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太子府內(1 / 2)

自應仲良知道自己的朝廷,有大部分人都是大燧遺民後,越發的不相信官員們了。

但是他又不想事事親力親為,於是讓視聽衛去日夜監視這些官員,一有動靜就和他報告,殺了不少人。

但是,在這種時候,竟然有一大堆官員,要求應仲良遷都。

他們的理由很簡單:以前燧國隻統治南方,帝丘地理位置適合;現在大燧統一多年,這帝丘的地理缺點越發的顯現出來了。

“很多人都說要遷都,今日,朕就與諸位愛卿討論一番,看看諸位愛卿的意思。”應仲良說道。

本來應仲良是有心遷都的,但是這次一大群官員提議遷都,讓他感覺到了陰謀的氣息。反而讓他覺得抗拒,不想再遷都了。至於在這裏討論,他隻是想看看朝廷眾人的態度,是否值得信任,順便辨別一下那些大燧遺臣。

現在他手裏掌握的,隻有魏家和方家是遺族,而文家內家已經被抓,外家已經倒向應仲良這邊了,已經不再是問題了。

“陛下要我說,那些想要陛下遷都的,都是有異心的,當誅!”魏可量率先發言。

“哦?為何讓朕遷都的,都是有異心的?”應仲良沒想到第一個說的,竟然是作為大夏遺族的魏可量,而且還是反對遷都。

“陛下,您可曾想過,遷都之事,茲事體大,涉及眾多。若是遷都,必先選擇地方,然後再營造,遷移人口等等。營造所需費用以及修建人員,都是一個巨大的數目。耗資巨大不說,還會引起老百姓的反對,以及他們的不滿。長此以往,必然會造成叛變。如今大燧南北皆戰,若是國內再亂,那後果不堪設想。所以臣才說,那些讓陛下遷都的人,都是有異心的人,都當誅。”魏可量說道。

“遷都不一定要營建新城,現有的城池也可以使用,比如陽晉,又或者新鄭。這兩座城都是大城,而地理位置也及其重要,加上那邊居北,靠近北方的敵人,而且離南方位置也不算遠,可以防禦南方,是個好地方。隻要稍稍擴充一番,就能使百姓入住,陛下安居。如此一來,哪來的民怨,哪來的不滿?”方憂說道。

“此言差矣,說起來,陽晉、新鄭等地的前朝皇宮比之帝丘皇宮,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也正因為這樣,這維修費用比之營建新的皇宮,那是更加的多。如今南北皆戰,再花錢營建或是修繕,明顯是不合時宜的。故而臣以為,不應該遷都。即使遷都,也要等朝局穩定,財富富餘之時再說。”文貅說道。

他作為文家外家家主,自然是參與過當時文家的計劃。那個時候,文家就有過要讓應仲良遷都,耗損大燧國力這一項。如今文貅已經投靠應仲良,身份已經曝光,自然要反對這個計劃了。

“陛下,帝丘距離北疆太遠,而北疆事多,帝丘實在不適合再當首都了。臣以為,北遷陽晉最佳,新鄭次之。”高曇說道。

隨後,幾個官員提出了好幾個遷都方案:陽晉、新鄭、離山,還有個甚至說要遷都到統萬或者盛樂的,理由是天子守國門,杜絕北疆的****。

“父皇,如今百姓雖然說並不窮困,但也說不上富裕。若是遷都,必然會有損傷老百姓的事發生,兒臣以為,還是不遷都的好。”應不識最後說道。

“不識說的有理,那就不遷都了。但是,朕有心去北邊避暑,欲在離山修建行宮,戶部和工部拿個方案吧!”應仲良說道。

他確實暫時不打算遷都,但是不代表他不想享受。離山那個地方,地處要衝,風景也不錯,按照他想的,是一個避暑的去處,建個行宮,每年去一趟也是極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