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戀情迷

如果說感情是愛情之樹上的嬌豔的花,那麼理智就是樹幹和根。理智的深沉和堅忍,決定了感情之花的新鮮、芬芳和茂盛。缺少理智的愛情就像插在瓶中的花朵,不能長久,也不會結果。許多不美滿的愛情均與缺乏理智有著密切的關係。理智之愛比激情之愛更深沉、更鞏固、更持久。

一、如何麵對激情的熱戀激情的熱戀心理

熱戀,這是愛情的白熱化階段,仿佛給相愛雙方允上情緒的電流,使人進人涅槃境界。

和初戀的一個明顯的不同就是戀人之間有了一些非常親密的動作。正是因為戀人之間感情交往的不斷變化,雙方就會把對方看得無限的美好,“情人眼裏出西施”就是熱戀中情人的一種普遍的心理現象。在情人看來,對方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可愛的,是集崇高和優美於一身,容真善美於一體的,根本看不到對方的缺點和不足,而且還會把周圍的環境都看得無限美好,認為周圍的一切都是對自己愛的頌揚和肯定,都體現了愛的情意。總之,戀人通過自己的想象而將自己的情感對象化,將情人和外界事物視為自己的情感的對象和寓所。

與此相反的是,當兩人出現不和或者矛盾的時候,所有的一切突然之間就會發生劇烈的變化:情人和外部世界都由真的變成了假的,好的變成了壞的,可愛的變成了可恨的,美的變成了醜的。熱戀心理特征

第一、時空的感覺。主要指與心愛的人在一起時,總覺得時間過得太快。愛因斯坦曾用這個例子形象地解釋相對論:一個熱戀的青年同心愛的姑娘在一起,他會感到一小時像一分鍾那麼短,如果他在灼熱的爐台上坐一分鍾,他就會感受到這一分鍾是那麼的漫無止境。當一對戀人離別時,那種度日如年的感覺無異於痛苦的折磨。對於他們來說,一個鍾頭就像一天那樣漫長。

第二、情緒的大幅度波動。處於戀愛時人的情緒最不穩定,情緒容易出現極度興奮。處於熱戀的人往往精力十分充沛,沉醉於戀愛的快樂之中。此時理性讓位於感情,難怪有人說,戀愛時是人一生智商最低的時期。法國著名思想家盧梭說過:“我一生中,在我所愛的人身邊,曾不隻一次地被喪失理智的情欲所引誘,從而變得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興奮得全身戰栗……”另一方麵,熱戀時也極易陷人悲觀、痛苦之中。這種心境的產生可能是由於誤會,也可能是由於嫉妒和排他的心理。由於害怕失去戀人,心裏焦慮而不安,這種情緒是熱戀人中常有的,特別是當有別的異性對心上人表示好感時,常會激發熱戀者的憤恨和醋意。所以,許多陷入熱戀中的人情緒極不穩定,容易衝動。

第三、美化心理。俗話說:“情人眼時出西施”。熱戀中人們的意識有濃濃的情感色彩。愛的情感使情侶們把彼此理想化。完美化,並以美和愛的心態認知外在世界。在熱戀中的人的眼中,他(她)們的戀人是世界上最美的人。戀人們不但把愛人的形象美化,而且還把周圍的一切:河流、山川、樹木、太陽、月亮、星星、空氣……把整個宇宙都美化了。因此,人們的心境也變得十分舒暢。

第四、合一的向往。熱戀的人渴望精神和肉體上的合一,這是愛的最高境界。這種合一的渴望包含了給予和接受這兩個方麵,相愛的人們毫無保守地把自己給予對方,同時又期望完完全全地接納對方。正是通過無私的自我奉獻,戀人間達到了親密無間水乳交融的境地。熱戀者的情愛態勢

熱戀中的情侶,雙方感情急速升溫,強烈而狂熱,無論從心理到行為,都呈現出異乎尋常的情愛態勢。其特點表現為:情感的渲泄進人高潮,沉醉於美的意境,時空的錯亂富於浪漫色彩。

