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1章 受得住委屈,(1 / 2)

才成得了大事

韌性與毅力是政治家、軍事家所應具備的重要素質。古今中外,凡是成就了一番大事業的人,幾乎無一不是曆經磨難,百折不撓,最後才達到勝利彼岸的。在這方麵,毛澤東尤為典型。

對毛澤東非常了解的陳毅元帥曾說:“毛主席就是最能受得住委屈,毛主席挨王明路線整的時候,鬼都不上門!老實說,毛主席沒有十年忍耐,就沒有今天的毛主席。”

據毛澤東自己講,他一生遭受的排擠打擊或挫折大約有20次,其中主要的有4次:

第一次是1927年11月在井岡山上被開除政治局候補委員。

1927 年秋收暴動後,毛澤東在與上級黨組織失去聯係的情況下,率領起義部隊上了井岡山,創建了第一塊共產黨領導的農村革命根據地。這個時期,“左”傾盲動錯誤在黨中央占據統治地位。他們認為湖南省委領導的秋收起義“完全違背中央策略”,是“單純的軍事投機的失敗”,因而決定撤銷毛澤東、彭公達、夏明翰等人的湖南省委委員的職務,並特別指責毛澤東應對湖南省委的錯誤負有嚴重責任,開除其政治局候補委員的資格。

根據中央指示,1928 年 3 月上旬湖南特委派其軍事部長、省軍委特派員周魯上井岡山推行盲動主義路線。這位周魯真是夠“魯”的,上山後不問青紅皂白,對毛澤東橫加指責,怪他行動太右,“燒殺太少”,還輕率地把中央開除毛澤東政治局候補委員的處分,錯誤地傳達為“開除黨籍”。這樣一來,毛澤東隻能做師長,開支部會也不能參加,一下子成了“民主人士”。直到4月朱德、陳毅到井岡山,帶來了中央正式文件,才作了糾正。

事後的實踐證明,對毛澤東的處分是毫無道理的,毛澤東選擇的道路是正確的。

第二次是在1929年6月紅四軍七大上的落選。

當時朱德任紅四軍軍長,毛澤東任紅四軍前委書記,兩人在一些問題上存在分歧,加之從蘇聯回來的劉安恭一到紅四軍就以中央代表自居,挑動宗派活動,使分歧激化。

為解決思想分歧,前委決定召開紅四軍七大。由於陳毅是各方麵都能接受的人物,又正在代理前委書記,這次大會就由他來主持。會議選舉的結果是把毛澤東的前委書記選下來,而選舉陳毅當前委書記。本來前委書記由中央指定,四軍黨代會無權改選,但毛澤東還是委曲求全地接受了這個事實。

直到同年12月紅四軍九大時,毛澤東的前委書記職務才被恢複。

第三次是1931年11月在瑞金葉坪召開的中央蘇區第一次代表大會上。

那時,毛澤東任蘇區中央局代理書記和紅一方麵軍總前委書記和總政委。

1930 年,以李立三為代表的“左”傾冒險錯誤在黨內發展起來。他們主張進行以奪取政權為中心的全國總暴動和集中紅軍主力進攻中心城市,實現“會師武漢,飲馬長江”的戰略目標。但毛澤東認為紅軍根本沒有那個力量,不讚成中央的決定。

1931年11月1日至5日,中央蘇區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會議由專程前來的中央代表團主持。會議指責毛澤東的戰略戰術是“狹隘的經驗論”,“完全是農民的落後思想”等等。會議最後決定撤銷毛澤東的蘇區中央局代理書記職務,還決定撤銷紅一方麵軍總部機構,這等於撤銷了毛澤東的紅一方麵軍總前委書記和總政委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