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從小培養孩子的繪畫、書法能力

當孩子還不會寫字的時候,就已經會畫畫了,什麼雞蛋啦、蘋果啦、大紅花啦……接著,小姑娘就畫許多小姐、公主;男孩子會畫孫悟空、豬八戒,還有飛機大炮、海陸空大戰——這就是未來的畫家。如同所有的音樂家,他們都是從小就咿咿呀呀地唱歌一樣。親愛的小讀者們,你們想一想,自己是否都有繪畫的才能?想一想你自己過去畫過些什麼?

相信自己

你要相信自己的繪畫才能,如果你還懷疑自己是否具有繪畫才能的話,我們不妨做個畫畫的遊戲:先找一張半透明的薄紙,再找一張舊報紙,人民日報也好,南方日報也好,總之,有報紙名稱就行了。按下所示的方法,將半透明紙覆蓋著報紙標題,用鉛筆輕輕地將字形用雙勾法描下來。

1.沿著字的筆劃右、下方填上粗線條,這個字就有立體感了,好像光線從左上方射下來。

2.沿著字的筆劃右、下方三毫米處重畫一根線,連接著來自左上方的平行線,又畫出了一個立體的字,好像從一塊板上鋸下來一樣。

3.在雙勾字的四周,點上均勻的小點,整個字就像浮起來了。

4.把原來已經勾好的字覆在報紙上,向左上方移動一厘米,避開已勾好的字再勾一遍,然後在新勾的字裏填上黑色,原來的字就跳出畫麵,而且還投下了陰影。

5.在原來勾好的字底部畫一根線,在報紙的同一位置也畫一根線,然後把薄紙反轉過來再倒轉方向勾一次,填上黑色。字就好像立在水邊,照出它的倒影來。

還有一些方法,如在字的左邊畫上許多橫的平行線,字好像飛快地前進;在字的裏邊邊線旁由密至疏地點上許多小點,字形又好象凸出來一樣;上述各種方法還可以配合來搞,甚至用不同的顏色來畫,那就更有趣了。

通過遊戲,你將發現了自己,相信了自己的才能。

依樣畫葫蘆,是一句帶貶義的成語,意思是很簡單,或者很容易辦。其實,真的畫起葫蘆來就不簡單了。所以,這裏的依樣畫葫蘆是作為一個學習的初級過程這層意義提出來的。

葫蘆,是一個對稱的瓜,隨意畫出葫蘆的一邊是十分容易的。然而,要畫出對稱的另一邊(不準對招和反印)則是十分困難的,不信,請你試試看,畫完一個葫蘆之後,從頂部到底部的中間加一中軸線,你就會覺得沒有畫好這個葫蘆。當然,通過中軸線檢查畫麵,找出不夠對稱的地方,多畫幾遍,是一定會畫好葫蘆的。

中軸線的兩邊,就是兩個瓢了——幹了的葫蘆瓜,鋸開兩邊,去掉裏麵的瓜籽和瓜絡,就是能盛水的瓢了(現代人,特別城市裏的人已經用不鏽鋼勺、鋁勺或塑料勺代替了),照葫蘆畫瓢的確容易,但是,要畫一個有立體感的瓢就不容易了,請你按下圖中的畫法畫一個立體的瓢,那才是真正的畫瓢呢!由此類推,隻有兩根線的葫蘆也不過是圖解式的葫蘆,要畫一個立體的葫蘆也不容易,那就請你按圖中的葫蘆來一次“依樣畫葫蘆”,如何?

把依樣畫葫蘆的方法引申開去,畫一隻天鵝遊在水麵,反過來再畫一隻天鵝(倒影),就畫出一幅遊水的天鵝來了。

再畫一個人跑步,接著在這個人的背後同樣畫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一幅跑步的隊伍將呈現在你的眼前。你將會覺得自己已經不再是隻會畫簡單東西的人了。也就是說,你可以從簡單的臨摹轉入較複雜的臨摹了。

如果你是女孩子,可以臨摹一些你所喜歡的公主、小姐、花貓、小狗,複雜一點的可以畫穆桂英掛帥、梁紅玉擊鼓退金兵、王昭君出塞等。如果你是男孩子,畫一幅三軍聯合演習,天上飛機、地上坦克、水中軍艦、炮火連天、硝煙彌漫,再來一幅孫悟空(如圖所示)。

可能你們已經畫過了,可能你們已經對小姐、公主、孫悟空不感興趣了。那就找幾張你所喜歡的明信片,西湖也好、黃山也好、桂林山水或者天安門廣場也好,用鉛筆或者用顏色照著臨下來。一幅完整的畫、一幅帶顏色的畫畫出來了,我敢保證,你會以為自己開始成熟了。因為你學會了布置畫麵,學會了再現一個畫麵的世界。不信,你把你臨摹的畫貼起來,站遠一點看:漓江水倒映著青山、黃山雲霧繚繞、西湖青波蕩漾,多麼令人陶醉啊!這時,對畫畫你已經愛不釋手了。當然,看後不覺得滿意的話就再認真加工修改,直至滿意為止。

美術,不光是畫。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還要更廣泛地接觸其他品種,如剪紙、貼紙、刻印、拓印和擔泥等。其目的,除了加強自信心之外,還可以提高繪畫能力。

1.剪紙。備幾種有顏色的紙和一把小剪刀就夠了。請按下列方法剪幾種花樣出來:

圓形剪法:先將一方形的色紙對摺三次彎彎地剪一刀——大紅花;剪兩刀——帶花蕊;剪三刀,有花瓣兩層。用黃色紙如法剪長形花瓣——菊花;用五角星招法可剪成木棉花。你自己還可以創造許多種花哩!

