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隻有神仙與野獸才會喜歡孤獨(1 / 2)

人天生就是群居的動物。我們需要社會中其他成員的幫助,需要他們的認可和安慰。這,不僅來自我們的天性,也是造物主的安排。因此,沒有人可以徹底離開這個紛繁的社會而獨立生存,那種方式不屬於我們。

即使是來自書中的像魯濱孫那種帶有奇幻色彩的人物,也並非與這個世界完全隔離。他能夠在荒島上生存,靠的不僅是強大的個人意誌,還有他從小在社會中學到的各種技能。如果沒有少年時對社會的深度接觸,沒有掌握很多方麵的知識,那麼,即使他在荒島中獨自生存下來了,也必然是另一種境況。很可能,他身上的奇幻色彩就消失了,不會再引起別人的好奇和敬佩。

這些都說明了一個問題,人類天生就有自己的組織方式,這不是某一個人能夠改變的。對這種組織方式,我們能夠做的隻有去適應。

孤獨者,大多是無法適應或者沒有能力適應這種組織方式的。所以,他們注定痛苦。

正因此,才有了梁實秋先生的那句話:“隻有神仙和野獸才會喜歡孤獨。”

確實,很多動物是孤獨的,它們不需要同伴,因為在它們的世界中,同伴不會給它們提供幫助,而僅僅是跟它們進行生存競爭。它們想要在這個世界上繼續生存,就需要去戰勝自己的同類。這是它們的宿命。

我們不一樣,我們應該重視同伴。人是需要合作、互相幫助和安慰的。我們在工作中遇到困難的時候,需要同事們的幫助。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的時候,需要家人的安慰。我們在情感上遭遇挫折的時候,需要朋友的安慰。這些,都是能夠給我們帶來快樂的因素,也是讓我們擺脫孤獨的好方式。如果一個人不能夠從同事那裏得到幫助,不能從家人那裏得到關心,不能從朋友那裏得到安慰,那麼他的人生注定是蒼白的,就像獨自生長在曠野中的一棵樹一樣,不管它多麼高大,如何枝繁葉茂,都擺脫不了孤獨。它隻能自己去麵對狂風暴雨。哪怕再綠,它也無法形成風景。這是孤獨者的困境。

人,總是需要朋友的。因為我們需要認可,需要歡樂。沒有朋友的那種孤獨和寂寞是難以忍受的。它就像一個沒有慰藉的牢籠,讓人無所適從,煩躁不安。它會讓我們的心慢慢荒蕪,甚至產生一種自我厭棄感。這種感覺是極其可怕的,它不僅會打擊一個人的自信心,還會讓人懷疑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存在是否有意義。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曆。當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尤其是你跟在場的眾人是陌生的,但他們相互是熟悉的時候,你往往會有一種無所適從感,甚至有一種被拋棄感。他們談笑,從他們嘴裏說出來的每一個字你都聽得很清楚,也明白是什麼意思,但是,你無法了解他們想要表達的內容。因為他們的話是需要背景解釋的,其中包含的不僅是話語表麵的意思,還有他們的曾經,還有隻屬於他們的回憶。這些,你從未接觸過,也不太可能在短時間了解。

這時,我們會感覺自己是多餘的,跟屋內的家具差不多,僅僅是一種擺設而已。習慣了孤獨,沒有特別強的融入陌生環境能力的人,在這時候,往往會選擇逃離,逃到僅僅屬於自己的空間,或者自己熟悉的空間去。因為隻有那裏才能夠給我們溫暖,或者說,隻有那裏才能夠給我們安慰,讓我們感覺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