①情感的渲泄進行高潮

處於熱戀中的男女,陷入高度的激情狀態,情感的渲泄和補償進人了高潮,情感的衝動。激烈和狂熱代替了往日的平靜、含蓄的羞澀,常常情不自禁地做出一些親呢之舉,如擁抱。接吻,情感上如癡如醉,如膠如漆……

熱戀者總是處於強烈的追求中,情緒的衝動性和爆發性是其顯著的特點。培根——這位“人類智者”在他的《論愛情》一文中不無幽默地說道:“就是神在愛情中也難保持聖明”。還有一位學者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說,智商低的人是那些處於熱戀中的戀人。”

熱戀者的這些行為和心態,是其生理和心理現象的正常反映,雖不足為怪,但卻須把握其度,要努力營造一種明快、爽朗、坦率、真誠、熱烈的直露風格,使感情表達的品位、格調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這種風格,包含著對愛情的深刻理解和熱烈的向往,其心理和審美價值是很明顯的。

②沉醉於美的意境

處於熱戀中的男女,更加情真意切,沉醉於一種無法言說的美的意境中。他們總是透過相互理想化和精神裝飾化的方麵看待對方,看到自己所愛戀著的人,一切都那麼好、那麼美、那麼可愛;世界的一切事物也是那麼好、那麼美、那麼可愛;世界的一切事物也是那麼好、那麼美、那麼可愛。同時雙方也都希望以自己美的形象贏得對方的愛慕。愛情確實有著巨大的美好的塑造作用,熱戀中愛情的美學價值在戀人心靈中驟增。

在愛情世界裏——男子在尋覓“白雪公主”,女子在期待“白馬王子”。而一旦這位心目中的公主或王子翩翩來到身邊的時候,他們便會調動所有的思維神經對她(他)進行毫不吝嗇地美化——集崇高和優美於一身、真善美於一體。這種愛的理想與理想的愛,會使處於熱戀中的情人感到無限的幸福,心靈也會超脫世俗的塵埃得到淨化,得到升華。

處於熱戀中的青年很容易把愛的對象合理化。他們總是用一種鍾情和欣賞的目光審視對方,即使連通常是缺點、不足的地方,也會被“合理化”為正常的,甚至是優秀的,或者覺得是一種“獨特”的美。這往往會造成“情人眼裏出西施”的效應。

處於熱戀中的男女,都充分表現著各自性別天性。女性充分展示女性的嫵媚、溫柔、細膩、依賴、任性的特征;男性充分展示男性的陽剛、正直、堅定、果敢、俠義、熱烈的特征。這時,男性的陽剛與女性的陰柔較為完美地協調起來;不同性格的戀人,其性格差異亦得到互補;此外,雙方還更多地表現出人性中的善良、寬容、謙讓、忍耐和諒解的一麵,雙方較易為對方甘願吏多地奉獻和犧牲。溫柔與體貼,互補了差異,寬容了錯誤,這種熱戀情態,是人們最珍惜和懷念這段時光的重要原因。

處於熱戀中的情侶在一起時,才會把外界事物加以美化,認為周圍一切都是對自己愛的肯定和頌揚,都體現出愛的歡快的意境。鳥語花香好比自己愛的語言和愛的芬芳;青山流水恰似自己愛的希望和情意綿綿。總之,戀人通過想象把自己的情感對象化,視情人和外界事物為自己情感的對象和寓所。

③時空錯亂

熱戀中的情人間,在空間範圍和時間觀念上常常出現錯亂。

熱戀中,由於雙方心理融合程度大大提高,從而伴隨著空間距離縮小的主觀感受。在一起時,雙方形影不離,形同一人;近在颶尺,也嫌遙遠;在異處時,可能導致的意念幻覺,又常常使人以為對方就在眼前、身後。不管何種情況,熱戀中的男女,總渴望常在一起,傾吐愛慕思念之情,真有訴不完的衷腸,道不盡的情意。同時,熱戀也會帶來空間感放大的現象,戀人們常有意無意將屬於兩人小空間之舉,如接吻、擁抱,表露在公眾場合大空間範圍,使眾人為之側目。

