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戰爭中,毛澤東寧願用破爛的棉褥子,也從來不用戰場上繳來的油布等物做褥底。
中國傳統養生家認為,油布等物不透空氣,用之不能收濕,反使濕氣下聚,易使人得濕痰痛痹諸症。
《南華經》曰:“民濕寢則腰疾偏死。如此濕寢,每夜如是,受濕亦甚,必致疾。”因此,古人多主張用氈或其它收濕保暖之物作墊,認為“褥底鋪氈,可藉收濕,臥時熱氣下注,必有微濕,得氈以收之”,自可免患腰腿濕氣諸疾。
毛澤東一生沒有很好的高級氈毯,隻有一床破舊的棉褥子。他說:“棉褥子墊底暖和,透氣,我就是喜歡。”
圍繞這床舊褥子還曾發生過一件“著火”事件。
這是1937年1月4日,毛澤東率中央機關離開保定去延安。6日晚,毛澤東住在寺兒台老百姓的窯洞裏。
毛澤東對剛燒好炕的警衛員吳清華說:“外麵人多地方小,睡不下,今晚你就跟我一起睡吧!”
小吳不好意思。毛澤東笑著說:“這麼大的人了還害羞?”一句話把小吳逗笑了。
經過兩天行軍,確實太累了,小吳一上炕就進入夢鄉。毛澤東脫下大衣,給他蓋好,繼續辦公。突然,炕上著火了。毛澤東喚醒小吳,同他一起把燃著的褥子撲滅。
原來炕皮薄,下麵燒的火太旺了。小吳心裏難過,感到自己失職了。毛澤東連忙安慰說:“沒有關係……補補就行了。”
這條燒了窟窿的粗布補丁褥子,伴隨毛澤東入延安、轉戰陝北、進北京。
其間,有一位衛士曾取來一些從戰場上繳來的油布,想換走它,但是,被毛澤東製止了。
這床破褥子現在珍藏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