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榕
我是一個獨生女。
自然而然,父母便把他們的愛全部傾注於我。父母的愛就是那綿綿的春雨,滋潤著我的心田,撫育著我不斷成長;父母的愛就是那涼爽的樹蔭,保護著我不受烈日的灼傷;父母的愛就是那金色的秋風,激勵著我走向人生的豐收;父母的愛就是那溫暖的一團火,幫助著我驅走冬日的嚴寒,迎來人生輝煌絢爛的春天!
這,就是父母對我的愛。
我的父親是一名退役軍人。在我三歲那年,父親從部隊回到了家鄉,進了監察局工作。我三歲之前,一直是母親在照顧我,撫育我。我和母親寄居在外婆家,母親由於工作很忙,便時常把我交托給外公。外公待我很好,在我模糊的記憶裏,他經常給我講好聽的故事,給我吃好吃的東西,他總是不厭其煩地逗著我玩,盡管那時的他已身患重病,痛楚難忍。外公的形象我已記不清了,因為在我三歲那年,他就已辭世。聽我的母親說,外公最疼愛的就是我。我出生的時候,奶奶嫌棄我是個女孩,便棄我和母親而去,是外公毅然抱著我回了家,還耐心地陪著我,直至去世。母親還說,外公是牽著我的小手去世的,他走得很安詳。可以說,是外公、外婆、母親照顧著我度過了我生命中最早的三年時光。
三歲那年,父親回來了,我們從外婆家裏搬了出來,住進了父親單位的宿舍。在那宿舍裏,我度過了最愉快、最美好的童年時光。父親回來時,我用一種很詫異的眼光看著他,彼此之間很陌生。父親也為此苦惱,他覺得他在部隊裏的三年時光疏遠了他與女兒的關係,但這也不是他所能控製的。於是,父親便暗下決心,一定要加倍地疼愛他的女兒,以彌補那三年的空缺。是的,他做到了。父親很疼我,他並沒有繼承奶奶“重男輕女”的傳統、迂腐的思想。他經常抱著我爬山、遊湖,小時的我總是撒嬌,讓大人抱著的感覺就是好。但直到現在,我還能感覺得到父親抱著我登上山頂時的大汗淋漓,那汗水就是父親對女兒的愛啊!
其實,我三歲那年有悲傷、有開心,也有不幸。不幸的就是我三歲時生了一場大病,弱小的我住進了醫院,這可把我的父母急壞了。我還記得,父母特意向單位請了假,在病床旁邊守著我,喂我吃藥。我感覺醫生把我推進了一間白色的房間,然後他們在我的額頭上用針管不停地紮來紮去,我哭了,既是嚇的,又是疼的。母親為了哄我,便給我買了一個粉色的娃娃,這也是我從小到大唯一珍藏的娃娃,它凝結了父母對我的愛,我要好好地珍惜它,把它收好,小心翼翼地。在父母的精心料理下,我很快便康複了。
三歲之後,我就像其他小朋友一般地快樂成長。漸漸地,我長大了。我上了小學、初中、高中。從我一上小學開始,父母便孜孜不倦地教導著我,他們告訴我,自己的問題要靠自己解決,他們從不在學習上幫助我,讓我獨立思考問題,而且對我的學習情況十分關注。他們的嚴格也是對我的一種特殊的愛,我好好地珍惜了這份愛,用我的成績回報了他們。
在我12年的學習生活中,他們無私的愛就像那普照大地的太陽,一直升在我的天空裏,溫暖著我的心。中考那年,由於學習的緊張,我每天傍晚都留在學校苦讀,為的是能夠節省回家路途中耗費的時間。母親怕我吃盒飯不習慣,便親自在家中為我備好飯菜,每天傍晚都和父親一起為我送食,無論刮風下雨。上了高中,由於家距學校路程較遠,母親便每天起早為我準備早餐,而父親便負責接送我上下學。父親比較忙,經常出差,這時母親就更累了,同時挑起兩個重擔,但她從不埋怨。父母總是以我為中心,一轉就是三年,從不顧忌親戚朋友的閑言碎語。他們覺得為自己的女兒,這樣做是值得的。其實我內心並不是很好受,我並不希望父母為我如此辛苦,但我最終沒有說出口,而是以我的高考成績回報了這份深沉的愛。不,這份愛是那樣的重,隻用成績來回報是肯定不夠的,我親愛的爸爸媽媽,女兒將來會好好地孝敬你們,讓你們過上最幸福的生活,我會的,一定會!
如今,我已經離開了父母,走進了大學生活。雖然我已經離開了那生我養我的故土,離開了我至親至愛的父母,但我不會忘記從前的點點滴滴,我會整理好那愛的點點滴滴,把它們串起來,放在我的心裏,永遠銘記。我的思念悠悠,隨著那潺潺的流水,載著那縷縷的親情,通向那遙遠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