伴隨著熱戀的親密感,熱戀者往往會視自己的約定為最重要的觀念,井會不顧一切地實現它,這是時間強化的表現;同時,常常也會因戀情而忽略正常的學習和工作的時間節律,這是時間觀念極為淡薄的傾向。在她(他)們眼裏時間總是相對的:在一起時,時間如白駒過隙,分開時則感覺如隔三秋。

④富於浪漫色彩

愛情是一種充滿浪漫情懷的情感,熱戀中的浪漫將要達到最大值,比初戀浪漫的色彩更為濃烈。

熱戀中的浪漫,是目光與目光的衝擊,心靈與心靈的默契,力量與力量的融彙;是用心心相印的理解奏出的思考與成熟的主旋律,給你空虛時以充實,迷惘時以呼喚,怯弱時以勇氣,成功時以歡欣。它沉醉於內在的和諧之中,一切容貌。出身。年齡等外在條件都不能羈束它。這種發自內心的純情,就像貫穿於兩顆心的無邪的流體,無論是卿卿我我,同迷津渡的纏綿排惻之時,還是在嚴肅冷靜、寧安清晰之時,都蕩漾於兩顆純真的心靈之間。

熱戀時,戀人間無論是有聲語言還是無聲語言的傳導都更有詩情畫意。彼此常常挑選那些富有甜情蜜意的詞彙,給愛戀者編織最美的花環,一句話、一絲微笑、一個眼神,都如同潺潺的流水深人對方的心田,都如同美酒一杯芬芳醉人。戀人間不同主體傳導情感的語言具有各自鮮明的個性,如對戀愛對象的親呢稱呼,一切習慣性的特殊動作等,這些獨特的方式成為了戀人間信息交流的特殊韻律和密碼。

陶醉在情愛中的男女,不約而同地描繪著未來組合家庭的美好藍圖,步調是那麼的一致,雙方在感情上達到“你我不分”的地步,在理智上達到了“非彼莫屬”的程度。這種情愛以人格的獨立為基礎,以地位的平等為前提,既能擔當朝風夕雨、艱難困苦的歲月煎熬,亦能經受朝日夕月、歡樂安逸的繾綣消磨。

熱戀中的酸、甜、苦、辣和喜悅

愛情的道路決不是平坦的。羅朗·巴特說:“枝節細末,偶然的事件,小小的曲折,瑣碎的小節,微不足道的細節,不起眼的地方,都會引起戀愛的煩惱;事情總是在骨節眼上與追求幸福的戀人作梗,似乎機遇在存心與他作對。”的確,生活從來不總是受到“幸運女神”的庇護。人們盡可以在心靈中渲染美麗的夢幻。但卻不能不從行動上時刻準備迎接意想不到的艱難。正像一首詩中寫道:“愛情的小路彎彎曲曲,彎彎曲曲細又長,伸向遙遠的地方,看不清它的終點在什麼地方……”

“愛情是一顆怪味豆,認人酸、甜、苦、辣都嚐盡”。在愛情進行當中每個人都會經曆酸。甜、苦、辣。沒有煩惱的愛情是乏味的,愛情的美妙正在於那波折、曲折、挫折,甚至夭折的酸甜苦辣之間。

戀愛猶如和風細雨,在戀愛中邀遊的情侶既會飽嚐愛情的甜蜜和香醇,又可嚐盡愛情酸澀的苦味。戀愛帶給人的苦惱憂傷要遠遠多於歡樂甜蜜,因為愛神總是喜怒無常的,它常常無端無由地製造情人之間的糾紛,使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今日好了,明日惱了,反反複複,乍陰乍晴,形成一種有張有弛的美妙節奏。如果總是順順當當、平平庸庸、冷冷清清,就難以產生激情。難以撞擊出愛的火花、難以顯示出愛情的魅力。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能經常看到:一些戀人在經過一次或幾次矛盾波折之後,更加情篤意深;一些戀人經常扭扭打打,卻愈打愈愛;正是在這種波折跌宕之中,愛情的張力被擴大,美感被喚醒,情愛得到升華。

