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快樂即是成功

上個世紀初,一位少年夢想成為帕格尼尼那樣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閑就練琴,練得心醉神癡,卻進步甚微,連父母都覺得這可憐的孩子拉得實在太蹩腳了,完全沒有音樂天賦,但又怕講出真話會傷害少年的自尊心。

有一天,少年去請教一位老琴師,老琴師說:“孩子,你先拉一支曲子給我聽聽。”少年拉了帕格尼尼24首練習曲中的第三支,簡直破綻百出,不忍卒聽。一曲終了,老琴師問少年:“你為什麼特別喜歡拉小提琴?”少年說:“我想成功,我想成為帕格尼尼那樣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老琴師又問道:“你快樂嗎?”少年回答:“我非常快樂。”老琴師把少年帶到自家的花園裏,對他說:“孩子,你非常快樂,這說明你已經成功了,又何必非要成為帕格尼尼那樣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不可?在我看來,快樂本身就是成功。”

少年聽了琴師的話,深受觸動,他終於明白過來,快樂是世間成本最低、風險也最低的成功,卻能給人真實的受用。倘若舍此而別求,就很可能會陷入失望、悵惘和鬱悶的沼澤。少年心頭的那團狂熱之火從此冷靜下來,他仍然常拉小提琴,但不再受困於帕格尼尼的夢想。這位少年是誰?他就是偉大的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他一生仍然喜歡小提琴,拉得十分蹩腳,卻依然能夠自得其樂。

溫馨感悟:

很多時候,我們追求的東西太多,功利性太強,便會被沉重的願望壓得喘不過氣來,其實生活本來應該是輕鬆的、快樂的,而且是充滿樂趣的,當我們無法在某項愛好上取得重大突破時,你隻要把它僅僅當作一種愛好,一種樂趣,那麼生活中便會有很多的快樂出現。其實,快樂也是人生的一種成功。

76.機會是自己創造的

有個懶人靠在一塊大石頭上,懶洋洋地曬著太陽。

這時,從遠處走來一個奇怪的東西,它周身發著五顏六色的光,七八條腿一齊運動,使它的行走非常快捷。

“喂!你在做什麼?”那怪物問。

“我在這兒等待時機。”懶人回答。

“等待時機?哈哈!時機什麼樣,你知道嗎?”怪物問。

“不知道。不過,聽說時機是個很神奇的東西,它隻要來到你身邊,那麼,你就會走運,或者當上了官,或者發了財,或者娶個漂亮老婆,或者……反正,美極了。”

“嗨!你連時機什麼樣都不知道,還等什麼時機?還是跟著我走吧,讓我帶著你去做幾件於你有益的事吧!”那怪物說著就要來拉他。

“去去去!少來添亂!我才不跟你走呢!”懶人不耐煩地攆那怪物。

那怪物歎息著離去。

這時,一位長髯老人來到懶漢麵前問道:“你抓住它了嗎?”

“抓住它?它是什麼東西?”懶人問。

“它就是時機呀!”“天哪!我把它放走了。不,是我把它攆走了!”懶人後悔不迭,急忙站起身呼喊時機,希望它能返回來。

“別喊了,”長髯老人說,“我告訴你關於時機的秘密吧。它是一個不可捉摸的家夥。你專心等它時,它可能遲遲不來,你不留心時,它可能就來到你麵前;見不著它時,你時時想它,見著了它時,你又認不出它;如果當它從你麵前走過時你抓不住它,那麼它將永不回頭,使你永遠錯過了它!”

“天哪!那可咋辦呀,我這一輩子不就這樣失去時機了嗎?”懶人哭著說。

“那也未必,”長髯老人說,“讓我再告訴你另一個關於時機的秘密吧:其實,屬於你的時機不止一個。”

“不止一個?”懶人驚奇地問。

“對。這一個失去了,下一個還可以出現。不過,這些時機,很多不是自然走來的,而是人創造的。”

“什麼?時機可以創造?”

