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不甘寂寞的鬥士(1 / 3)

我們說過,汽車大王亨利·福特是個精力旺盛的人,道奇兄弟案剛剛落下帷幕,他就欣然策劃了一起野營之旅,這次引人注目的野營一度成為美國人津津樂道的話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參加這次野營的都是很有身份的人,他們是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博物學家約翰·巴勒斯、大實業家哈維·費爾斯通。四個滿臉胡子、頭發花白的老頑童自稱“四個流浪漢”,在美國的荒郊野外到處遊走闖蕩。

這是發生在1918年的事兒。我們知道,愛迪生是亨利一生最敬佩的人,是他終生的偶像。過去,亨利沒有取得事業成功的時候,他當然不可能和愛迪生這樣有名望、有地位的大發明家這麼密切地交往。當時,亨利已經成為美國工業界的領袖了,他完全可以和愛迪生平等地交往了,而愛迪生當然也不會拒絕。早在1914年,福特家庭、愛迪生家庭還有巴勒斯就第一次一起到佛羅裏達度假了。那次休假給他們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之後,幾個人便開始策劃進行一場深度旅遊。

這一次,四人走的是鄉村路線,原因很簡單,他們差不多是當時美國最偉大的人物了,當然不能去那些普通人喜歡光顧的海灘或者景點,他們的旅遊不僅是放鬆身心,還應該有些實際的意義。不過,他們並沒有明確的目的地,四人駕車出發,後麵跟著亨利派出的車隊,有助手、供給車輛,當然也少不了記者。這是亨利的主意,我們到現在可以發現了,亨利所做的一切事其實都和他的公司有關,而且每次事件他都能成功地宣傳自己,並使公眾關心他的汽車。當他和他的幾位名聲赫赫的老朋友一起旅行的時候,當然他認為這是對他自己和公司的最好的宣傳。

四個老漢的旅行是非常自由的。愛迪生當領航員,選擇路線,但四人很少知道他們要去哪裏,走到哪兒就停在哪兒,或者在一片林子裏,拿出車上備好的獵槍打幾隻鳥,或者在一條溪邊停下來,在清澈的水邊洗個臉。對於下一站,誰心裏都沒譜。有一次,費爾斯通開愛迪生的玩笑說:“我們從來不知道要去哪兒,而且我懷疑他也不清楚。”費爾斯通負責後勤工作,幾個人的夥食都由他負責,福特是機械專家,萬一路上車壞了,他會立即跳下車修理,拿著各種各樣的工具一通敲打。

車隊一天天地走下去,四個老漢興致勃勃。他們暫時把工作放在一邊,盡情地享受人生樂趣。

此時,流浪漢們都已經算是高齡了,愛迪生71歲,巴勒斯81歲,亨利55歲,就屬哈維·費爾斯通年輕,不過也已經50歲了,他們像年輕人一樣比體能,比短跑,甚至跳台階。晚上,在篝火旁,他們也談論文學作品和作家的長短軼聞,《福音書》、《悲慘世界》、愛默生、梭羅這些對美國曆史有重大影響的作品和人物也是他們常常談到的。亨利最喜歡愛默生和梭羅,在最困難的創業階段,他曾經從這些人的作品中獲得鼓舞和力量,後來,他也常常背誦那些名言警句,用來鼓勵自己,也鼓勵身邊的人。有時他們還會講故事開玩笑,時不時地來些葷段子。亨利·福特的一位隨從說:“我從來也沒有見過一幫家夥在一起能像他們這樣開心,想想看吧,這些都是老爺子了,都很有錢,可他們在一塊旅行時就像一幫頑童。”

“野營之旅”是愉快的,當然,亨利·福特想要的廣告效應也達到了。這四個名揚全國的人物隻要一出發,後麵就會有一大堆電影攝製隊、新聞記者扛著長槍短炮追著他們,將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記錄下來,刊登在報紙雜誌上。而對於亨利·福特來說,意義就更加重大了,他仿佛又回到了迪爾伯恩的農場,幫助那些不知所措的農場主修好了他們的機械。他成了真正的民間英雄,而不僅僅是會製造廉價汽車的汽車新貴。

就是在野營之旅中,不甘寂寞的亨利·福特又引爆了一顆炸彈,使自己再一次卷入了一場法律對抗,而且是和掌握著強大的輿論力量的新聞界的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