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如果一個人的生命從自己的哭聲中開始,又在別人的淚水中結束,這中間的過程就是幸福。如果用這個定義的話,那麼幸福就很簡單了。隻要你生命結束的時候,有人為你哭,留戀你,就說明你並不孤單,那麼你的人生就是幸福的。
確實,當一個人老去的時候,如果身邊還有人照顧他,有人留戀他,那麼他多半會感到滿足,覺得自己的一生是幸福的、不孤獨的。但,這是對整個人生長度的定義,在人生的每個點上,恐怕就未必如此了。很多人,哪怕是那些自以為幸福的人,也要經曆無數孤獨的時刻。在那些時候,他們覺得自己是苦惱的、無助的,甚至有身處沙漠的感覺,總以為這世上沒有人真正了解自己。
產生這種情況的根源還是在內心中,當所欲和所得不相匹配的時候,孤獨感也就隨之而來。很多時候,我們感覺孤獨不是因為身邊沒有人照顧和關心,也不是沒有人牽掛我們,而是內心真正想要的那個人不在。我們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我們想要的人和物之上,自然就對其他熟視無睹。
我們身處繁華的都市,身邊滿是來來往往的行人,卻感受不到半點來自人的關懷;我們身邊滿是高樓大廈,卻無法擁有一個哪怕小小的安放心的地方。當我們感覺無助的時候,大都市的繁華不但不能衝淡我們的孤獨,反而讓我們更加煩躁。燈紅酒綠、鶯歌燕舞的存在會加重我們的孤單和無助。
就像故事中所講的那樣。深夜,一個喝醉酒的人在街道上搖晃,其落寞的身影跟身邊的喧鬧格格不入,他就好像一個孤獨的遊魂,從影子裏散發著寂寞。這時候,一個警察走上前去,扶住了他。很快,警察就認出了這個人,他是住在附近的一個富翁。警察問他:“為什麼這麼晚了還在街上亂走?為什麼不回家?”富翁指著不遠處的一棟別墅說:“你是說那個嗎?那不是我的家,那隻是我的房子。”
富翁會如此,就是因為他的“家”隻是一個安身的地方,不能安心。
我們又何嚐不是如此呢?很多年輕人隻身一人來到大都市打拚,為的就是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為的就是成就自己的夢想。他們會對著想要去的城市大喊“我來了”,仿佛要攫取這裏的一切。在他們的心裏,這個地方就是自己夢想的天堂,總有一天會將這裏變成自己的“家”。
許多年過去了,有人取得了成功,有人黯然離去。那些離去的,早已經沒有了從前的威武和雄壯,他們來的時候躊躇滿誌,對著城市大喊,但走的時候隻是默默地前行,偶爾回首,沒有了半句言語。對這個城市來說,他們帶來的是夢想,帶走的是落寞,獲得的是心酸,留下的是僅僅自己能夠看到的足跡,而感受到的則是無盡的孤獨。那些成功了的人,擁有了自己的事業,有了自己的家,但往往沒了之前的雄壯。生活的磨礪讓他們明白,這座城市是不可能屬於自己的,在這裏,自己不過是一個極小的分子一樣的成員。沒有人會在意自己的感受,更沒有人會考量自己的死活,一切都隻能靠自己。他們的內心,往往也是孤獨的,不過這孤獨的外麵,有一個略顯豪華的包裝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