基·瓦西列夫在《情愛論》中指出:“愛情的快樂如同人類所有的快樂一樣,需要一定的刺激——愉快的對立麵。這種快樂決不會長期‘晴空萬裏’。”“如果沒有不快樂作陪襯,則快樂會顯得平淡。”“‘晴空萬裏’的愛情幸福一般都是很快就會消失。”“正因為如此,愛情須要一層薄薄的憂傷,需要一點嫉妒、疑惑、戲劇性遊戲……”他還說:“愛情是本能和思想,是瘋狂和理性,是自發性和自覺性,是一時的激情和道德修養,是感受的充實和想象的奔放,是殘忍和慈悲,是饜足和饑渴,是淡泊和欲望,是煩惱和歡樂,是痛苦和快感,是光明和黑暗。愛情把人們種種體驗熔於一爐。”在戀愛的經曆中,有創傷的心痛,才有縫合的欣慰;有別離的等待,才有相擁的深情;有破碎的打擊,才有重圓的喜悅。

在戀愛中出現這些情態完全屬於正常的反映。這是因為愛情具有傾慕、排他性和模糊不確定性,它給戀愛者心理上形成一種懸念。當一個人確定了他(她)的戀愛對象後,便渴望得到愛而害怕失去愛,感情會由熱烈而變得脆弱,神經會由專注變得敏感,對方投來的一瞥溫柔的眼波、一個嫵媚的微笑,就會在心的湖麵上泛起漣漪,引起種種猜想、疑惑。它是惱人的,又是誘人的,一種難以言表的思慮從這裏派生,一種特殊的美感從這裏產生。如果雙方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愛情,兩人都會從苦澀中體味到彼此的愛心。當然一個對愛情抱無所謂態度、對對方滿不在乎的人,是很難看到和珍視這些的。但這不是說那種因心胸狹隘、過分敏感、對戀人缺乏信任,胡亂猜疑而產生的種種情緒也是正常的,那隻是一種扭曲了的心理狀態,對愛情沒有什麼好處,甚至隻會起破壞作用。即使是正常的、真實的情緒、情態,也必須很好地自我控製,不能任性肆意渲泄。

古往今來,出現過多少純潔高尚的愛情和美滿的婚姻,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美談美篇。但在這幾乎人人都要乘載的一葉扁舟上,又掀起過多少風浪,遭遇過多少坎坷、艱險,痛苦和悲傷。即使是前者也不是一帆風順,一談變成。曆史上、文學作品中,最激勵人心的愛情佳話,無一不是經過磨難之後,才獲得美滿結局的。否則,千百年來的愛情故事也就平淡無奇了。

在愛情生活中,營造一點寬鬆詼諧的喜劇氣氛,抹上一點熱烈明麗的喜劇色彩,逗笑取樂、調皮撒嬌,如此情境,多麼幽默。多富情趣。當然我們說的喜劇氣氛和色彩,不是涎皮賴臉、油腔油調、輕浮粗野、任性撒潑,也不是裝模作樣、裝腔作勢、裝瘋作傻。情侶間不能整天板緊著一副正經八百的麵孔,那該是多麼沉悶難堪、令人乏味啊!愛情生活應該是充滿生氣和活力,充滿喜悅和浪漫,使兩人感到在一起是十分輕鬆歡快、十分親切融洽、十分清新活潑,享受到一種諧趣之美。

“理智性”女人的“代償心理”

時常可以從電影或小說裏見到一些不尋常的情節,那就是表麵看來絕不會愛上粗魯男子的“理智型”女性(如教師或醫生),竟然不可思議地和那種野性男子雙雙墜人愛河。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常會聽到諸如“那女的怎麼會和這種男人在一起”的疑問,究竟是什麼緣故造成了這種現象?