“對。剛才的一個時機,就是我為你創造的一個,可惜你把它放跑了。”

“太好了,那麼,請您再為我創造一些時機吧!”懶人說。

“不。以後的時機,隻有靠你自己創造了。”

“可惜,我不會創造時機呀。”懶人為難地說。

“那麼,現在,我教你。首先,站起來,永遠不要等!然後,放開大步朝前走,見到你能夠做的有益的事,就去做。那時,你就學會了創造時機。”

溫馨感悟:

隻知道等待機會,那麼機會便會悄悄地從你的身邊溜走。隻有真正懂得自己去創造機會的人,才能得到機會的青睞。

77.1849次拒絕

在美國,有一位窮困潦倒的年輕人,在他最困難的日子裏即使他身上全部的錢加起來也不夠買一件像樣的西服,但他仍全心全意的堅持著自己心中的夢想,他想做演員,拍電影,當明星。

當時,好萊塢共有500家電影公司,他逐一數過,並且不止一遍。後來,他又根據自己認真劃定的路線與排列好的名單順序,帶著自己寫好的量身訂做的劇本前去拜訪。但第一遍下來,所有的500家電影公司沒有一家願意聘用他。

麵對百分之百的拒絕,這位年輕人沒有灰心,從最後一家被拒絕的電影公司出來之後,他又從第一家開始,繼續他的第二輪拜訪與自我推薦。

在第二輪的拜訪中,500家電影公司依然拒絕了他。

第三輪的拜訪結果仍與第二輪相同。這位年輕人咬牙開始他的第四輪拜訪,當拜訪完第349家後,第350家電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應願意讓他留下劇本先看一看。

幾天後,年輕人獲得通知,請他前去詳細商談。

就在這次商談中,這家公司決定投資開拍這部電影,並請這位年輕人擔任自己所寫劇本中的男主角。

這部電影名叫《洛奇》。

這位年輕人的名字就叫席維斯?史泰龍。現在翻開電影史,這部叫《洛奇》的電影與這個日後紅遍全世界的巨星都榜上有名。

溫馨感悟:

當一個人遭到1849次拒絕後,仍然堅持不懈地追逐自己的夢想,他會不成功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上天也會眷顧有如此恒心和毅力的人,正所謂“精成所至,金石為開”,當一個人擁有了足夠的堅強和毅力時,上天也會被他感動的。

78.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美國探險家約翰?戈達德15歲的時候,還隻是洛杉磯郊區一個沒見過世麵的孩子,但是他把自己一輩子想幹的大事列了一個表。他把那張表題名為“一生的誌願”。表上列著:“到尼羅河、亞馬遜河和剛果河探險;登上珠穆朗瑪峰、乞力馬紮羅山和麥特荷恩山;駕馭大象、駱駝、鴕鳥和野馬……”每一項都編了號,一共有127個目標。

當戈達德把夢想莊嚴地寫在紙上之後,他就開始抓緊一切時間來實現它們。16歲那年,他和父親到了喬治亞州的奧克費諾基大沼澤和佛羅裏達州的埃弗格萊茲去探險。這是他首次完成了表上的一個項目,他還學會了隻戴麵罩不穿潛水服到深水潛遊。20歲時他已經在加勒比海、愛琴海和紅海裏潛過水了。他還成為一名空軍駕駛員,在歐洲上空作過33次戰鬥飛行。他21歲時已經到21個國家旅行過。22歲剛滿,他就在危地馬拉的叢林深處發現了一座瑪雅文化的古廟。同一年他就成為“洛杉磯探險家俱樂部”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成員。接著他就籌備實現自己宏偉壯誌的頭號目標——探索尼羅河。戈達德26歲那年,他和另外兩名探險夥伴來到布隆迪山脈的尼羅河之源。緊接著尼羅河探險之後,戈達德開始接連不斷地加速完成他的目標:1954年他乘筏飄流了整個科羅拉多河;1956年探查了長達2700英裏的剛果河;他在南美的荒原、婆羅洲和新幾內亞與那些食人生番、割取敵人頭顱作為戰利品的人一起生活過;他爬上阿拉拉特峰和乞力馬紮羅山;駕駛超音速兩倍的噴氣式戰鬥機飛行;寫成了一本書《乘皮艇下尼羅河》;開始擔任專職人類學者之後,他又萌發了拍電影和當演說家的念頭,在以後的幾年裏他通過講演和拍片為他下一步的探險籌措了資金。

將近60歲時,戈達德依然顯得非常年輕,他不僅是一個經曆過無數次探險和遠征的老手,還是電影製片人、作者和演說家。戈達德已經完成了127個目標中的106個。他獲得了一個探險家所能享有的榮譽,其中包括成為英國皇家地理協會會員和紐約探險家俱樂部的成員。沿途他還受到過許多人士的親切會見。

戈達德在實現自己目標的征途中,有過18次死裏逃生的經曆。他說:“這些經曆教我學會了百倍地珍惜生活,凡是我能做的我都想嚐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