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第三十三下(1 / 3)

誌第三十三下

地理七下

○羈縻州

唐興,初未暇於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諸蕃及蠻夷稍稍內屬,即其部落列置州縣。其大者為都督府,以其首領為都督、刺史,皆得世襲。雖貢賦版籍,多不上戶部,然聲教所暨,皆邊州都督、都護所領,著於令式。今錄招降開置之目,以見其盛。其後或臣或叛,經製不一,不能詳見。突厥、回紇、黨項、吐穀渾隸關內道者,為府二十九,州九十。突厥之別部及奚、契丹、靺鞨、降胡、高麗隸河北者,為府十四,州四十六。突厥、回紇、黨項、吐穀渾之別部及龜茲、於闐、焉耆、疏勒、河西內屬諸胡、西域十六國隸隴右者,為府五十一,州百九十八。羌、蠻隸劍南者,為州二百六十一。蠻隸江南者,為州五十一,隸嶺南者,為州九十三。又有黨項州二十四,不知其隸屬。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號為羈縻雲。

○關內道

突厥州十九,府五:

定襄都督府,貞觀四年析頡利部為二,以左部置,僑治寧朔。 領州四:貞觀二十三年分諸部置州三。 阿德州以阿史德部置。 執失州以執失部置。 蘇農州以蘇農部置。 拔延州

右隸夏州都督府

雲中都督府,貞觀四年析頡利右部置,僑治朔方境。 領州五:貞觀二十三年分諸部置州三。 舍利州以舍利吐利部置。 阿史那州以阿史那部置。 綽州以綽部置。 思壁州 白登州貞觀末隸燕然都護,後複來屬。桑乾都督府,龍朔三年分定襄置,僑治朔方。領州四:貞觀二十三年分諸部置州三。鬱射州以鬱射施部置,初隸定襄,後來屬。 藝失州以多地藝失部置。 卑失州以卑失部置,初隸定襄,後來屬。 叱略州呼延都督府,貞觀二十年置。領州三:貞觀二十三年分諸部置州三。賀魯州,以賀魯部置,初隸雲中都督,後來屬。 葛邏州,以葛邏、挹怛部置,初隸雲中都督,後來屬

跌州初為都督府,隸北庭,後為州,來屬。

右隸單於都護府。

新黎州貞觀二十三年以車鼻可汗之子羯漫陀部置。初為都督府,後為州。渾河州永徽元年,以車鼻可汗餘眾歌邏祿之烏德鞬山左廂部落置。 狼山州永徽元年以歌邏祿右廂部落置,為都督府,隸雲中都護。顯慶三年為州,來屬。堅昆都督府,貞觀二十三年以沙缽羅葉護部落置。右隸安北都護府。

回紇州十八,府九。貞觀二十二年分回紇諸部落置。

燕然州以多濫葛部地置,初為都督府,及雞鹿、雞田、燭龍三州,隸燕然都護。開元元年來屬,僑治回樂。 雞鹿州以奚結部置,僑治回樂。 雞田州以阿跌部置,僑治回樂。 東皋蘭州以渾部置,初為都督府,並以延陀餘眾置祁連州,後罷都督,又分東、西州,永徽三年皆廢。後複置東皋蘭州,僑治鳴沙。 燭龍州貞觀二十三年析瀚海都督之掘羅勿部置,僑治溫池。燕山州僑治溫池。右隸靈州都督府。

達渾都督府,以延陀部落置,僑治寧朔。領州五:姑衍州 步訖若州嵠彈州永徽中收延陀散亡部落置。 鶻州 低粟州。安化州都督府僑治朔方。寧朔州都督府僑治朔方。仆固州都督府僑治朔方。右隸夏州都督府。

榆溪州以契芯部置。 寘顏州以白部置。 居延州以白別部置。稽落州本高闕州,以斛薩部置。永徽元年廢高闕州,更置稽落州,後又廢,三年以阿特部複置。 餘吾州本玄闕州,貞觀中以骨利幹部置,龍朔中更名。浚稽州 仙萼州初隸瀚海都護,後來屬。瀚海都督府以回紇部置。金微都督府以仆固部置。幽陵都督府以拔野古部置。龜林都督府貞觀二年以同羅部落置。堅昆都督府以結骨部置。右隸安北都護府。