有人說這是一種“代償作用”,是一種因為女人自己在某一方麵有所欠缺而尋求代償的心理。所以,對付“理智型”的女性,與其和她談論大道理,倒不如直接以愛情降伏,結果反而會出乎意料地好。可惜一般說來,“理智型’女性總給人一種望而生畏的感覺,大部分男子都擔心與她們交往時若應付不當,反遭她們的輕視,故而隻好抱“敬而遠之”的態度,遠遠地站在一旁欣賞她們的綽約風姿。

大體而言,女性在被愛的時候往往更能感覺到愛情的存在。“理智型”女性被愛的機會較少,男人若想接近這類女性,可采用強硬的態度向她發起猛烈的愛情攻勢,或是以樸實的、直抒胸臆的語言不斷向她傾訴。總之,盡量避免涉及理論,用感情逐漸使她的理智麻痹,這是追求“理智型”女子的最佳捷徑!

戀愛是一種疾病

蘇格拉底曾說過:“最熱烈的愛情,以最大的冷漠收場。”

戀情的開始若是太過於美妙,結局都不理想。

曾經在巴黎轟動一時引起爭論的作品《誘惑者》(賈布蘭著),原標題叫做《征服者》,它赤裸裸地描寫了一個男人的戀愛過程。

他對一位年輕貌美又純潔的少女瑪格麗一見鍾情,成為灼熱戀情的俘虜。她寄住在紀律嚴森的宿舍裏,他求愛被拒絕,但越失敗,熱情越高漲,於是他擬定了一個戀愛進度表,慎重有計劃地推展下去。不久,他向她求婚,並且撫愛她的肉體,她的心終於開始傾向他。他急於獲得完全的結合,便盡可能長時間地廝守著她,兩人肉體終於結合。

以身相許後,她有了急劇的轉變,激動地沉溺於愛欲的歡愉裏。兩人都認為得到了真正的幸福,並且認為彼此已不是分開的兩個個體,而是一個整體。他們同寐同起、一起讀書、一起用餐,無論做什麼,總是形影不離。若是不這樣,她就不稱心。真是一種獻身式的獨占愛情。

一天早晨,瑪格麗先起床後,他忽然發現一個人反而睡得香甜些,並非是手腳可以舒展的肉體上原因,原來他已厭倦了她獻身式的熱愛,可以說,他再也不能忍受她廝守一旁了。

在瑪格麗出門的3個月時間裏,他真正感到了自己的歡欣。他立刻離家外出看電影、參加舞會、誘惑女人等,沉浸在無限歡樂裏,當瑪格而歸來後,他感到為難,對於曾經熱愛過的她再也打不起興趣了。

然而,她還是把一切都傾注於愛情生活上。

如今,夜裏的床第生活使他厭倦,每當她柔媚地伸過手來,他就裝作玩笑地將它甩開,他甚至感覺到那是一種刑罰。他越想努力去愛她,越對她感到憎恨。最後,兩個人不得不分手。

凡是女性,都在尋求幸福,她們以為幸福並非由自己創造,而是去尋覓的,她們希望找到一個能夠賜給她們幸福的男人。

L年輕的時候,也以為幸福是別人賜予的。L以為那上帝的恩惠、幸福的天使沒有任何預兆就突然降臨,而她隻要找到它,牢牢地抓住它就行了。

雖然他已經有了妻子兒女,卻為L買了一幢小巧精致的房子,支給L比月薪還要多的生活費,還替L作了周全的安排,為L作文學方麵的進修。他不僅在生活上照顧L,同時毫不吝惜地把他的愛情獻給L。對L來說,那真是上帝所賜,完全屬於“承受”的幸福。L高興地感念這份幸福,並將它視為最最珍貴的東西。

但是上偶爾也會感到不安。這份幸福會不會像一場春夢似的消逝無蹤?如果他以後再不來的話,我可怎麼辦呀?L不太清楚他的生活情況,因此到了約定的日子不見他來,就擔心得徹夜難眠。

