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福特出生時,美國南北戰爭硝煙正濃,不過,在他兩歲的時候,南北戰爭結束了。從1865年到1877年,美國進入重建時期。到處是建築工地,鐵路延伸到更遙遠的地方,把小鎮和村莊更緊密地聯係在一起。福特家的孩子們也在繁忙的鄉村生活中漸漸長大了。父親威廉脾氣有點暴躁,亨利更多的時候是和母親待在一起。當然,有的時候,他那看上去比較嚴厲的父親也會帶他到大自然去,看看大樹,樹上的鳥窩,還有會唱歌的小鳥。亨利童年的生活充滿了樂趣。
1869年1月11日,亨利5歲半了,作為歐洲移民,威廉很重視孩子們的教育,他認為他的孩子們都應該接受學校教育,不管將來從事什麼工作,教育和教養都是必需的。於是,亨利跨進了學校的大門。他有點頑皮,並不是最優秀的孩子,可在所有的功課中,亨利的算術和朗讀成績突出。
亨利的朗讀課之所以出色,是因為他接觸到了《麥高菲精選讀本》,這本書是由美國著名的教育家、牧師威廉·霍姆斯·麥高菲編寫的,告訴人們如何通過實踐,培養出強烈的責任感。除此之外,它還教人樹立美好的品德,比如虔誠、謙恭、刻苦、正直、善良、耐心、節製,等等。書中有很多詩歌——它們大多出自拜倫、格雷、雪萊、華茲華斯、朗費羅等人,還有雨果等人的散文。書中所倡導的精神和母親對他的教育如出一轍,對亨利的一生影響極大。從亨利成名後所發表的言論中,我們依然能看出這本書在他心中留下的痕跡。
到19世紀20年代,亨利已經取得極大成就的時候,他開始狂熱地搜集舊版《麥高菲精選讀本》,並作為自己的業餘愛好。有一次,他和妻子克拉拉看到一群孩子又蹦又跳地走過,亨利仿佛回到了童年,情不自禁地背誦起書中的句子:“耳聞孩童歡心喊叫,四點半鍾離開學校。”這些朗朗上口的句子,出自那些孩童之口,更充滿了童趣。在亨利的大力推動下,19世紀70年代,《麥高菲精選讀本》成了美國37個州的通用教材。美國式的價值觀念通過這本書在數代美國人心中紮下根來。
除了這本書,母親的教育對亨利的童年也產生了關鍵的影響。母親是個非常嚴謹的人,她教育兒女們要懂得自律,懂得控製自己的情緒,要修養自己的品德,還要愛家顧家。她認為在家庭中,做妻子的應該相夫教子、感情豐富、品行高尚,她還推崇生活節儉、工作敬業、勞動刻苦,生產出有用的物品以供市場買賣。母親的這些觀念,亨利一輩子都沒有忘記過。後來,亨利已經非常富有了,但他還是嚴格要求自己的兒子嚴謹、自律,不要鋪張浪費。
母親一直教導亨利要懷著喜悅的心情麵對並完成艱苦的工作,把工作看成是自己的責任。有時,亨利在幹活時會發牢騷,這時母親就會嚴厲地對他說:“生活中有許多令人不愉快的事情需要你去做,你的責任有時是巨大的、討厭的,有時甚至是折磨人的,但是你必須去做。”母親從小對亨利的教育,使他在未來的人生中,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沒有被嚇倒過。因此,亨利一生的成功和母親的教導分不開。
母親還努力地培養孩子們的羞恥心。有一次,亨利撒謊被母親識破了,但母親沒有體罰他,而是臉上表現出極端的厭惡。這件事使亨利受到極大的刺激,一整天,他都感覺別人用鄙夷的目光看他,後悔自己做了一件非常令人鄙夷的事。亨利的母親就是這樣培養孩子們的良好道德情操,使她的孩子們從小受益匪淺。
母親還常常給孩子們朗讀《聖經》、《天路曆程》、《生活箴言》以及那些能夠鼓舞人心、勸導人們積極向上的散文和演講集,讓孩子們體會到激動人心的感召,促使他們從小培養奉獻和勇於承擔責任的品質。
其實,亨利母親的教育是標準的美國式價值觀——重視榮譽和道德,敢於負責任和承擔義務,這些在未來汽車大王的身上都得到了最充分的發揮和體現。事實上,美國人對這樣的價值觀念一直十分推崇。
童年時光簡單而快樂。亨利接連有了五個弟弟妹妹,在溫柔而堅定的母親的帶領下,全家人過著融洽、舒服又有節製的鄉村生活。亨利清楚地記得自己的童年生活:“我還記得雪橇、拉木頭、寒冷的冬天、太陽落山、雪車鈴鐺、長時間走路、天氣寒冷、男孩和女孩。”這就像一幅和諧的圖畫,深深印在亨利的內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