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樂城內,吳質和萬俟逸拿著應不識的聖旨討論著。
“這陽晉城,倒是精彩。”吳質笑道。
“精彩?怎的這說法?”萬俟逸問道。
“一份聖旨,竟然出現六七人的字跡,可不是精彩麼?”吳質說道。
是的,這份聖旨上確實有很多人的字跡:唐單起草,應不識蓋章、簽字,鄭穎蓋章、簽字,唐單、魏琿、楊湘波、鄭平之認同簽字。
而正常情況下,一份聖旨,最多就是起草者和皇帝的字跡;特殊情況下,太後攝政,會加入她的字跡。
而這份聖旨,除了他們,還有三個人的字跡,而且還是認同的簽字,並不是附議之類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應不識這個皇帝的權力,是多麼的少。
“皇上沒有實權,受製於人,很正常嘛!”萬俟逸說道。
“這聖旨讓我們出兵,進攻大荒國,我是不打算領兵。”吳質說道。
“是啊,我們現在都不敢貿然出城,更別說出動大軍去進攻遠處的大荒國了。”萬俟逸說道。
“中間的魚躍、雲城等地尚未收回,北方的暮方國和南方的蕭憲、董方卓虎視眈眈。我們守著盛樂和上墉已屬不易,還讓我們去打大荒國,這肯定是魏琿那群人,想要我們死在外麵,既可以除掉我們,又可以削弱太後和皇上的力量。一舉兩得之事,隻需要一道詔書,何樂而不為啊?”吳質說道。
“我們肯定不能按照聖旨上行動啊!”萬俟逸說道。
“萬俟大人說的極是,我們不能動。”吳質點點頭。
“可是不出動的話,就是違抗聖旨。這是遵旨不行,不遵又不行,兩難之境地啊!”萬俟逸無奈的說道。
“沒什麼無奈的,你我都知道這聖旨是被逼無奈寫下的。然而知道歸知道,這聖旨畢竟是皇帝陛下親手寫的,總得想個借口,搪塞過去。”吳質說道。
“我們遲遲不動,他們或許會派人來詢問為何不行動,我們就說沒接到聖旨,你覺得怎樣?”萬俟逸提出一個想法。
“可以,不過要先把使者給幹掉,他不能活著回到陽晉!”吳質說道。
“我讓人去做的幹淨點。”萬俟逸點頭。
沒幾天,陽晉使者的屍體,就被人發現在統萬以北十餘裏的地方,身上還有要給吳質他們的聖旨。
由於統萬這邊是董家兄弟的地盤,所以這聖旨到了董方卓手裏。
“不知是誰殺了這使者,可惜了這聖旨啊!”董方卓說道。
他認為,這聖旨到了吳質他們手裏,吳質肯定會出兵進攻大荒國,到時候他就可以乘機占領盛樂和上墉了。
可是,這使者死了,沒人送信了。
“既然使者死了,我們就弄個使者,將這聖旨送到盛樂去唄。”章林端說道。
章林端也是起義軍首領之一,隻不過發展不好,後來就帶著人投靠到了董方卓這邊來了。董方卓覺得章林端有點聰明,就留下來當了軍師。
“你的意思是,我們的人假扮使者?”董方卓一聽,覺得可以。
“找個陽晉口音,或者帝丘口音的人,穿著衣服,帶著這聖旨,去給吳質下命令。吳質一走,這盛樂還不是唾手可得?”章林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