不久,他來的次數逐漸少了人開始被“是否將遭到遺棄”的恐懼所威脅。果然,他和另一位少婦相好了。沒多久,他便把L趕了出來。

被幸福所遺棄的悲慘,是無法形容的。L真想一死了之。真是達到不幸的頂點。若是自己一手建造出來的幸福,盡管被他所遺棄,最低限度不至於連生活也失去。從那以後人開始拚命地進修和生活。隻要是自己親手建造的東西,是至死也不會丟棄。

女人在年輕的時候,由於不懂事,很容易落人“自我本位”的觀念裏。總認為男性的甜言蜜語全是對她一個人而發,因此,很容易被誘上當。在遭受背棄的同時,她們會認為“隻有我一個人這麼倒黴”,以致不容易得到解脫。有些女性,總覺得遭受遺棄是有傷體麵而見不得人的,也就不把心中的煩惱向朋友傾訴,甚至於演變成神經衰弱。

我以為,戀愛是一種疾病,越認真的戀愛,遭受遺棄的痛苦也越大,時常會演變成莫大的不幸。

所以,奉勸女性朋友:在你為愛情破滅失去自信,感到受摧殘的時候,可以借著新的戀情,很快得到康複。當你一旦獲得新的愛情,那些曾經使你苦惱過的疑問:他為什麼對我冷淡了?我的哪一點使他生厭了?我應該怎麼辦呢?馬上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一種蓬勃的充實感會重回到你的心中。這是與意誌毫無關聯的神奇“康複”。

所以“受傷”的女人要想早日康複,就趁早死心,放棄那段無望的舊情,去尋求新戀情吧!

高智商的女人更糊塗

A是芳齡28歲的單身女郎,從事於自由寫作。在多數男人眼中,她是頗吸引人的,因此她在交友方麵從不匱乏,然而她所交往的男士卻淨是一些獨立、以自我為中心而且情感閉塞的人,誰也不願和她維持長久關係。

於是她決意尋找一位較開放、敏感而脆弱之男人。最後她在B身上發現了這些特點。B是位30歲的建築師,生性開放、熱情,當他們的關係逐漸親密時,他還向她提出了保證。他不止一次地告訴A,他在乎她、關心她,想和她更親近些。

但是A並未因他的熱情而欣喜,相反的,她臨陣脫逃了。事後,她對這個決定的解釋是:“我想我大概是有些厭煩了。”從此她再也沒見到他。然而令人喪氣的是,她再次掉人了一種無法滿足她的新關係中——這次的對象是一位有工作狂的律師。

42歲的C是房地產經紀人,她的公司目前已擁有30名員工。從23歲那年,首次做百萬元買賣之後,便開始對事業滿懷狂熱,並決定“事業第一”,於是婚姻與家庭成為次要。雖然多年來她一直男女不斷,但卻都沒有進一步發展;近來她發現當她獨處時,常有一股無可名狀的愁緒湧上心頭。每當回想起昔日戀情時,她總特別記得那些歡愉時光。

最近她和一位電影導演在一起,而她也知道他背著她和另一個女人暗度陳倉。

D,27歲,服務於一家法律公司。F是公司的合夥人之一,十分欣賞她的聰明才智、抱負與獨立,因此很快地拜倒於她的石榴裙下。但當他們開始約會時,他發現整個走了樣,她變得十分依賴。被動,而且一再地要求對她許下愛的承諾。盡管如此,他們仍繼續交往,兩人的關係也逐漸地發展。

直到數月後的一個晚上,在他們結束了一個羅曼蒂克的晚餐之後刀告訴F她想辭去工作和她結婚,並樂意為他生兒育女。這一番話大大地震驚了F,使他有了退縮的念頭,撇下了莫名所以的D。

以上所列舉的3個人在性格上截然不同,但她們卻有一個共同點——她們在感情上做了錯誤的選擇。我們這兒所指的“錯誤”並不僅指她們邀錯了對象,同時也包括了她們在與男人相處時做了錯誤的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