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當當,下課的鍾聲終於響了,關興一聽節奏,就知道,肯定是劉校長又敲響了,拴在大柳樹上的,那口缺了一角的破鍾。關興就開始收拾書包準備放學回家了,隨著班主任鄭老師走出了教室。身後就傳來了叫他的聲音,關興,等等我,關興扭頭一看,這時,後麵一個大約十二三歲,圓圓的臉,長著一雙大眼睛,個頭不高,留著小平頭,身穿一身深藍色仿軍裝式衣服,身體壯實的小男孩向關興走來。和他一起走來的,還有一個長著一張瓜子臉,一對細長的眼睛,個子瘦高,留著寸頭,也在十二三歲的小男孩。關興一看,來的不是別人,原來是他的兩個好朋友。高個的叫段友林,矮個的叫郭軍。
說起他們三個人,關係還真是不一般,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被分到了一個班,三個人是一見如故,從此就黏到了一起,什麼偷著去遊泳啊,爬樹掏鳥窩呀,互相抄作業呀,總之,他們幹什麼都在一起。還有,他們無論誰有了好吃的,好玩的都會三個人一起分享,就是和別的同學打架,他們三個也是一起上。所以,別人都說他們三個是鐵三角。因為三個人比較淘氣貪玩,成績都不好,所以,在升四年級時,又一同被留了級。同樣又被分到了一個班。關興看了他們兩個一眼,說道,走,我們先到小樹林玩一會再回家,說完後,就向教室外走去。他們三個人,是以關興為首,段友林點子多,但膽子比較小,郭軍力氣大但性格比較直爽。關興比較仗義,所以,關興說什麼,他兩人基本都會同意。
說起這關興,其實是一個農村的孩子,一張國字臉,一雙大眼睛,留著小平頭,高高的個子,瘦瘦的身材,穿著一身深藍色仿軍裝的衣服。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個十四五歲的大孩子。其實他們三個同歲,都是十三歲。
關興的家住在,冀中平原的AX縣華北明珠白洋澱邊上的,大王澱公社,大王營大隊,也叫大王營村,它北麵距離BJ約有150多公裏,東麵距離TJ約有160多公裏,南麵距離省會石家莊約有180多公裏,關興家屬於大王營大隊的十四生產隊。他們家一共有九口人,大哥關亮比關興大十13歲,已經結婚,娶的是同村的女子叫智如,他們還有一個兩歲男孩叫關寶,已經分家單過,大姐關敏21歲,在生產隊參加勞動。二姐關蘭16歲,在上初中,小妹關媚10歲,在上小學一年級,那個時候,農村的孩子上學都比較晚。父親關忠今年50歲,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不過,他偶而也會在農閑時,偷偷的做些小生意,貼補家用,因為那是做生意屬於投機倒把,被抓住是要被關禁閉的,東西也要全部沒收。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也是很少出去。母親陳寒露,是一個標準的賢妻良母,在家操持家務,把家裏打理的是井井有條。另外,關興的母親還是個心靈手巧的人,什麼紡線織布呀,給布染色呀,裁剪衣服呀,是樣樣精通,所以,左鄰右舍有時也會找她幫忙。就因為關興母親有著一雙巧手,所以,他們兄弟姐妹都沒有穿過打補丁的衣服和漏腳趾的鞋子。隻不過全部都是自己紡織的土布做的罷了。關興的母親醃製的鹹菜,那也是相當好吃,不但清脆可口,還百吃不厭,關興最愛吃媽媽醃的鹹菜了,直到很多年後,就是關興遠在數千公裏外做生意,還會讓人幫他帶去母親醃製的鹹菜。
因為生產隊光靠種糧食沒有副業,效益很不好,產量又低,工分的分值也相應的很低,每個勞力一年下來,也就能分的四五十塊錢。所以,大家日子過的都很緊巴,人口少的還能湊合,像關興家人口又多,勞力又少,糧食有時就不夠吃。沒辦法,爸爸就把家裏小麥拿去賣掉,然後,再買回比較便宜的高粱,地瓜幹,這樣一買一賣,就能多換出一部分糧食,這樣才勉強夠吃了。所幸的是,關興家住在村邊,後麵和東麵都沒有人家,院子比較大,所以爸爸就開出了一片土地,每到春天時,關興的爸爸,就會買來各種菜種,什麼韭菜,黃瓜,西紅柿,辣椒,茄子,南瓜,豆角之類的,每樣都會種上一畦,然後,再把院子裏水井中的水,用轆轤一水鬥一水鬥搖上來。順著壟溝灌溉到每一個菜畦裏,就大功告成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陸續有各種新鮮的蔬菜吃了。等到這些蔬菜過季了,爸爸又會種上大白菜,芥菜已備冬季食用。至於平時吃肉,那就不用想了,隻能等到中秋節的時候,才能賣一點,想要徹底解饞,就隻能等到過年的時候,每到年前的臘月二十三,生產隊才會殺兩口豬,按照人頭分肉,這也是人們最高興時候。大人和孩子們,就會成群結隊的前往村中唯一的屠戶牛大義家,在院子裏等待分肉。關興家所在的生產隊,總共有90口人,每個人可分的三斤左右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