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起源和發展的規律
簡單的回顧
(一)
以上我們講了人類跟動物的血統關係,講了人類起源於動物的證據,講了一些古猿,講了猿人包括早期猿人和晚期猿人,講了智人包括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更重要的是:講了勞動怎樣把古猿變成猿人,把猿人變成智人。
在從猿過渡到人的過程中,是發生了許多變化的。這些變化使人逐漸能夠在地球上成為獨一無二的動物。
什麼變化呢?就比較重要的變化講,人類祖先逐漸學會利用工具來生活,由使用工具逐漸發展到自己製造工具。這標誌著智力的發展,也標誌著生活方式的改變。
在這過程中,猿的腦逐漸過渡到人的腦,這更是智力發展的直接的重要的標誌。
於是,直立行走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成為真正的兩腳動物。
於是,猿的頭骨和頜骨逐漸過渡到人的頭骨和頜骨,出現了人的臉麵和退化的犬齒。
猿的骨盆也逐漸過渡到人的骨盆。人的骨盆很發達,發達的程度在動物中是少見的。
由於各方麵的綜合發展,終於出現了晚期智人。
(二)
晚期智人一直延續和發展下來,就是我們現代的人。
什麼力量影響著晚期智人,使他們從簡陋的原始的生活,發展成現代的生活呢?
也是勞動。歸根結底,是勞動質量的提高,是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的勞動的增強。這是在大腦指揮下的生產活動,以及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他社會實踐。
總之,在大腦指揮下的勞動是生物和人類進化史上的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生事物,它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學習、思維等)的有機的綜合。它是一根鮮明的紅線,貫穿在整個人類起源和發展的過程中。
(三)
勞動,由於智力的發展,是一股巨大無比的、越來越大的力量。人類依靠勞動來生活。通過勞動,改變和改造了自然,創造出文化。
在人類曆史中,出現了許多類型的文化。
起初創造出來的是舊石器文化,延續的時間最長。早期猿人和晚期猿人的全部文化屬於這一類型。智人,包括馬壩人、長陽人、丁村人、尼安德特人等早期智人,河套人、柳江人、資陽人、山頂洞人、克羅馬努人等晚期智人,在文化上雖然超出了直立人,但是仍舊屬於舊石器文化的範疇。
圖1-7-1從古猿到人的進化
在這個基礎上才發展出新石器文化。接著又進入了有文字記載的曆史。於是進化加快了步伐。
不消說,人類一開始創造文化,同時就創造出一個全新的世界——社會。
我們可以把在幾百萬年前出現的這個新的世界——社會,叫做第二個自然界。
人類是社會的創造者,又是社會的成員。現在,人們離開社會,離開集體,就無法生活了。
(四)
應該注意,勞動創造人是跟勞動創造世界同時進行的。這是一個過程的兩個側麵。
比方說,猿人通過勞動,改變了自然物,創造出文化,他們就得到了生存。在勞動過程中,手足就自然地分工了,手出現和發展了。在這過程中,身體直立了,腳也逐漸發達起來。
由於勞動,手進一步發展了。手跟武器在一起,可以更好地對付猛獸了。於是,頜部和牙齒的發達以及它們的禦敵作用就變成不必要的了。於是,在長時期的曆史過程中,唇部就逐漸收縮,牙齒特別是犬齒也就逐漸長得小了些。
由於勞動,信息的傳遞很有必要。於是語言逐漸發生了。以後又由於勞動和語言的共同的需要,腦子特別是大腦發達起來了。於是額部升高了,眉脊收縮了,同時下頦逐漸出現。
腦子是思想器官,它的發達標誌著學習能力的增強,思維能力的提高。於是腦力勞動更加富有成果了。這就使勞動更加有威力。它能夠創造出越來越高的文化,越來越好的生活環境。
這樣,由於勞動,人類在生活上就離開純粹的動物界越來越遠,同時在體質上也跟類人猿越來越不一樣了。
由於勞動,人類越來越聰明了,自覺的能動性也就越來越發展了。
人類依靠勞動,改造了自然,使自然為自己服務;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更適合於勞動——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更適合於學習。於是出現了科學,科學的出現是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這因為科學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有力武器。這樣,我們就由必然王國開始一步一步地邁入了自由王國。
圖1-7-2從猿過渡到人的過程中的一些變化
規律
(一)
以上講的是勞動創造人、勞動創造世界的大略過程。那裏有事實,有猜測。
現在要問:人類的起源和發展,或者說,人類的進化,跟動物的進化有什麼關係呢?有什麼相似的地方呢?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呢?
人類由古猿進化而來,這說明人類跟動物有很密切的血統關係。因此,人類的進化情況和進化規律應該跟動物的進化有基本共同的地方。
有什麼基本共同的地方呢?
第一,任何一種生物都是各種構造、各種性狀和生理特征逐漸綜合發展的結果,人類也不例外。人類所具有的許多性狀、特征,也是綜合發展起來的。
比方說,人類跟動物有許多不同:人類手足分工,直立行走,大腦發達,有語言,能思維,會製造和利用工具進行勞動,等等。這許多性狀、特征不可能一下子同時出現,也不可能一出現就同時完善化。它們是先後出現的,又是相互促進的,並且逐漸綜合在一起。
第二,人類跟動物一樣,體質上的各種發展都是以漸變作為基礎的;它們都需要許許多多遺傳的變異作為原始材料,而這種變異主要是微小的變異。
現在要問,可以用微小的變異作為進化的材料嗎?
可以。例如,人腦很大,它是一下子出現的嗎?顯然不是。有理由認為人腦是在進化中逐漸增大的,是有關的變異逐漸積累的結果。
比方說,從類人猿的腦(大約400立方厘米)到人的腦(大約1200~1500立方厘米),體積增大至多1100立方厘米。但是其中至少經過500萬~600萬年的時間。如果平均以15年作為一代,這至少要經過40萬代。這是說,腦量的增大,每一代平均大約是0.003立方厘米。如果從北京猿人到晚期智人,那麼腦量的增大至多是500立方厘米,這中間大約經曆了50萬年。如果以20年作為一代,那麼每一代腦量平均增加也隻是0.02立方厘米,這是多麼微小的變化啊!
這就是說,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原理在人類的起源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選擇過程中,有利於生存的微小變異會得到保存,不利於生存的變異會被淘汰掉。在長時期的曆史過程中,積少成多,微小的變異會逐漸變成顯著的變異。按照量變會引起質變的唯物辯證法原理,古猿的腦子經過早期猿人和直立人的腦子,就過渡到智人的腦子了。
(二)
毛澤東同誌在《矛盾論》裏指出:“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①生物進化的原理也是這樣。這樣的原理跟自然選擇學說是一致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