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睡眠呼吸暫停的發生機製,中樞型者,機製不明,或與腦幹呼吸中樞功能的一過性降低有關。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的上呼吸道的肌張力降低,容易導致呼吸道扁塌阻塞,導致一過性的氣流交換停止。常見的引起阻塞的原因有以下一些:
① 睡眠時咽喉部肌肉張力過分降低,吸氣時易形成呼吸通路扁塌,加上仰臥位時的舌根後墜,更容易發生呼吸道阻塞。
②肥胖的人咽喉部粘膜下脂肪增多和(或)咽喉部粘膜分泌堆積。
③扁桃體腫大和(或)腺樣體肥大。
④下頜部畸形或上呼吸道存在著睡眠發育異常。
⑤支配咽喉部肌肉的運動神經運動係統有某種功能障礙。
睡眠呼吸暫停可發生於各種年齡,40歲以後較多見,但兒童及少年中也有發生者。阻塞型的發生率男性顯著多於女性。
睡眠呼吸暫停特別是阻塞型的發作有一個明顯的標誌,那就是響亮的鼾聲。每次呼吸暫停過去後照例出現明顯的打鼾,因此鼾聲響亮而不規則是睡眠呼吸暫停的標誌,對於所有鼾聲響亮的胖?都要考慮睡眠呼吸暫停的可能性。
睡眠呼吸暫停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輕的每晚發作次數有幾十次,嚴重者一夜之間呼吸暫停次數可多達500至600次,造成血氧飽和度明顯降低。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除了吸收暫停以外,還可伴有以下症狀:
①晚上失眠和白天嗜睡,中樞型以失眠為主。
②可出現焦慮、抑鬱、易疲勞、易激怒、注意力不集中,入睡前幻覺及初醒時意識模糊等症狀,因此易被誤診為神經衰弱或神經症性抑鬱。
③軀體症狀中最常見的為肥胖或夜間多汗,有的人可伴有右心肥大、右心功能不全、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發紺、高血壓及心律失常,有的人有頭痛、惡心等症狀,有時也會出現陽痿。
④兒童患者可表現為白天活動增多、注意缺陷、行為問題及學習困難,易被誤診為兒童多動症或行為障礙。
⑤少年患者常表現為白天嗜睡。英國小說家狄更斯在其名著《匹克威克外傳》中曾經描述過一個以肥胖、嗜睡及打鼾為特征的胖少年。據推測很可能是睡眠呼吸暫停患者。因此有的人將具有這類臨床表現的情況稱為“匹克威克綜合征”。
⑥偶有因睡眠呼吸暫停而發生猝死的報道。治療方麵,對於肥胖患者宜進行減肥治療。對於阻塞型或混合型可考慮手術治療,以解除潛在的阻塞危險。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手術,已見諸文獻報道的手術類型扁桃體摘除術、腺樣體切除術、下頜成形術、舌頭垂軟顎咽部成形術等。藥物治療方麵,已經試用過的藥物為數不少,但療效都不夠肯定,文獻報道較多的藥物有三環抗抑鬱藥、孕酮、士的寧等。值得強調指出的是,對於伴有睡眠呼吸暫停的失眠,忌用安眠藥物,因為安眠藥可抑製呼吸功能,加重呼吸障礙。
從童年期開始發生的失眠
這是一類始發於童年,以後很少間斷地一直延續到成年階段的失眠。這類失眠一般與“素質性的不會睡”有關,有的研究者推測可能與某種迄今尚未查明的中樞神經睡眠醒覺係統損害有關。
這類患者往往自幼就對睡眠環境中的刺激因素過敏,聲音、光亮、溫度變化等都容易引起入睡困難。傍晚甚至下午喝茶、喝咖啡、喝可口可樂、吃巧克力等都可引起睡眠不好。
這種失眠一經發生,往往會出現慢性化傾向,一直延續到成年。其特點是難於入睡和出現大量界限不清的睡眠。白天常表現為多動及注意力缺陷,有的有失讀。很多患者的腦電圖的意義不明典型改變。
睡眠專科醫生的總見足,對兒童不要輕易下這種診斷,內為無法預測失眠是占-定會持續到成年階段。迄今為止這種診斷多半是在失眠者成年以後才報據病史問顧性地做出的。
三、其他失眠
這類失眠包括三種情況:REM睡眠反複中斷、多導睡眠圖呈非典型改變的失眠以及未特別指明的失眠。
有的人每達到REM睡眠階段便自行醒轉,因此晚上每隔1至2小時就醒來一次,但從不在睡眠階段醒轉。這種情況就是所謂的“尺它似睡眠反複中斷”。這是一種罕見情況,口有通過多導睡眠圖檢查才能確定診斷。
多導睡眠圖呈非典型改變的失眠者自己並不察覺失眠存在,但早晨醒來之後總是感到沒有睡夠,沒有恢複與清新之感,並自覺肌肉疼痛、或對痛覺過敏。睡眠腦電圖檢查顯示睡眠腦電波的背景上出現大量“微型醒覺”。藥物或毒品作用有時可引起這種情況,肌纖維炎患者可以伴發這種情況,但有些患者查不出任何其他異常。
