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不要在冬天砍樹

一個孩子與父親一起來到一座農場。孩子在玩耍時發現幾棵無花果樹中有一棵已經死了。它的樹皮已經剝落,枝幹也不再呈暗青色,完全枯黃了。孩子伸手碰了一下,隻聽“吧嗒”一聲,枝幹折斷了。

孩子對爸爸說:“爸爸,那棵樹早就死了,把它砍了吧!我們再種一棵。”可是爸爸阻止了他,他說:“孩子,也許它的確是不行了。但是,冬天過去之後它可能還會萌芽抽枝的——它正在養精蓄銳呢!記住,孩子,不要冬天不要砍樹。”

果然不出父親所料,第二年春天,那棵好像已經死去的無花果樹居然真的重新萌生新芽,和其他樹一樣在春天裏展露出生機。其實這棵樹真正死去的隻是幾根枝杈,到了春天,整棵樹枝繁葉茂,綠陰宜人,和其他的樹已經沒有什麼差別了。

那個的孩子後來成了一名小學教師。在他2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他不止一次地遇到類似的情形。小時候背起字母來都結結巴巴的皮埃爾,現在竟成了一位小有名氣的律師;而當年那位最淘氣、成績差得一塌糊塗的巴斯克,後來是大學的優等生,畢業後自己創辦了一家公司。

最不可思議的是自己的兒子布朗。他幼時不幸患了小兒麻痹症,幾乎成了廢人。可是小學教師記住了爸爸的話,不放棄對兒子的希望,一直鼓勵他不要灰心喪氣。現在,布朗順利地完成了大學課程,擔任了公共圖書館的管理員。要知道,布朗隻有左手的3個手指能動彈,就是扶一扶鼻梁上的眼鏡也十分困難!

“冬天不要砍樹”這句話一直鼓舞著當年的那個小男孩,每每遇到讓他沮喪傷懷的事,他都靠著這句話順利地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家庭和事業上的危機。隻要不輕易放棄,凡事都會有轉機。

溫馨感悟:

冬天的樹,看似沒有生機,等到春天的時候,便會再度萌發生出新芽。人生也有低穀和高潮,也會碰到挫折和磨難,隻要我們在困難和挫折麵前挺直腰板,別趴下,堅持下去便一定會有轉機,命運女神也會眷戀勇敢而堅強的人。

51.可憐天下父母心

有一個丈夫,妻子懷孕了。隨著胎兒的生長,他越來越休息不好了。因為睡覺時妻子總是把他擠到一邊,他也不敢翻身動彈,生怕碰到妻子的肚子而傷及胎兒,所以很多時候他的半個身子都是懸空的,有一次睡到半夜他甚至掉到了床底下。

更為痛苦的是妻子:她幾乎每夜都難以入眠,她要幾百次地翻身,怎麼也找不到舒適的體位;因為胎兒的壓迫,妻子一夜要上好幾次廁所,妻子的被窩怎麼也暖不熱。

有一天深夜,他和妻子都失眠了。他撫摸著妻子的肚子恨恨地說:“等這個小家夥出世後,我一定要狠狠地給他兩巴掌——你打一巴掌,我打一巴掌!”

終於,孩子出世了。他們看著這個鮮嫩的小生命,疼都疼不過來,怎麼狠得下心來打呢?而且,孩子出世之後,麻煩更多了,白天黑夜,兩人忙得手忙腳亂,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卻一天天瘦了下去。

他們決定,等孩子長大了,再打不遲。

再後來,孩子也結婚了。

再再後來,孩子的妻子也懷孕了。

當他知道孩子的妻子懷孕了時,他叫來了孩子。他對孩子說:“你跪下,我要打你兩巴掌。”

孩子驚恐地說:“爸爸,我沒犯什麼錯呀,打我幹什麼?”

他就把那天夜裏和妻子的約定告訴了孩子,孩子感到很可笑。當他神情鄭重地高高舉起巴掌,輕輕落在孩子的屁股上時,孩子忍不住笑了出來。

孩子回去了,孩子把這件事告訴了妻子,妻子聽了也覺得好笑。

後來,有一個深夜,孩子突然發現自己掉在了床底下,不由失聲痛哭了起來,因為他突然想起了父親的話和父親的兩巴掌。

溫馨感悟:

父母生育我們,父母養育我們,當我們一天天地長大,父母卻一天天地老去,父母無論做什麼,都是希望我們能健康快樂的成長,都是希望我們有一個美好的將來,也許隻有等到我們為人父母的那一天,才能真正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

52.母親是你心靈的歸屬

有這樣一個古老的故事:

從前,有個年輕人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相當貧困。

後來年輕人由於苦惱而迷上了求仙拜佛。母親見兒子整日念念叨叨、不事農活的癡迷樣子,苦勸過幾次,但年輕人對母親的話不理不睬,甚至把母親當成他成仙的障礙,有時還對母親惡語相向。