對稱剪法:剪之前要起個鉛筆稿(一半就夠了),然後對招剪就行了。

圓形與對稱相結合的剪法:用對稱法剪成一棵花,預留花的位置用圓形法剪成。

黑影法:用鉛筆畫一個人的側麵像,按外輪廓剪下,襯托在不同色的底紙。

單件剪法:一幅單色粗線勾畫的畫麵,經過“連結”的處理(連結是使畫麵的線條條條相連,不斷不離)後就可以剪了。太小的位置可以用刀刻。此後,可以剪窗花、碟墊,也可以裝飾班裏的牆報。

2.紙貼畫。準備各色色紙(包括紙碎)、各種質地的色紙(瓦楞紙、植絨紙、煙包錫紙)、漿糊、筆及底紙。在底紙上起好稿,起稿要考慮一塊塊色紙的形狀,或拚接、或重貼等。按計劃剪好各色的紙形,按先後貼在底紙上,就成了比自己塗色還好的一幅畫了。紙貼畫可以變成布貼畫,布貼畫還可以利用花布本身美麗的色彩圖案。布貼畫要求底紙厚一點,最好是紙板。

3.刻紙印畫。刻紙印畫的基本原理與剪貼畫相同,不同的是不用色紙剪(刻),而用硬卡紙剪成,使圖象凸出來。而且貼底紙也是硬卡紙,貼好後將所印的紙(用稍吸色的紙)一邊與底板夾固。然後用水彩色或水粉色塗上所印的某部分,一塊塊地將畫麵印完,就成了一張與原稿相反轉的彩色版畫了。若有一些動作,或物件不能印反的,如右手寫字、握槍、時鍾及文字等,起稿時就要考慮反轉畫法。有趣的是一個紙版,可以印許多幅畫,並且可以使每一幅有不同的色彩。這種方法可以印自己設計的賀年卡、聖誕卡和生日卡,分送同學。這比你花錢去買一張卡片要有意義得多。

此外,用稀漿糊調顏料印出來的效果又有另一種味道。

4.拓印畫。用一張較薄的紙覆蓋有凹、凸花紋的物件,如糖果盒、肥皂盒、墨盒蓋,還有帶書法和圖畫的石碑等,撥平紙後輕輕按住,用鉛筆(側用)在紙上反複輕輕擦磨,至紙麵露出清晰的花紋,一幅和底紋圖案相似而藝術效果又完全不同的拓印畫就大功告成了。

5.玻璃反拓水彩畫。拓印是在凹凸麵上進行的單色畫,玻璃反拓則是自己在玻璃板上畫一幅水、色淋漓的寫意水彩畫,趁其未幹,複印在一張已事先浸過水並基本晾幹的圖畫紙上。由於水與色在玻璃上流動和反拓之後顏色在紙麵繼續滲化,你將會得到一幅神秘莫測的圖畫。

6.捏泥公仔。油泥公仔(娃娃)的捏法首先要分開各種泥的彩色,凡頭、手、腳均用肉色,其他可自行搭配。步驟是先捏人身,後裝頭、手、腳、頭巾、帽子、鞋、掛包之類的東西最後才加上去,大致的動態完成後,再添眼、鼻、嘴。手法多用搓、按之術,使其形狀有圓有方,有長有扁……細致的地方可以用小牙簽附泥貼上去。做好了,把泥公仔輕輕放在一塊小板上。

如果把這興趣課六件都做完了,你不止會畫,還會剪、會貼、會刻、會印、會捏了。要知道,未來的畫家、工藝家、版畫家、雕塑家都走過這條道路。其實,這也是你再一次發現自己。不但發現自己有才能,而且有多種多樣的才能。有條件的話,你還可以把自己的才能貢獻給大家——班裏的黑板報或學校的牆報。

要在各種活動中鍛煉自己的繪畫才能,如果班主任知道你會畫畫,或者你自己本身已經是宣傳委員,班裏出牆報你就應該義不容辭了。牆報有多少種呢?不外是迎接新學年、教師節紀念、國慶、元旦、五一節、六一節和七一節等(八一建軍節和春節放了假)。準備一些參考資料,各種節日都不同的款式,不同的報頭,不同的花邊和其他裝飾。告訴你們一個秘密:現在的許多大畫家、小畫家,都是原來學校、班上出牆報的第一好手!在學校裏,隻有通過出牆報,你的才能才得到發揮,你的水平才會第一次得到“社會”的承認。每出一次牆報,你將經受一次考驗,因為人人都在評論你。

挖掘天才

根據兒童各階段生理、心理特點,用啟發和引導的方法,教兒童去觀察和發現生活中的美,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的感受,掌握基本造型方法。目前,不少家長在兒童繪畫輔導上存在一種偏差,或用固定的程式教孩子背畫一兩種東西,或教孩子臨畫某種形象,要求要畫得同範畫盡可能一樣。這類做法有時能造就個別“神童”,但卻使兒童失去了最寶貴的童真和稚氣,對於兒童造型能力和藝術水平的提高並沒有好處,因為呆滯、死板正是繪畫最忌諱的。繪畫是一種藝術,藝術本身是一種創造,而不是簡單的再現和模仿。因此,在所有的學畫的方法中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美感,通過掌握和運用基本的造型方法,創造性地表現對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