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遊泳(1 / 3)

毛澤東終生最喜愛、也十分擅長,並且由童年保存到少年、青年、中年,直到晚年的運動,便是遊泳!

郭沫若說:“毛主席是少年遊小塘,青年遊湘江,老年遊長江。”一句話,概括了毛澤東一生的遊泳曆程。

毛澤東似乎天生就與水有不解之緣,他的名“澤東”之“澤”,字“潤之”之“潤”就帶了“氵”,給這位“潤澤東方”的偉人增添了幾分神奇色彩。水是生命之源,萬物之母。智者愛水,毛澤東十分愛水,他對水有著割舍不斷的愛戀。

在他看來,搏擊於風浪,不僅有怡情和礪誌之效,還有強身健體之妙。在他的《水調歌頭·遊泳》中,便可發現這一點:“萬裏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寬餘”和“信步”都來自“風吹浪打”。他置身於風浪之中,千裏楚天,百世滄桑,可以盡在眼底心中。搏風擊浪,才得寬餘。

毛澤東第一次下水遊泳,是在他外祖家門前的池塘裏。韶山衝毛澤東家門前有南岸塘,隨後他在這裏背著私塾先生偷偷下水嬉玩,以後又曾向父親威脅跳塘自殺。

南岸塘,是毛澤東少年時期惟一為父親幹涉不到的樂園。在那池塘裏,他像一條魚,盡情地遊水玩耍過。

至今,在毛澤東韶山舊居前麵,有兩個池塘,塘邊的牌子上麵寫著“毛澤東同誌遊過泳的池塘”幾個字。

從韶山衝出來後,毛澤東到了湘鄉,湘鄉有一條一裏多寬的漣水,這是毛澤東一生初涉的第一條大河,此後他才在橘子洲頭,中流擊水。

第一師範前麵的湘江,江寬水深,毛澤東青年時期就常在這裏遊泳。在長沙的時候,毛澤東經常邀集同學,到湘江中的橘子洲頭附近和南湖港一帶遊泳。他遊泳技術好,膽量大,堅持力強。在遊泳時,他不但能橫渡湘江,還常常從猴子石遊到相距近十華裏的牌樓口去。

深秋時節,萬山紅遍,湘江的碧波清澈無比。江麵上,千帆競發,百舸爭流。在江中,毛澤東和同學們時而奮力向前劃著,劈波斬浪,時而仰臥在水麵,仰視長空。此時毛澤東得到的是信心和力量。寒冬臘月,北風呼叫,寒風刺骨,毛澤東仍然常到江中遊泳。這時,他既是鍛煉身體,又是磨礪意誌。

有一次,他和羅學瓚等幾個同學,不顧北風呼嘯,天氣寒冷,毅然去江中遊泳。羅學瓚在日記中寫道:

今日往水陸洲頭(即橘子洲頭)泅泳,人多言北風過大,天氣太冷,餘等竟行不顧,下水亦不覺冷,上岸亦不見病。堅固皮膚,增進血液,擴充肺腑,增加氣力,不得不謂運動中之最有益者。

在遊泳時,毛澤東也發生過危險。一次,毛澤東遊泳將要到達對岸時,被大浪衝入木牌下,幸好被一個同學救了出來。

解放後,與老同學談及此事時,毛澤東詼諧地說:“那次如果不是虧了一個同學搭救,我險些‘出了洋’。”

雖然如此,但他並沒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而是總結經驗教訓,堅持鍛煉。

毛澤東遊泳的特點是:

遊大不遊小,遊長不遊短,遊遠不遊近,遊緩不遊急,遊險不遊易。他擅長側泳、仰泳,泳姿熟練,隻要有條件就要遊大水庫、大河、大江、大海,每次下水隻遊一次,但時間可長達一小時甚至二小時。

1955 年 6 月,毛澤東來到了長沙。這時湘江正漲水,毛澤東卻要去遊泳。陪同的湖南省的同誌都擔心江麵寬、水流急,會給毛澤東遊泳造成困難,而且,這時毛澤東已年過花甲,62歲了,所以都用各種理由勸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