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猜疑心理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段描寫:曹操刺殺董卓敗露後,與陳宮一起逃至呂伯奢家。曹呂兩家是世交。呂伯奢一見曹操到來,本想殺一頭豬款待他,可是曹操因聽到磨刀之聲,又聽說要“縛而殺之”,便大起疑心,以為要殺自己,於是不問青紅皂白,拔劍誤殺無辜。
這是一出由猜疑心理導致的悲劇。猜疑是人性的弱點之一,曆來是害人害己的禍根,是卑鄙靈魂的夥伴。一個人一旦掉進猜疑的陷阱,必定處處神經過敏,事事捕風捉影,對他人失去信任,對自己也同樣心生疑竇,損害正常的人際關係,影響個人的身心健康。那麼,在人際交往中應如何消除猜疑心理呢?
第一,優化個人的心理品質。
也就是說要加強個人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質的修養,淨化心靈,提高精神境界,拓寬胸懷,以此來增大對別人的信任度和排除不良心理的幹擾。
第二,擺脫錯誤思維方法的束縛。
猜疑一般總是從某一假想目標開始,最後又回到假想目標。隻有擺脫錯誤思維方法的束縛,擴展思路,走出“先入為主”“按圖索驥”的死胡同,才能促使猜疑之心在得不到自我證實和不能自圓其說的情況下自行消失。
第三,敞開心扉,增加心靈的透明度。
猜疑往往是心靈閉鎖者人為設置的心理屏障。隻有敞開心扉,將心靈深處的猜測和疑慮公之於眾,或者麵對麵地與被猜疑者推心置腹地交談,讓深藏在心底的疑慮來個“曝光”,增加心靈的透明度,才能求得彼此之間的了解溝通、增加相互信任、消除隔閡、排釋誤會、獲得最大限度的消解。
第四,無視“長舌人”傳播的流言。
猜疑之火往往在“長舌人”的煽動下,才越燒越旺,致使人失去理智、釀成惡劇。因此,當人們聽到“長舌人”傳播流言時,千萬要冷靜,謹防受騙上當,必要時還可以當麵給予揭露。
第五,要綜合分析被猜疑對象的長期表現,識破各種離間計。
當我們開始猜疑某個人時,最好能先綜合分析一下他平時的為人、經曆以及與自己多年共事交往的表現,這樣有助於將錯誤的猜疑消滅在萌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