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幸福的人生不能少了家庭和親情,看過這樣一篇故事:
一個人去朋友家做客,看到朋友家門楣上掛著一塊木牌,上麵寫著兩行文字:“進門隻有快樂,煩惱請先脫去。”
客人凝視著木牌,細思之下深為主人的睿智所折服。他有意觀察,發現:主人和氣可親,小孩子懂事有禮;布置簡單的房裏充盈著一種看不見卻感覺得到的和睦之氣,普通的空間有著家的溫馨與靈動之感。
客人詢問起那塊木牌,女主人甜蜜地一笑風趣地說:“這是我們的家訓啊,是一家人的集體智慧嗬。”
“有一次下班回家,在電梯鏡子裏,我看到一張寫滿疲憊、黯淡無光的臉,緊鎖的眉頭,愁苦的眼睛,下垂的嘴角……這一切把嚇了我一大跳。於是我開始想:我的孩子和丈夫每天看到鬱悶如此的我會是什麼心情呢?如果這是我的孩子,或是丈夫的臉,我又會有什麼反應呢?”
女主人笑著回憶道:“接著我聯想到孩子在飯桌上的沉默,丈夫的冷淡……這些事實的背後,隱藏的真正原因竟是我自己!夜晚我便和丈夫長談,第二天就寫了一塊木牌釘在門上。我想用這種方式提醒自己,身為女主人,有責任把這個家經營得更好……結果,被提醒的不隻是我自己,而是一家人……”
家,其實是最舒服、安全、穩定和快樂的地方,我們每個人都在為有家而感到幸福。
有人說:如果你正在尋求放鬆與安逸的生活,擺脫緊張高壓的生存狀態,減少你對外娛樂需求無疑是當務之急。”我很讚同。因為放縱於奢靡的娛樂就像酌飲毒酒,那一時的快樂必將以更深的沉淪為代價。疲憊的時候最明智的做法是:取消你的夜生活,返回寧靜和諧的家中,與家人共渡休閑時光,體會內心的淡然愜意。無論是對你自己還是對苦心等待的家人,這都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如果現在,要從生活預算中去削減開銷的話,那麼我勸你第一個削減掉娛樂費用。有一個溫馨的家在等你為什麼還要去閑逛啊?
格林絲?布朗是一個積極主張“簡單生活”的女人。作為業界女強人的她經常和一群擁有“實權”的專業人士聚會。有一次他們談論到各種休閑方案,以及自己是否真正地享受過那種屬於個人的寧靜時刻這類問題。他們每個人都在紙上列出真正想做的事。這些紙條上的內容大致是:看夕陽,看日出,獨自一人在海灘上散步或穿過公園或是上山旅行,和朋友聊天,和另一半度過寧靜時光,和孩子度過快樂時光……
而作家漢姆也說,他特別喜歡停電,因為本來各忙各的,各自在自己的房間裏讀書寫作或溫習功課,但每逢這時他的全家人就會順應形勢,名正言順地放下手上似乎永遠做不完的工作。到客廳裏來聚集一堂,有時聽女兒們彈琴或拉小提琴;有時關上門一家人一起去散步……想想看還真是慶幸多出了一段寬裕的家庭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