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第三十二(1 / 3)

誌第三十二

地理六

劍南道,蓋古梁州之域,漢蜀郡、廣漢、犍為、越巂、益州、牂柯、巴郡之地,總為鶉首分。為府一,都護府一,州三十八,縣百八十九。其名山:岷、峨、青城、鶴鳴。其大川:江、涪、雒、西漢。厥賦:絹、綿、葛、紵。厥貢:金、布、絲、葛、羅、綾、綿、羚角、犛尾。

成都府蜀郡,赤。至德二載曰南京,為府,上元元年罷京。土貢:錦、單絲羅、高杼布、麻、蔗糖、梅煎、生春酒。戶十六萬九百五十,口九十二萬八千一百九十九。縣十:有府三,曰威遠、歸德、二江。有天征軍,本天威,乾元二年置,元和三年更名。成都,次赤。有江瀆祠。北十八裏有萬歲池,天寶中,長史章仇兼瓊築堤,積水溉田。南百步有官源渠堤百餘裏,天寶二載,令獨孤戒盈築。華陽,次赤。本蜀,貞觀十七年析成都置,乾元元年更名。新都,次畿。武德二年置。有繁陽山。犀浦,次畿。垂拱二年析成都置。新繁,次畿。雙流,次畿。廣都,次畿。龍朔二年析雙流置。郫,次畿。溫江,次畿。本萬春,武德三年置,貞觀元年更名。有新源水,開元二十三年,長史章仇兼瓊因蜀王秀故渠開,通漕西山竹木。靈池。次畿。本東陽,久視元年置,天寶元年更名。

彭州濛陽郡,緊。垂拱二年析益州置。土貢:段羅、交梭。戶五萬五千九百二十二,口三十五萬七千三百八十七。縣四:有府二,曰天水、唐興。有威戎軍,有羊灌田、朋笮、繩橋三守捉城,有七盤、安遠、龍溪三城,有當風戍,有靜塞關。九隴,望。武德三年以九隴、綿竹、導江置濛州。貞觀二年州廢,縣皆來屬。武後時,長史劉易從決唐昌沲江,鑿川派流,合堋口垠歧水溉九隴、唐昌田,民為立祠。有葛璝山、漓沅山、陽平山。導江,望。本盤龍,武德元年以故汶山置,尋更名。貞觀中曰灌寧,開元中複為導江。有侍郎堰,其東百丈堰,引江水以溉彭、益田;龍朔中築;又有小堰,長安初築。西有蠶崖關;有岷山、玉壘山。有鎮靜軍,開元中置。有白沙守捉城。有木瓜戍、三奇戍。唐昌,望。儀鳳二年析九隴、導江、郫置。長壽二年曰周昌,神龍元年複故名。濛陽。緊。儀鳳二年析九隴、什邡、雒置。

蜀州唐安郡,緊。垂拱二年析益州置。土貢:錦、單絲羅、花紗、紅藍、馬策。戶五萬六千五百七十七,口三十九萬六百九十四。縣四:有府三,曰金堰、廣逢、灌口。有鎮靜軍,乾符二年,節度使高駢置。晉原,望。有天倉山。青城,望。“青”故作“清”,開元十八年更。有青城山。唐安。望。本唐隆,武德元年置。長壽二年曰武隆,神龍元年複為唐隆,先天元年更名。新津。望。西南二裏有遠濟堰,分四筒穿渠,溉眉州通義、彭山之田,開元二十八年,采訪使章仇兼瓊開。有稠梗山、本竹山、天社山、主簿山,有鐵。

漢州德陽郡,上。垂拱二年析益州置。土貢:交梭,雙紃,彌牟、紵布,衫段,綾,紅藍,蜀馬。戶六萬九千五,口三十萬八千二百三。縣五:有府一,曰玉津。有威勝軍。雒,望。貞元末,刺史盧士珵立堤堰,溉田四百餘頃。德陽,緊。武德三年析雒置。有鹿頭關。什邡,望。武德二年析雒置。有李冰祠山。綿竹,緊。有庚除山、萬安山、鹿堂山。金堂。上。鹹亨二年析雒、新都置。有昌利山。

嘉州犍為郡,中。本眉山郡,天寶元年更名。土貢:麩金、紫葛、麝香。戶三萬四千二百八十九,口九萬九千五百九十一。縣八:有犍為、沐源、寺莊、牛徑、銅山、曲灘、陀和、平戎、依名、利雲、溶川、羅護、柘林、大池、雞心、龍溪、賴泥、可陽、婆籠、馬鞍、始犁、峨眉等二十二鎮兵。龍遊,緊。平羌,中下。有鐵,有關。峨眉,上。有金,有鐵。夾江,上。有鐵。玉津,中。綏山,中。久視元年析置樂都縣,尋省。有綏山。羅目,中。麟德二年開生獠置,以縣置沐州。高宗上元三年州廢,縣亦省,儀鳳三年複置,來屬。有峨眉山。犍為。中。本隸戎州,高宗上元元年來屬。

