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女生要少些欲望,學會裝傻(2)(1 / 2)

就這樣,幾十年過去了。這幾十年中,風也走過,雨也走過,當初那個孩子也成了一個老人。這一天他又來到了大樹前,大樹對他說:“我現在什麼也沒有了,我幫不了你了。”老人說:“我現在都不要了,我隻想休息一下。你能幫我嗎?”大樹說:“那你坐下吧!”老人坐在了樹樁上。就這樣,大樹用他的全部,幫助了這個孩子,可以說,它為這個孩子付出了它所有的一切。

把這顆樹比喻成養育女兒的父母,那麼這個孩子就是被父母照顧的女兒。父母為了女兒的一生,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心血,但是父母卻忘記給女兒一個知足常樂的心態。女兒不懂得知足常樂,對待把自己撫養成人、不求任何回報的父母,會提出越來越多的要求,並且不知道感恩。

父母因為愛女兒可以不求回報,但當女兒長大成人,她的脾氣、性格、思維等都已經形成,必然對社會上的人也有著很多的要求,可社會上的人不會像父母那樣縱容她。這時女兒會被他人孤立,把自己推向絕境,而且不明白問題出在哪裏。

生活中父母是不是遇到過這樣的場景:女兒年齡已經不小了,雖然不很調皮,但這樣那樣的小毛病還是有的,比如:愛挑食,覺得衣服不漂亮,覺得自己表現好,但埋怨老師不表揚自己……父母要讓女兒用開闊的心胸和寬容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不僅自己快樂,而且還能把這種快樂帶給別人。知足不僅是為了給自己一個生存的空間,而且是為了給自己一條走向成功的道路。

知足與貪婪之間隻有一線之隔。父母讓女兒學會知足,就給了她一份平靜、安詳、達觀、超脫。這兩者之間有一個“度”。“度”就是分寸,是智慧,更是水平。父母要讓女兒對已有的多加珍惜,沒有的可盡力爭取,但不可過於貪求。生活中充斥著浮躁和虛偽,讓女兒心中一定要淡泊和真誠,才不會被外在的誘惑所蠱惑。

父母讓女兒在生活中珍惜屬於自己的那一小部分,其中也蘊含了幸福的成分。比如,擁有陽光,擁有親情,擁有愛情等等。人的一生有太多忙不完想不完的事,麵對疲憊的生活,父母讓女兒停下來,調整自己心情,在適應中學會享受生活,給身心放個假。

今天的社會無時不在競爭,名利權財,永嫌不足,爭得到的趾高氣昂,爭不到的怨恨頹喪。如果您的女兒有著知足常樂的生活態度,她永遠會樂嗬嗬的過日子。這不是胸無大誌的表現,而是一種聰明的減壓方法。

當女兒對生活感到不滿的時候,父母可以幫她設定一個目標,不必是一個很高的尺度,隻需要比眼前更高的標準。對待生活的態度,就是量力而行,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可求。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往往是鞋裏的小沙粒。走在人生的路上,女生有必要學會隨時隨地的倒出鞋中的小沙粒。知足常樂,女兒才會活得更輕鬆。

3.女生,放棄過多的欲望

欲望是與生俱來的,它是與人們的生活形影相隨的。人如果沒有欲望,生活就沒有了樂趣,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但是父母不要讓女兒有太多的欲望,不要好高騖遠,要把欲望控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這樣欲望才能夠達到滿足,女兒才能體會生活中的樂趣和實現生命的價值。

人都是有欲望的,貧窮的人想變得富有,低賤的人想變得高貴,默默無聞的人想變得舉世矚目……這是無可非議的,但是太多的欲望會讓人失去生活的平衡點。在世界上,美好的東西實在太多了,人們總是希望得到盡可能多的東西,其實欲望太多,反而會成為負擔,還有什麼比擁有淡泊的胸懷,更能讓自己充實滿足呢?

如果一個人總是有很多的欲望,就會誘惑著他不停地去追求物欲的最高享受。然而,過度地追求欲望往往會使他迷失生活的方向,就像《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裏麵的老婦人。因此,凡事適可而止,放下過多的欲望,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

人生在世短短幾十年,本來就是一無所有而來,一無所有而去。名利榮耀不過是過眼雲煙,浮華一世,夢似一場。苦苦追求過多的欲望,結果到頭來,勞心傷身,耗盡一生都是一場空。又何必苛求?父母為了女兒的將來,讓女兒學會坦然麵對生活,過著雲淡風清的日子也可以是幸福的。另外,欲望過多人會讓人覺得危險,不僅容易讓自己處於危險當中,而且也會讓一些人遠離自己。父母不如讓女兒對待生活中的某些追求顯得“傻”一些,女兒可能會交到很多真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