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獸類世界巡遊(6)(1 / 2)

揚子鱷的食量很大,能把吸收的營養物質大量地貯存在體內。因而它就有很強的耐饑能力,可以度過漫長的冬眠期,因此揚子鱷可長時間不吃東西。傳說,它在吃掉別的動物之後,還會為自己吃掉的動物流下悲傷的眼淚。如果有人在場,它甚至還會不停地哭泣和哀號。其實不然,鱷魚是沒有同情心的,它也不會流眼淚,它流的不是眼淚,而是鹽分。

現在,由於長江中下遊濕地遭到嚴重的破壞,造成揚子鱷的野生數量極為稀少。

揚子鱷是地球上不可缺少的物種,在它身上可以找到恐龍等爬行動物的許多特征,被稱為“活化石”。千萬別讓它像恐龍一樣,成為隻有在博物館裏才能看到的化石。

藏羚羊

藏羚羊具有善奔跑的優點,奔跑速度可達70~110千米/小時,即使是妊娠期滿臨產的雌藏羚,也會以很快的速度疾奔,它還是高原嚴酷環境下奔跑最快的動物。以下是它的一些資料。

藏羚羊又叫藏羚、長角羊,屬偶蹄目牛科藏羚屬。

肩高:80~85厘米(雄),70~75厘米(雌)。

體重:35~40千克(雄),24~28千克(雌)。

毛色:雄羊黃褐色到灰色,腹部白色,額麵和四條腿有醒目黑斑記,雌羊純黃褐,腹部白色。

角長:成年雄性50~60厘米(雌性無角)。

壽命:一般不超過8歲。

習性:集成十幾到上千隻不等的種群,生活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上。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線向北遷徙,6~7月產仔之後返回越冬地與雄羊合群,11~12月交配。有少數種群不遷徙。

分布:隻限青藏高原,以羌塘為中心,南至拉薩以北,北至昆侖山,東至西藏昌都地區北部和青海西南部,西至中印邊界,偶爾有少數由此流入印度境內拉達克。

數量:少於75000隻(1999年估計)。

保護級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自然保護區:為了保護藏羚羊和其他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動物,國家於1983年成立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成立羌塘自然保護區,1995年成立可可西裏省級自然保護區,1997年底上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藏羚羊是我國特有的物種,它的羊絨比金子還貴重,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也是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中嚴禁進行貿易活動的瀕危動物。藏羚羊形體健壯,頭型寬長,吻部粗壯。雄性角長而直,烏黑發亮,雌性無角。鼻部寬闊略隆起,尾短,四肢強健而勻稱。全身除臉頰、四肢下部以及尾外,其餘各處體毛豐厚絨密,通體淡褐色。

它們生活於青藏高原88萬平方千米的廣袤地域內,棲息在4000~5300米的高原荒漠、冰原凍土地帶及湖泊沼澤周圍,藏北羌塘、青海可可西裏以及新疆阿爾金山一帶令人望而生畏的生命禁區。那盡是些不毛之地,植被稀疏,隻能生長針茅草、苔蘚和地衣之類的低等植物,而這些卻是藏羚羊賴以生存的美味佳肴;那裏湖泊雖多,但絕大部分是鹹水湖。藏羚羊成為偶蹄類動物中的佼佼者,不僅體形優美、性格剛強、動作敏捷,而且耐高寒、抗缺氧。

藏羚羊生性怯懦機警,聽覺和視覺發達,常出沒在人跡罕至的地方,極難接近,有長距離遷移現象。平時雌雄分群活動,一般2~6隻或10餘隻結成小群,或數百隻以上結成大群。食物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為主。發情期為冬末春初,雄性間有激烈的爭雌現象,1隻雄羊可帶領幾隻雌羊組成一個家庭,6~8月份產仔,每胎1仔。

1986年在西藏、新疆、青海三省藏羚羊棲息地,平均每平方千米有3~5隻。到20世紀90年代初,平均每平方千米僅存0.2隻。近年來,藏羚羊已瀕臨滅絕,然而偷獵者的槍聲仍然不時作響。

海牛

海牛外形呈紡錘形,頗似小鯨,但有短頸,與鯨不同,體長2.5~4.0米,體重達360千克左右;海牛皮下儲存大量脂肪,能在海水中保持體溫;前肢退化呈槳狀鰭肢,沒有後肢,但仍保留著一個退化的骨盆;眼小,視覺不佳;聽覺良好。

海牛生活在淺海及河口,僅少數種類(如南美海牛)棲息在河流中,禦敵能力不強,行動遲緩,每天吃27~45千克水草,因而淺海和河口的航道很少被水草阻塞。

犀牛

犀牛是陸生動物中最強壯的動物之一,約6千萬年前犀牛就已出現,現在世界上共有黑犀牛、白犀牛、印度犀牛、蘇門答臘犀牛和爪哇犀牛等。它們體長2~4米,重1000~3600千克,是第二大陸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