黨項州五十一,府十五:貞觀三年,酋長細封步賴內附,其後諸姓酋長相率亦內附,皆列其地置州縣,隸鬆州都督府。五年又開其地置州十六,縣四十七;又以拓拔赤詞部置州三十二。乾封二年以吐蕃入寇,廢都、流、厥、調、湊、般、匐、器、邇、鍠、率、差等十二州,鹹亨二年又廢蠶、黎二州。祿山之亂,河、隴陷吐蕃,乃徙黨項州所存者於靈、慶、銀、夏之境。

清塞州 歸德州僑治銀州境。蘭池都督府 芳池都督府 相興都督府永平都督府 旭定都督府 清寧都督府 忠順都督府 寧保都督府 靜塞都督府萬吉都督府 樂容州都督府,領州一:東夏州 靜邊州都督府,貞觀中置,初在隴右,後僑治慶州之境。領州二十五:布州 北夏州 思義州 思樂州昌塞州 吳州天授二年置吳、朝、歸、浮等州。 朝州“朝”一作“彭”。 歸州“歸”,一作“陽”。浮州 祐州貞觀四年置,領縣二:廓川,歸定。 卑州 西歸州 嶂州貞觀四年置。縣四:洛平,顯川,桂川,顯平。 餝州 開元州 歸順州本在山南之西,寶應元年詣梁州刺史內附。淳州貞觀十二年以降戶置於洮州之境,並置素恭、烏城二縣。開元中廢,後為羈糜。烏籠州恤州嵯州貞觀五年置。縣一: 相雞。相雞本隸西懷州, 貞觀十年來屬。 蓋州本西唐州,貞觀四年置,八年更名。縣四:湘水,河唐,曲嶺,祐川。 悅州 回樂州 烏掌州 諾州貞觀五年置。縣三:諾川,德歸,籬渭。右隸靈州都督府。

芳池州都督府,僑治懷安,皆野利氏種落。領州九:寧靜州 種州 玉州貞觀五年置。縣二:玉山,帶河。濮州 林州 尹州 位州貞觀四年置。縣二:位豐,西使。 長州 寶州。宜定州都督府,本安定,後更名。領州七:黨州 橋州貞觀六年置。 烏州 西戎州貞觀五年以拓拔赤詞部落置。初為都督府,後為州,來屬。 野利州 米州 還州。安化州都督府,領州七:永和州 威州 旭州 莫州 西滄州貞觀六年置,八年更名台州,後複故名。 琮州 儒州本西鹽州,貞觀五年以拓拔部置,治故後魏洪和郡之藍川縣地,八年更名。開元中廢,後為羈縻。右隸慶州都督府。

吐穀渾州二:

寧朔州初隸樂容都督府,代宗時來屬。右隸夏州都督府;渾州儀鳳中自涼州內附者,處於金明西境置。右隸延州都督府。

○河北道

突厥州二:

順州順義郡貞觀四年平突厥,以其部落置順、祐、化、長四州都督府於幽、靈之境;又置北開、北寧、北撫、北安等四州都督府。六年順州僑治營州南之五柳戍;又分思農部置燕然縣,僑治陽曲;分思結部置懷化縣,僑治秀容,隸順州;後皆省。祐、化、長及北開等四州亦廢,而順州僑治幽州城中。歲貢麝香。縣一:賓義。瑞州本威州,貞觀十年以烏突汗達幹部落置,在營州之境。鹹亨中更名。後僑治良鄉之廣陽城。縣一:來遠。右初隸營州都督府,及李盡忠陷營州,以順州隸幽州都督府,徙瑞州於宋州之境。神龍初北還,亦隸幽州都督府。

奚州九,府一:

鮮州武德五年析饒樂都督府置。僑治潞之古縣城。縣一:賓從。 崇州武德五年析饒樂都督府之可汗部落置。貞觀三年更名北黎州,治營州之廢陽師鎮。八年複故名。後與鮮州同僑治潞之古縣城。縣一:昌黎。 順化州縣一:懷遠。 歸義州歸德郡總章中以新羅戶置,僑治良鄉之廣陽城。縣一:歸義。後廢。開元中,信安王禕降契丹李詩部落五千帳,以其眾複置。

奉誠都督府,本饒樂都督府,唐初置,後廢。貞觀二十二年以內屬奚可度者部落更置,並以別帥五部置弱水等五州。開元二十三年更名。領州五:弱水州以阿會部置。 祁黎州以處和部置。 洛環州以奧失部置。 太魯州以度稽部置。 渴野州以元俟析部置。

契丹州十七,府一:

玄州貞觀二十年以紇主曲據部落置。僑治範陽之魯泊村。縣一:靜蕃。鹹州本遼州,武德二年以內稽部落置。初治燕支城,後僑治營州城中。貞觀元年更名。後治良鄉之石窟堡。縣一:威化。 昌州貞觀二年以鬆漠部落置,僑治營州之靜蕃戍。七年徙於三合鎮,後治安次之故常道城。縣一:龍山。師州貞觀三年以契丹、室韋部落置,僑治營州之廢陽師鎮,後僑治良鄉之東閭城。縣一:陽師。 帶州貞觀十年以乙失革部落置。僑治昌平之清水店。縣一:孤竹。 歸順州歸化郡本彈汗州,貞觀二十二年以內屬契丹別帥析紇便部置。開元四年更名。縣一:懷柔。 沃州載初中析昌州置。萬歲通天元年沒於李盡忠,開元二年複置。後僑治薊之南回城。縣一:濱海。 信州萬歲通天元年以乙失活部落置。僑治範陽境。縣一:黃龍。 青山州景雲元年析玄州置。僑治範陽之水門村。縣一:青山。

鬆漠都督府,貞觀二十二年以內屬契丹窟哥部置,其別帥七部分置峭落等八州。李盡忠叛後廢,開元二年複置。領州八:峭落州以達稽部置。 無逢州以獨活部置。 羽陵州以芬問部置。 白連州以突便部置。

徒何州以芮奚部置。 萬丹州以墜斤部置。 疋黎州以伏部置。赤山州以伏部分置。

○歸誠州

靺鞨州三,府三:慎州武德初以涑沫、烏素固部落置。僑治良鄉之故都鄉城。縣一:逢龍。 夷賓州乾符中以愁思嶺部落置,僑治良鄉之古廣陽城。縣一:來蘇。 黎州載初二年析慎州置。僑治良鄉之故都鄉城。縣一:新黎。黑水州都督府開元十四年置。 渤海都督府 安靜都督府 右初皆隸營州都督,李盡忠陷營州,乃遷玄州於徐、宋之境,威州於幽州之境,昌、師、帶、鮮、信五州於青州之境,崇、慎二州於淄、青之境,夷賓州於徐州之境,黎州於宋州之境,在河南者十州,神龍初乃使北還,二年皆隸幽州都督府。

降胡州一:

凜州天寶初置,僑治範陽境。 右隸幽州都督府。

高麗降戶州十四,府九太宗親征,得蓋牟城,置蓋州;得遼東城,置遼州;得白崖城,置岩州。及師還,拔蓋、遼二州之人以歸。高宗滅高麗,置都督府九,州四十二,後所存州止十四。初,顯慶五年平百濟,以其地置熊津、馬韓、東明、金連、德安五都督府,並置帶方州,麟德後廢:南蘇州 蓋牟州 代那州 倉岩州 磨米州 積利州 黎山州 延津州 木底州 安市州 諸北州 識利州拂涅州 拜漢州 新城州都督府 遼城州都督府 哥勿州都督府 衛樂州都督府舍利州都督府 居素州都督府 越喜州都督府 去旦州都督府 建安州都督府右隸安東都護府。

○隴右道

突厥州三,府二十七:

皋蘭州貞觀二十二年以阿史德特健部置,初隸燕然都護,後來屬。興昔都督府 右隸涼州都督府。

特伽州 雞洛州開元中又有火拔州、葛祿州,後不複見。

濛池都護府貞觀二十三年,以阿史那賀魯部落置瑤池都督府,永徽四年廢。顯慶二年禽賀魯,分其地,置都護府二、都督府八,其役屬諸胡皆為州。昆陵都護府 匐陵都督府以處木昆部置。 嗢鹿州都督府以突騎施索葛莫賀部置。 潔山都督府以突騎施阿利施部置。 雙河都督府以攝舍提暾部置。 鷹娑都督府以鼠尼施處半部置。 鹽泊州都督府以胡祿屋闕部置。陰山州都督府顯慶三年分葛邏祿三部置三府,以謀落部置。 大漠州都督府以葛邏祿熾俟部置。 玄池州都督府以葛邏祿踏實部置。 金附州都督府析大漠州置。 輪台州都督府 金滿州都督府永徽五年以處月部落置為州,隸輪台。龍朔二年為府。 咽麵州都督府初,玄池、咽麵為州,隸燕然,長安二年為都督府,隸北庭。 鹽祿州都督府 哥係州都督府 孤舒州都督府 西鹽州都督府 東鹽州都督府 叱勒州都督府 迦瑟州都督府 憑洛州都督府 沙陀州都督府 答爛州都督府 右隸北庭都護府。

回紇州三,府一:帶林州以思結別部置。 金水州 賀蘭州 盧山都督府以思結部置。 右初隸燕然都護府,總章元年隸涼州都督府。

黨項州七十三,府一,縣一:

馬邑州開元十七年置,在秦、成二州山穀間。寶應元年徙於成州之鹽井故城。 右隸秦州都督府。

保塞州 右隸臨州都督府。

密恭縣高宗上元三年為吐蕃所破,因廢,後複置。 右隸洮州。

叢州貞觀三年置。縣三:寧遠,臨泉,臨河。 崌州貞觀元年以降戶置。縣二:江源,落稽。 奉州本西仁州,貞觀元年置,八年更名。縣三:奉德,恩安,永慈。 岩州本西金州,貞觀五年置,八年更名。縣三:金池,甘鬆,丹岩。 遠州本西懷州,貞觀四年置,八年更名。縣二:羅水,小部川。 麟州本西麟州,貞觀五年置,八年更名。縣七:硤川,和善,劍具,硤源,三交,利恭,東陵。 可州本西義州,貞觀四年置,八年更名。縣三:義誠,清化,靜方。 闊州貞觀五年置。縣二:闊源,落吳。 彭州本洪州,貞觀三年置,七年更名。縣四:洪川,歸遠,臨津,歸正。 直州本西集州,貞觀五年置,八年更名。縣二:集川,新川。 肆州貞觀五年置。縣四:歸唐,芳叢,鹽水,磨山。 序州貞觀十年置。靜州鹹亨三年以內附部落置。 軌州都督府貞觀二年以細封步賴部置。縣四:玉城,金原,俄徹,通川。 以上有版。

研州 探那州 忄巳州 毘州 河州 幹州 瓊州 犀州 龕州 陪州 如州 麻州 霸州 □闌州 光州 至涼州 曄州

思帝州 統州 穀邛州 達違州 萬卑州 慈州 融洮州 執州 答針州稅河州 吳洛州 齊帝州 苗州 始目州 悉多州

質州 兆州 求易州 托州 誌德州 延避州 略州 索京州

柘剛州 明桑州 白豆州 瓚州 酋和州 和昔州 祝州 索川州 拔揭州鼓州 飛州 索渠州 目州 寶劍州 津州 柘鍾州 紀州 微州 以上無版。

右初隸鬆州都督府,肅宗時懿、蓋、嵯、諾、嶂、祐、台、橋、浮、寶、玉、位、儒、歸、恤及西戎、西滄、樂容、歸德等州皆內徙,餘皆沒於吐蕃;

乾封州 歸義州 順化州 和寧州 和義州 保善州 寧定州 羅雲州 朝鳳州以上寶應元年內附。 永定州永泰元年以永定等十二州部落內附,析置州十五。 宜芳州餘闕。 右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