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起居有常(1 / 1)

起居有常是要求人的日常生活要有一定規律,並合乎健康的法則,勞逸結合,“不妄作勞”,不違背常規。

起居,主要是指作息,也包括平常對各種生活細節的安排在內。中國醫學家、養生家認為,人的長壽原因之一,就是“起居有常”。

一般來說,人們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內經·素問》說:“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是故暮而收拒,無擾筋骨,無見霧露,反此三時,形乃困薄。”這裏,古人根據自然界的陽氣變化規律,把一天分成三個階段,而人體的陽氣亦隨著自然界陽氣的變化,表現出生、長、收、藏等四種不同的形式。即天亮時人體的陽氣開始活躍於體表;中午陽氣最旺盛;太陽偏西時體表的陽氣開始向內收斂,汗孔固閉;日落之後陽氣潛藏於體內。基於上述認識,中國養生家要求人們製訂符合生理要求的作息製度,並養成習慣,認為這樣做對人的壽命延長很有意義。

但是,在生活方式上,毛澤東有些“古怪”。他的生活習慣與一般人完全不同,他飲食餐次不定,不但一日不是三餐,常是一天兩餐或兩天三餐,每餐間隔甚長,吃飯時間日夜不定,可以說是他在二十四小時裏哪個時辰都睡過覺,哪個時辰都吃過飯。他常說他是“按月亮的規律辦事”,白天睡覺夜裏辦公。

毛澤東的保健醫生徐濤想,他長期這樣很少體力活動,又很少見陽光,怕對身體不利,就勸他改為正常生活規律。有一次,他們又談到日夜規律的事。

“你說老虎厲害不厲害?”毛澤東向徐濤提問。

“厲害呀,有時還吃人。”但是,徐濤也奇怪他為什麼突然問這個問題。

“老虎就是白天睡覺夜裏出來,它也不見什麼太陽,不是也很健康嗎?”毛澤東說完,徐濤才明白他的用意。

“那……那人和老虎不一樣。”徐濤一時詞窮,說不出更好的理由。

“人還能捉住老虎呢,還是人厲害。”徐濤又補充了一句,道理還是沒說清楚。

後來,徐濤一直在想,毛澤東整日連續高強度腦力勞動,加以生活起居、飲食、工作全無規律,按醫學上一般規律,這種情形因為大腦皮層高級神經活動中樞的功能失調與紊亂,很容易導致高血壓、潰瘍病、心律失常,或是甲狀腺機能亢進一類疾病,這在醫療中已是司空見慣的。可是,他卻什麼事也沒有,僅僅是睡眠非常不好,這真有點使人不可思議。

開始時,徐濤還不能對這作出解釋。

工作一段時間後,徐濤終於有些新的發現,這就是:

一、這無規律的本身實際上也是一種規律。

二、在無規律之中,毛澤東又有他自己的特殊規律。

三、這種無規律對毛澤東來說,已是順乎自然,久成習慣。這樣自我適應了,就不以為怪,不成負擔,變為主動自由了。

《內經》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一些長壽人的養生經驗,都是有一套符合生理要求的作息製度,並養成按時作息的良好習慣,即所謂“常”。

事實上,毛澤東“按月亮規律辦事”的生活方式正合乎了起居有常的這一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