四、失眠的治療
世界上經受這種不眠之苦的決非隻有你一人,在這同一藍天下、同一大地上、同一時刻裏,有成千上萬的人也在一會兒看鍾點、一會兒數著數、聽著別人的鼾聲、默默地忍受著失眠的煎熬。
一般來說,治療失眠可以從四個方麵著手,即治療原發疾病、講究睡眠衛生、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
從前麵的介紹可以看出,失眠常與軀體疾病或精神障礙相伴發生,或者是原發疾病的症狀。如果不能致力於治療原發疾病,而是就事論事地對失眠症狀治療,不但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還有可能貽誤病情。問題在於,不少病人就診時常以失眠為其唯一或主要自訴,否認有其他疾病存在,因而可能迷惑了醫生的診療方向。治療失眠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對於所有的失眠者,都應作詳細的體格檢查及精神檢查,以免遺漏原發疾病的存在。
心理治療
在很多情況下,失眠的始發與維持往往與心理因素有關。典型情況是:生活事件帶來心理衝突,心理衝突引起情緒壓力,情緒壓力導致生理警醒水平升高,從而發生失眠。如果刺激因素持久存在,或者當事人不能從心理上有效地做出適應,則失眠會遷延下去;而且,隨著時間的遷延,環境中很多無關因素可以變成失眠的條件刺激,使原有的失眠附加上習得性因素。除此之外,從前麵的介紹還可看出,寧願憋在心裏,而不願表達出來,這種心理傾向容易導致情緒上的壓力與生理上的警醒水平升高,正是形成慢性失眠的溫床。
心病還需心藥醫,既然心理因素在失眠的發生與維持上有著不容易忽視的影響,那麼,心理治療在失眠治療中的重要作用也是可想而知的。有的睡眠障礙專家認為,對於心因性失眠來說,藥物隻是一種症狀治療,一種輔助措施,唯有心理治療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除支持性的心理治療外,國外常用於治療失眠的心理學方法主要有精神分析治療、行為治療及人際關係治療。
支持性心理治療是最基本的、最普遍的心理治療措施,其內容包括給失眠者以關心與安慰,向他們解釋失眠的性質,說明失眠並不可怕,是可以治愈的;並向失眠者宣講睡眠衛生知識。對於各種類型的失眠者都應給予這樣的心理支持,一些程度較輕病程較短的失眠者在支持性心理治療之後,可因放下精神性包袱而使睡眠改善,即使是程度較重的慢性失眠者,支持性心理治療也可起到消除顧慮、安定情緒作用,為下一步治療打好基礎。
很多引起失眠的心理衝突與人際關係緊張有關,因此改善人際關係往往能起到化本淸源的作用,為下一步治療打好基礎。國外有一類旨在改進人際關係的心理治療流派,其措施包括比失眠者掌握人際交往技能,學會人際關係的正確應付,此外還重視發展交際對象如配偶、家屬、社交對象的協調配合作用,治療師同時作交際雙方的工作,通過治療,使夫妻關係、家庭關係及其他人際關係得到改善,對失眠起釜底抽薪的治療作用。這沖方式的心理治療適用於心理性失眠及精神障礙伴發的失眠。
精神分析治療又稱動力心理治療,主要通過深入發掘並揭露症狀的心理根源來消除症狀。這一學派認為,很多情況下,失眠的發生與潛意識中的心理衝突有關。通過精神分析,使潛意識的衝突意識化,使失眠者領悟失眠的由來,移情別向,失眠自然會趨於消失。這種治療在西方國家比較盛行,並享有相當聲譽,據說療效不錯。例一、每當上床就寢時,即毫無原因地發生一種情不自禁的恐懼感,致使睡意全消,曾經多方治療無效,後經精神分析的發掘,找到了恐懼感的根源原來是早已遺忘了的童年時期的一次與睡眠有關的精神創傷經曆,經過引導與疏泄,失眠就會痊愈。例二也是一位慢性失眠者,精神分析發現,失眠之所以持久不愈,是由於患者潛意識中有一種唯恐入睡後會失去自製力,從而泄露內心秘密的焦慮,根源找到以後,失眠問題也迎刃而解。根據精神分析醫生的經驗,不少的失眠者在開始時矢口否認心理衝突的存在,認為症狀就是失眠,沒有什麼心理原因,精神分析的第一步就是要克服這種被稱為心理阻抗的情況。我國醫學界對精神分析治療有自己的見解和評價,至今也沒有發展正式的精神分析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