有一天,這個年輕人聽別人說起遠方的山上有位得道的高僧,心裏不免仰慕,便想去向高僧討教成佛之道,但他又怕母親阻攔,便瞞著母親偷偷從家裏出走了。

他一路上跋山涉水,曆盡艱辛,終於在山上找到了那位高僧。高僧熱情地接待了他。

聽完他的一番自述,高僧沉默良久。當他向高僧問佛法時,高僧開口道:“你想得道成佛,我可以給你指條道。吃過飯後,你即刻下山,一路到家,但凡遇有赤腳為你開門的人,這人就是你所謂的佛。你隻要悉心侍奉,拜他為師,成佛是非常簡單的事情!”

年輕人聽了非常高興,謝過高僧,就欣然下山了。

第一天,他投宿在一戶農家,男主人為他開門時,他仔細看了看,男主人沒有赤腳。

第二天,他投宿在一座城市的富有人家,更沒有人赤腳為他開門。他不免有些灰心。

第三天,第四天……他一路走來,投宿無數,卻一直沒有遇到高僧所說的赤腳開門人。他開始對高僧的話產生了懷疑。快到自己家時,他徹底失望了。日落時,他沒有再投宿,而是連夜趕回家。到家門時已是午夜時分。疲憊至極的他費力地叩動了門環。屋內傳來母親蒼老驚悸的聲音:“誰呀?”“是我,媽媽。”他沮喪地答道。門開很快打開了,一臉憔悴的母親大聲叫著他的名字把他拉進屋裏。在燈光下,母親流著淚端詳他。

這時,他一低頭,驀地發現母親竟赤著腳站在冰涼的地上!

刹那間,靈光一閃,他想起高僧的話。他突然什麼都明白了。

年輕人淚流滿麵,“撲通”一聲跪倒在母親麵前。

人生哲理:

母親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最偉大的。在你失意、憂傷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母親,她是你精神的支柱,是你心靈的歸屬,無論你怎樣,母親的心都能包容一切,她的關係和嗬護能把你渡上一條風雨無阻的人生之船。

53.最後一座房子

有個老木匠準備退休,他告訴老板說,他要離開為之勞作了幾十年的建築行業,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問他是否能幫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礙於麵子隻得同意了。於是,他開始建他的最後一座房子。老木匠幹活很快,但是,大家都看得出來,他的心已經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上等的木料,出的卻是遠非昔日可比的好活。

房子建好的時候,老板把大門的鑰匙遞給老木匠,說:“這是給你的房子,就當是我送給你的禮物吧!。”

老木匠目瞪口呆,同時又感到很羞愧無比。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給自己建房子,也許就不會這樣了,而現在,他得到的是一幢粗製濫造的房子。

溫馨感悟:

對待生活漫不經心的人,常常會被自己“忽悠”。做事應該有始有終,認真對待每一項工作,這樣才能擁有完美的人生和良好的結局。那個蓋了一輩子房子的工人,到最後為自己蓋了一幢粗製濫造的房子,便是給我們的一個經驗和教訓。

54.身殘誌堅的巴拉尼

羅伯特?巴拉尼1876年出生於奧匈帝國首都維也納,他的父母均是猶太人。他年幼時患了骨結核病,由於家庭經濟並不寬裕,此病無法得到根治,使他的膝關節永久性僵硬了。父母為自己的兒子傷心,巴拉尼當然也痛苦至極。但是,懂事的巴拉尼,盡管年紀才七八歲,卻把自己的痛苦隱藏起來,對父母說:“你們不要為我傷心,我完全能做出一個健康人的成就。”

父母聽到兒子這番話,悲喜交集,抱著他不知該說些什麼,隻是以淚洗麵。

巴拉尼從此狠下決心,埋頭勤讀書。父母交替著每天送接他到學校,這樣一直堅持了十多年。巴拉尼沒有辜負父母的心血,也沒有忘掉自己的誓言,讀小學、中學時,成績一直保持優異,名列同級學生前茅。

巴拉尼18歲進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學習,1900年,獲得了博士學位。大學畢業後,巴拉尼留在維也納大學耳科診所工作,當一名實習醫生。由於巴拉尼工作很努力,該大學醫院工作的著名醫生亞當?波利茲對他很賞識,對他的工作和研究給予熱情的指導。巴拉尼對眼球震顫現象深入研究和探源,經過3年努力,於1905年5月發表了題為《熱眼球震顫的觀察》的研究論文。這篇論文的發表,引起了醫學界的關注,標誌著耳科“熱檢驗”法的產生。巴拉尼再深入鑽研,通過實驗證明內耳前庭器與小腦有關,從此奠定了耳科生理學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