眉州通義郡,上。武德二年析嘉州置。土貢:麩金、柑、石蜜、葛粉。戶四萬三千五百二十九,口十七萬五千二百五十六。縣五:通義,緊。彭山,緊。本隆山,隸陵州。貞觀元年省入通義,二年複置,來屬。先天元年更名。有通濟大堰一,小堰十,自新津中江口引渠南下,百二十裏至州西南入江,溉田千六百頃,開元中,益州長史章仇兼瓊開。有鹽,有彭女山。丹稜,上。有龍鵠山。洪雅,上。武德元年以縣置犍州,五年省南安入焉。貞觀元年州廢,來屬。開元七年置義州,並以獠戶置南安、平鄉二縣。八年州廢,省二縣,以洪雅來屬。青神。上。大和中,榮夷人張武等百餘家請田於青神,鑿山釃渠,溉田二百餘頃。

邛州臨邛郡。上。武德元年析雅州置,顯慶二年徙治臨邛。土貢:葛、絲布、酒杓。戶四萬二千一百七,口十九萬三百二十七。縣七:有府一,曰興化。有鎮南軍,寶應元年置。臨邛,緊。有銅,有鐵。依政,上。安仁,上。武德三年析臨邛、依政置。貞觀十七年省,鹹亨元年複置。大邑,上。鹹亨二年析益州之晉原置。有鶴鳴山。蒲江,中下。有鹽。大和四年以蒲江、臨溪隸巂州,後皆複來屬。臨溪,中下。有鐵。火井。中下。有鎮兵,有鹽。

簡州陽安郡,下。武德三年析益州置。土貢:麩金、葛、綿、柑。戶二萬三千六十六,口十四萬三千一百九。縣三:陽安,上。有銅,有鹽;有柏廟山、玉女靈山。金水,上。本金淵,武德元年更名。有銅。平泉。中。

資州資陽郡,上。本治盤石,鹹通六年徙治內江,七年複治盤石。土貢:麩金、柑。戶二萬九千六百三十五,口十萬四千七百七十五。縣八:有安定軍。盤石,中。有平岡山、崇靈山;有鹽;北七十裏有百枝池,周六十裏,貞觀六年,將軍薛萬徹決東使流。資陽。上。有鹽。清溪,下。本牛鞞,天寶元年更名。內江,中。有鹽。月山,下。義寧二年置。龍水,中。義寧二年置。有鹽。銀山,下。義寧二年置。丹山。中。貞觀四年置,六年省入內江,七年複置。

巂州越巂郡,中都督府。本治越巂,至德二載沒吐蕃,貞元十三年收複。大和五年為蠻寇所破,六年徙治台登。土貢:蜀馬、絲布、花布、麩金、麝香、刀靶。戶四萬七百二十一,口十七萬五千二百八十。縣九:有清溪關,大和中,節度使李德裕徙於中城;西南有昆明軍,其西有寧遠軍,有新安、三阜、沙野、蘇祁、保塞、羅山、西瀘、蛇勇、遏戎九城。自清溪關南經大定城百一十裏至達仕城,西南經菁口百二十裏至永安城,城當滇、笮要衝;又南經水口西南度木瓜嶺二百二十裏至台登城;又九十裏至蘇祁縣,又南八十裏至巂州,又經沙野二百六十裏至羌浪驛,又經陽蓬嶺百餘裏至俄準添館;陽蓬嶺北巂州境,其南南詔境。又經菁口、會川四百三十裏至河子鎮城,又三十裏渡瀘水,又五百四十裏至姚州,又南九十裏至外沴蕩館;又百裏至佉龍驛,與戎州往羊苴咩城路合。貞元十四年,內侍劉希昂使南詔由此。台登,中。武德元年隸登州,貞觀二年來屬。有九子山。越巂,中。邛部,中。蘇祁,中。西瀘,中。本可,天寶元年更名。昆明,中。武德二年置。有鹽,有鐵。和集,中。貞觀八年置。昌明,中。貞觀二十二年開鬆外蠻,置牢州及鬆外、尋聲、林開三縣,永徽三年州廢,省三縣入昌明。會川。中。本邛都,高宗上元二年徙於會川,因更名。有瀘津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