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快樂女孩,積極樂觀(2)(2 / 2)

家庭成員之間在說話辦事的時候,應該有一種平和的態度。父母跟女兒談話時,要和顏悅色,使女兒感到可親可敬,心情舒暢。女兒有時會犯一些錯誤,父母要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不要經常厲聲厲色地斥責女兒,以免女兒對父母望而生畏。如果女兒對父母產生畏懼心理,必然會長期處於緊張的心情狀態。

父母在教育女兒的時候,既要學會聽女兒說話,也要學會對女兒說話。父母必須以尊重女兒的願望為前提,以理服人,要讓她心中滋生出積極的情緒。當女兒不願接受父母提出的一些要求時,父母不能心急,應該給女兒一些思考的餘地,用商量的口氣與她溝通,讓女兒漸漸適應父母的要求。

父母要關注女兒的情感需求。女兒雖然吃穿不愁,但是不能代替對親情的需要。生活中有這樣一些女生,她們生活優裕,穿名牌、讀名校,卻難得與自己的父母見上一麵;她們或在校住讀,或與老人生活在一起,或被寄養在親戚家,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她們在成長中,由於缺少父母的關愛和監督,不僅易出現極端行為,而且總是讓人覺得她們過得不快樂。

朵朵和很多孩子不一樣,她從來不喜歡放學。朵朵也曾經和同學說:“我不想回家,我就像家裏的桌子和椅子一樣,他們常忽視我的存在。”父母因為工作原因,經常早出晚歸,朵朵隻能自己一個人在家。有時候每天當朵朵還在睡夢中的時候,父母就離開了家,而當他的父母深夜一身疲憊回到家中的時候,朵朵早已進入夢鄉。家中隻有一個燒飯的保姆,在這個家中,朵朵最大的感覺就是孤獨。在一篇周記裏,朵朵這樣寫道:我是孤獨的守望者,喧鬧的城市裏,我一人守望。

像朵朵這樣的城市留守兒童有很多。她們缺少的並不是物質的富足,而是長期處於獨處狀態下丟失了親情給她們帶來的微笑。和別的孩子相比,這樣的女生顯得尤為敏感、多疑、怯懦、孤獨。她們年紀不大,但總是心事重重,缺少快樂。因為父母不在身邊,她們感覺到生活的缺憾,有著較重的自卑感。女兒的成長不僅需要物質上的滿足,還需要父母在心靈上的嗬護。

父母要為女兒提供微笑的機會。生活中處處都蘊藏著微笑的理由,父母應試著與女兒一起尋找這種歡樂。父母要讓女兒經常處於愉快的氛圍中,情緒自然開朗、活潑。比如,帶著女兒去動物園玩,滿足女兒的一個小願望,陪女兒一起做遊戲等等。這樣,家庭生活中時時處處都充滿著歡樂愉快的情趣,可保持女兒積極健康的情緒和心態,女兒自然會擁有美麗的笑容。

當女兒有了不愉快的事情,父母要設法盡快消除其不良情緒,恢複其愉快的心境。倘若女兒長期情緒不佳,怎麼可能微笑呢!所以,父母一定要設法使女兒經常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以利於身心健康。比如,女兒做了錯事,父母進行批評教育是必須的,但要“速戰速決”。當女兒認識了錯誤並表示改正時,父母要馬上收起指責的態度,使女兒盡快恢複正常的情緒。父母還要學會幫助女兒轉移不良情緒,比如,用一種新事物去吸引女兒的注意力,轉憂為喜,恢複良好的精神狀態。

父母要讓女兒知道微笑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語言。當她學會了微笑,她就懂得了生活的意義。女兒學會了微笑,就是學會了感謝。女兒學會微笑,她的心靈將在真誠的微笑中得以升華。女兒學會了微笑,就會發現生活是美好的。微笑,讓一切變得美妙,讓一切平凡擁有可愛。在女兒的一生中,生活會給她很多傷心事,但微笑才是生命永恒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