不結冰的天然深水良港,因為形如彎月而得名。

月亮灣將城市自然的分成東、西、北三個部分。東部是中心五區和淩霄山縣,北部是灣北縣,西部是開發區和灣西縣。再外圍是東苑縣,西苑縣,北苑縣和南苑縣。

開發區位於月亮灣西部,原來是灣西縣的三個鄉鎮——望海樓鎮、大前灣鎮、馬棚鎮,八十年代後期劃為開發區。從市裏到開發區,如果走陸路,需要環繞月亮灣,車程兩個半小時;現在有了橫跨月亮灣的大型渡輪,時間大幅度縮短,渡輪航行僅需四十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