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轉眼到了1882年,亨利已經19歲了,很多孩子在他這個年齡的時候,也許還沒有完成學業,或者還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但亨利已經獨自闖蕩了兩年,而且,隻用了短短的兩年時間,他不僅成為一個熟練的機械師,他的生活也安頓下來了。他在底特律幹塢公司的工資已經漲了好幾回,他不需要到鍾表店去修理鍾表了。晚上,他也不用加班了。周末,他會回到父親的農場轉轉,工作之餘,更多的時候他還是琢磨各種各樣的機器。他開始閱讀《科學美國》等舊書報,認真研究邁克爾·法拉第的《論蒸汽機》一書,了解所有關於機器方麵的技術。
也許就是在這個時候,亨利心中產生了一種迫切的願望,那就是改變自己的現狀,是的,他相信自己不能總是給別人做工,他想擁有自己的工廠,自己做經理,在自己的規劃設計下出產大量低成本的優質產品。他的目標是成為一個管理者,而不是普通的企業雇員。而我們知道,有目標才有動力、有方向,而最初的目標一定要有合理性,否則隻會使人離目標越來越遠。
亨利的目標就是希望有一台強大的動力設備,以便在他的實驗過程中發揮用場。他已經具有足夠的關於蒸汽動力方麵的知識,於是,他動手製作了一個小型蒸汽機。他把這台機器接在水管上,產生的功率能夠達到1.5馬力,足以使一台車床運轉起來,這是亨利有生以來自製的第一台具有使用價值的發動機。雖然在當時的底特律,各種工廠不計其數,但是能夠讓他安下心來,集中精力實現自己的抱負的工廠,幾乎一個也沒有。遭受了一次次的挫折之後,亨利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失望和失落。
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底特律能讓他實現自己的夢想嗎?他在底特律大街上無數次的徘徊,在城市暗淡的月光下,亨利猛然間意識到,也許該回家了。就在這一年的秋天,他獨自一人在底特律城闖蕩了兩年之後,失落地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迪爾伯恩。
全家人都為亨利的歸來而感到高興,他的父親和弟弟妹妹們都以為他從此就會安下心在農場裏生活了,但他們又一次估計錯了。亨利回鄉不久,在與父親的一次談話中,向父親吐露了自己心中的想法。他雖然回到迪爾伯恩,但是這絕不意味著他放棄了自己的理想,更不意味著從此將如父親所希望的那樣,成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場主,養一大群孩子、一大群牛。他將繼續為他的理想而奮鬥,他絕不會放棄他心中的理想,他認為妥協就意味著自己這兩年來的努力變得一文不值。
多年來父子之間的爭吵已經被理解所代替,隨著兒子的長大,老威廉對兒子也多了一份理解,不再勉強他,隻是輕輕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告訴他,迪爾伯恩的家永遠是他的家。
成功沒有一帆風順,每個成功者都有人生低潮的時候,在接下來的10年時間裏,亨利始終沒有明確自己的方向,他在底特律和迪爾伯恩之間來回搖擺,以致他在這段時期裏進步不大。
當然,也不是亨利所具有的機械方麵的技術就一無所用了,實際上,他從來也沒有離開過機械工作。鄰近農場約翰·格裏遜從威斯汀豪斯公司買回了一台輕便式蒸汽機,那時候農戶經常要為穀物脫粒,還常常要砍伐樹木,人工作業顯然效率太低,有了這種蒸汽機作動力源,就大大提高了效率。附近的其他農戶也時常來租這台蒸汽機。遺憾的是這台蒸汽機最近經常出問題,格裏遜根本不懂技術,不知道如何應付這台飛快運轉的機器,從當地雇來的工程師也解決不了問題。格裏遜聽說亨利從城裏回來了,知道這個從小就愛擺弄機械的小夥子一定可以幫他的忙,而亨利自己並沒有多大把握,畢竟他也沒有接觸過這種東西。不過,他不懼挑戰,他認為別人能把這種東西造出來,他就應該有辦法把它修好。另一方麵,他也不想讓鄰居,還有自己的父親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