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距離就沒有朋友

有人說,最親近的關係總是最脆弱的,朋友之間的關係作為人際關係的一種,雖沒有骨肉血脈的相連,但卻有一種親情無法替換的東西,也許在生活中的某個瞬間你會發現,身邊最好的朋友在那時就像一個翻版的你自己,讓你有一種心靈互動的感覺,但也有這樣的時候,你認為你的好朋友對你了如指掌,有許多事不該對你有所隱瞞,甚至從某一天開始他突然疏遠你而讓你感到莫名其妙,或許有時你會替他做許多事,但他卻不太領情……朋友之間互相關心是無需置疑的,但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如果任何事都不分你我的話,是不是也會使友情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呢?

真朋友就像涼白開

與甜蜜的愛情相比,友情顯得平淡無奇;與溫馨的親情相比,友情難免索然寡味。愛情如美酒,親情似濃湯,友情隻能是涼白開。可是口幹唇燥的人,最需要的莫過於一杯沁潤心肺的水;當一個人苦悶不堪的時候,朋友伸過來的手往往勝過戀人的熱吻和親人的慰藉。水是生命的主要元素,朋友是人生的基本支柱。

古人雲:“君子之交淡如水。”無須背負海枯石爛的誓言,不用防備“朝三暮四”的變遷,不必講究噓寒問暖的客套,也不用顧忌牽腸掛肚的擔心,朋友就是那個願意做你聽眾、卻不讓你內心不安的人。煲電話粥也罷,促膝談心直到東方發白也罷,煩悶與苦惱盡可以和盤托出。你感激他的耐心,他感謝你的信任,然後互道珍重各走各的路。

都市中人個個如刺蝟一般,朋友間相處應該既能感受到對方的溫暖又免於相互的傷害,大可不必認準一個好友跟你分擔所有的歡喜悲憂。愉快地相互欣賞,忙的時候放在一邊,有空的時候搞個聚會,需要的時候打個招呼,朋友就是這麼簡單。

每個人都需要自由的空間

心理學家霍爾認為,人際交往中雙方所保持的空間距離是人際關係的表現,研究發現,親密關係(父母和子女、情人、夫妻間)的距離為18英寸,個人關係(朋友、熟人間)的距離一般為1.5~4英尺,社會關係(一般認識者之間)一般為4~12英尺,公共關係(陌生人、上下級之間)的距離為12~25英尺。

說出這個理論,並不是我也認可與朋友、熟人交往要把距離控製在1.5~4英尺之間這麼精確,但我讚同人際互動中的距離的確是人對事物在態度上的一種表現。

朋友、熟人往往是通過溝通,在思想、情趣等方麵因為相通或互補而建立了比較親密的類似於戰友般的情誼,在他們麵前,我既不會刻意隱瞞自己的惡習,也不會坦誠地傾訴自己所有的缺點,因此,朋友、熟人能夠介入且隻能介入的也隻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而在一個屋簷下朝夕相處的父母、愛人一定了解我是否早起刷牙,是否睡前洗腳等一係列的生活細節,所以,他們介入我生活的程度更深,這樣的親密是任何一個朋友不能比擬和替代的。

對我而言,如果把自己看作一個集合,把上麵的兩類人想象成另外兩個集合,則這兩個集合都與我有交集,兩個集合既不包含我也不與我重合,我自己與他們永遠都不相交的部分,這是我的私人空間,它隻屬於我,是我最個性化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