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蕭楓剛從入定中醒來,即見到誌常師兄與真人一同前來送他,心下甚是高興。怎奈想到眼下便要別離,不同又是心下悵然。誌常話倒不多,僅是緊緊握住蕭楓的雙手,說了兩個字:“保重!”話語雖短,其間情誼卻是綿綿。
蕭楓雙目噙淚,感慨不已,一時著實難以開口,隻知望著恩師與師史,想把二人的容顏牢牢的深雋於心。
正在二人依依作別之時,真人忽然“錚”的一聲手上突現一柄金光閃耀的短劍,隨即右手擎劍舉天,左手掐訣背豎在後,其狀甚是威凜。二人微呆下,真人手舉短劍已是舞動了起來。
隻見真人身若騰兔,劍似遊龍,周遭罡氣橫溢,沙礫狂舞,那等場景不象是隻有一個在舞劍,而是有著百人共舞一般。不見人身如何來去,惟有虹光萬道自天而瀉。
便在蕭楓與誌常二人吃驚呆訝下,忽的刹那,萬劍歸一,天地俱寂,動靜反轉間,猶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隨著浩瀚的天穹緩緩升起一輪旭日,佇立山頭的真人身上仿佛染上了一層金暈,山風輕輕吹動,拂起他的衣袂,猶如神人降世,仙真臨凡。
過的片刻,隻見真人劍指半空,鬆腰斂殿,那種感覺恍似鶴伸頸、又如蛇擺尾,顯得那麼自然流暢,恍若天成。舒指鬆腕間輕抖長劍,劍勢頓又展開,凝重處如山嶽巍峙,輕飄處如流雲飛逸。在那朝陽的映照下,說不盡的賞心悅目。
舞到酣處,真人脫手飛劍,勢若厲電,直破層層蒼穹,在九宵雲天之上繞了好大一圈,方才列聲無息中射入山邊巨崖之上,劍柄盡沒。如此神威凜凜,二人看到是心曠神怡,拍手叫好,隻嚷從未見過師傅如此威風。
真人聽了臉含微笑,也不去理他二人,隻是口中低吟:“劍術之道,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門戶,亦有陰陽,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凡戰之道,內示精神,外示安儀,呼吸往來,不隨法禁,縱橫順逆,真複不聞”。
蕭楓聽了心下明白,情知是恩師授他劍道妙奧,予已防身,急忙全神默記,暗自與《太陰悟真篇》中的劍術秘奧細加印證,一時竟而似有所悟。
真人吟完口訣,又過了半晌,待見蕭楓麵露心悟之色同學由欣慰,繼而微撚長須,渭然歎道:“送君千裏,終須一別。楓兒,此去路途艱險,自己要多加小心。還有為師寫了一錦囊,空時便閱,勿忘”。
蕭楓頷首,雙手鄭重接過錦囊小心收入懷中。
三人道別之後,蕭楓昂首而行,隻是眼角隱含淚光。
一路往北而行,但見官道沿途百姓人人衣衫襤褸,餓得麵無人色。倒斃的饑民不絕於途,望之甚感淒惻。
那時正是蒙古與金國大戰正酣之時,兩國撕殺交拚已然十數年,爭鬥之激烈,史上少有。
何況金國幾年遭旱,蒙古大軍又多在麥熟金黃之際時常來襲殺劫掠。真是受盡了昔日大宋遇的同般苦痛,天意之妙正在如此。
是以縱然那些父母官們想要照護百姓也是心有佘力不足,何況當時這樣的官極少。
如此蕭楓又行出百佘裏後,又見數十名百姓在山間掘那樹根而食。他身邊雖有些真人給他的銀兩,但是這兵荒馬亂之時,卻也無處可買食物。隻得仍走回山嶺,采摘野果為食。邊走邊思不知這大亂何時能消,百姓又何時能安。
這日蕭楓走在山中林裏,感到腹中饑餓,正待取果就食,又覺口渴。尋見林邊不遠處有一條小溪蜿蜒盤曲,溪水潺潺,在夕陽映照下晶晶閃亮。
他不由咂了咂嘴,口舌幹舐,歡呼一聲飛奔而去。到的溪邊彎身俯下伸手棒水,一飲而盡。直覺溪水甘甜爽口,渾身舒暢無比。隨即就近找了一塊大石坐下,休息半晌。
吃完野果後忽想起真人所贈錦囊,便掏出細閱,錦囊上麵所敘的乃是真人深思之天下大勢,金國權力之結構分配,各門各派之長短優劣,最後又囑他定要時時修煉《太陰悟真篇》,加深修為方能立於不敗。
蕭楓看完,不禁百感交集,熱淚盈眶,心底暗付:恩師待我之厚,今生今世隻怕也報答不完,惟有努力修煉,提高境界來讓恩師高興。
想到這抬頭四顧,看這周圍幽雅靜致,水清晾佳,隨手取出那《太陰悟真篇》細細閱讀。此時一看與那日真人所說的劍道之訣,前後印證竟又頗增妙悟。原先有些不通之處,這時也如那心中小溪流淌於心,暢然不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