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那個酒樓以前沒收到那麼多銅板嗎?與上個月的情況應該不會相差太大吧?”莫菲菲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還不是因為大筆銀子都被運到國外了,弄得銅板大行其道,給生活造成很多不便。”沈天啟無奈的說。
莫菲菲心中一動,覺得腦海裏有靈光閃過,想抓住,那點靈光卻又已經緲無痕跡,她隻好作罷。
這場關於銀子和銅板的討論隻被她當成生活中的小小插曲,轉眼就拋到了九霄雲外。
一個月後,莫菲菲發現她的商場也收到了極多的銅板,好在其他諸如紅樓、客棧、貿易行之類的地方都是高檔場所,去那裏消費的人用的基本都是銀子,所以還沒有造成太大的不便。
這引發了莫菲菲的一個思考:大齊流通的貨幣有黃金、銀子、銅錢。因為銅板和金銀流通的不便,所以大筆錢財大家還是使用錢莊發行的銀票。按照使用習慣,銀票麵額分為十兩、五十兩、一百兩、兩百兩、五百兩、一千兩、兩千兩、五千兩、一萬兩等。銀票來源的渠道是有客戶到錢莊存了錢,錢莊根據實際金額開具的類似於“收據證明”的東西,以錢莊的實力和信譽證明此人確實有那麼多錢。說起來,就和我們現在銀行發的支票一樣。
銀票的好處就是攜帶方便,可是壞處也有,那就是隻能在發行錢莊兌換。因為全國的錢莊並沒有聯網的,拿著A錢莊開的銀票到B錢莊領錢那是不可能的事——就如現代拿著中國銀行開的支票去工行兌錢,人家睬都不睬你。所以如果在某個城市你拿著當地不方便兌換的銀票交易,很多人都不願意收。
這直接導致了網點越多、實力越雄厚的錢莊去存錢的人也就越多,使得強者恒強,難怪沈天啟拚命在各個大小城市爭開錢莊了。
為什麼沒有一種銀票可以全國通用呢?既便於交易流通,又便於攜帶。
有能力統一貨幣的角色,隻能是國家吧?
紙鈔!
莫菲菲終於想起了自己要抓住的那點靈光。對啊,為什麼不建議國家印製紙鈔呢。大齊商業不斷繁榮,全國經濟流通速度比以往大了幾倍,銀票由於受兌換的局限性已經不能滿足各地交易的需求,所以很多人才寧願使用白銀直接交易造成諸多不便。
印紙鈔可行性比較大啊,唯一值得擔心的就是,國家根據什麼來測算現在市場上流通的貨幣總額,總共發行多少紙鈔才能符合需求。多了,容易造成通貨膨脹,少了,容易造成貨幣緊縮。但是隻要國家控製得宜應該沒事吧?
於是她興衝衝把自己的這個想法告訴了沈天啟。
沈天啟瞠目結舌,他現在已經不把莫菲菲當人看了,莫菲菲簡直就是一個挖不完的寶藏,被沈天啟劃分為非人類的範疇。
“為什麼你總是有那麼多匪夷所思的想法。朝廷發行紙鈔?嗯,確實利於大齊商業發展的現狀,但是你這個胳膊往外拐的家夥有沒有想過,如果朝廷把持了印鈔大權,將給我們錢莊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照你的說法,錢莊需要配合朝廷把銀票全部換成紙鈔,但是如果換了之後朝廷又偷印大量紙鈔,我們錢莊從哪拿那麼多銀子來兌換?這種損害錢莊的事我絕對不能容許。”
沈天啟的話仿佛給莫菲菲滿腔熱血潑了一盆冷水,徹底把她潑醒過來。她忘了最重要的事,現在的錢莊都是私人所有,而不是被朝廷控製的,而且當下沒有強大的計算機聯網係統支持,沒有完善的金融機構監控和分析市場,朝廷根本沒有能力推行紙鈔。再退一萬步——如果朝廷嚐到了好處,誰能保證它不會大量印刷紙鈔從錢莊裏套現,這不是不可能的事。她又想起了在自己印象中的中國某個朝代,交子超脫時代的發明使那個朝代的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動蕩,交子使用了一段時間之後又被湮滅在曆史長河中。
自己確實是冒然了啊,不是什麼現代先進的東西在古代都是可以實現的,畢竟受時代局限過大。抄搬一些發財的商業理念無所謂,但是想要照抄可以改變大局的經濟政策那是自己不自量力了,莫菲菲不由反省自己的妄自尊大。
既然沈天啟說不可行,莫菲菲也就沒有多想,一心一意投入到賭場籌備中去。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他們這番話卻不知為何被泄漏了出去,猝不及防之下,在一個悶熱的午後,莫菲菲與沈天啟一起被一個太監宣進了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