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再續輝煌
◇T型車過時了
◇新一代A型車
◇格林菲爾德村的理想
凱斯勒事件使老亨利和愛德塞爾之間的關係降到了冰點,而且進一步加深了20年代福特汽車公司的危機。這輛代表著老亨利輝煌的T型老爺車究竟該向何處去,已經不是什麼問題了,無論是輿論界、消費者,還是高地園和紅河廠區的工人們,幾乎所有的人都相信T型車確實過時了。福特公司似乎已經進入一個黑暗時期。那些首次購買汽車的群體,那些曾經為福特汽車瘋狂的顧客,此時正在毫不猶豫地拋棄T型車。事實就是這樣,人們寧願多花一些錢買一輛更時尚的車,而不必斤斤計較於一輛車多花那麼一點美元了,更何況別的汽車價格也已經很低了。如果福特汽車想保住那些忠實顧客,就必須生產一輛和T型車完全不同的車子,而且性能要更加優越。
福特汽車公司的管理者們更清楚,偌大的廠區內,有很多廠房閑置著,完全不見昔日繁忙的生產狀況,福特汽車公司真的沒落了。20年來,亨利·福特的統治地位第一次遭到了如此嚴重的挑戰。老亨利與凱斯勒和愛德塞爾之間的矛盾衝突則使福特公司的前景更加黯淡。
亨利無視市場的變化,仍然沉浸在他的T型車神話裏,頑固地維護他的T型車。在1923年,他還發揮他善於利用媒體為自己造勢的優勢,對公眾再一次表示,“福特汽車是一輛久經考驗的汽車,沒有必要做什麼改動,我無意改變我的汽車,隻要不斷地完善它就夠了。”麵對福特汽車市場日益萎縮的事實,他不止一次地在私下對索倫森說:“查理,我不需要這麼大的市場,25%也就夠了。”
作為福特王國的第二代,年輕的愛德塞爾顯得更具有憂患意識。雖然在這場權力爭奪中慘遭失敗,但從公司的發展出發,他從來也沒有放棄,極力尋找一切機會勸說父親進行必要的改革,以保證福特汽車的良性發展,甚至重塑福特汽車的輝煌。這些年的打拚,福特公司的很多經理人也意識到,新一代領導人比他的父親更具有開創性,他們都在支持他。因為在福特公司,除了老亨利,每個人都想改變T型車,都想以一種更受歡迎的新款車贏得大眾,贏得市場,也贏得他們作為福特員工的榮耀。
麵臨日漸萎縮的市場,老亨利嘴上不認輸,心裏也終於開始著急了。就在凱斯勒離開公司後不久,即1926年夏末,老亨利就對公司的人宣布,要對T型車進行一些改良。但是,愛德塞爾清楚地知道,父親並不想進行一次真正的改革,那些小打小鬧對現實不會有什麼根本的改善。
盡管如此,福特公司的設計人員還是全力投入了工作。愛德塞爾主管款式設計,老亨利則親眼盯著新車成型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但是,愛德塞爾明顯地感覺到父親的不信任,甚至是仇視,父子之間的矛盾還在不斷激化。對老亨利來說,T型車不僅使他積累了財富,改變了他的命運,更是他成為一個敢於冒險、富有創造性的人的具體象征。尤為重要的是,T型車影響了整個美國,作為一個愛國的公民,這是使他更為自豪的東西。所以,他要不惜一切代價地保護T型車。但是愛德塞爾堅持更現代化的革新,讓T型車以全新的麵目出現。結果,父子之間依然爭執不斷。
時間在流逝。不僅是父子之間因為T型車的命運而糾結,老亨利內心也在激烈掙紮,但T型車在他的心裏實在太重要了,他實在無法割舍,任何讓他放棄T型車的想法都無異於把他推向一個痛苦的深淵。但是,不改變的話,那麼,犧牲的就將是福特公司。做出任何選擇都是艱難的,60多歲的亨利·福特似乎要逃避,他常常一個人走進一片樹林裏,一待就是幾個鍾頭,他試圖把自己置於一個遠離公司的境地,在那裏,他不必做出任何選擇、任何決策,而任由時光把他帶回少年時代那個小村莊,那個充滿憧憬的時代。他的行為在愛德塞爾看來,無疑是虛度時光。公司已經到了生死關頭,而他的父親、公司的決策人卻把自己置身事外,作為福特公司的第二代,他認為自己應該責無旁貸地挑起重擔,這是他作為繼承人的使命感。盡管父親一直在壓製他,但他不能自暴自棄,他必須振作起來,為公司研製一種全新的產品。於是,他毅然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開發新一代產品中,而絲毫不顧自己越來越病弱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