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大洋洲(2)(1 / 2)

如果說以上這兩件算是趣事的話,下麵的遭遇絕對屬於囧事了。在巴黎的街頭,一個皮膚黝黑的非洲裔小夥子向我討要香煙,我隨口說了句:“對不起,沒有了。”那黑人小夥惡狠狠地罵了我一句。我不懂法語,不知道他在罵什麼,甚至都不知道他是在罵我。剛好身邊一個經過的白人老大爺聽到罵聲後多了句嘴,用英語告訴我說那小夥子罵了我,而且罵得很難聽。好在我聽不懂,也就無奈地聳了聳肩走開了。

澳洲農民賣土豆:雷人還是信任?

一天,我從墨爾本前往亞拉河穀的傳統農場觀光,途中恰好經過幾個種土豆的農莊。這本不是什麼新鮮事兒,新鮮的是農民們賣土豆的雷人方式。

澳洲栽種土豆的農民很多,他們賣土豆的方式甚為奇特,就是把成袋成袋的土豆放在公路邊上,在大大的廣告牌寫上“出售土豆”字樣,過路的汽車老遠就能夠看到招牌,可以提前做好停車購買的準備。

要說這也沒什麼奇特的地方,國內的很多農民也經常在公路邊販賣土特產。奇特的是,澳大利亞農民的土豆攤子根本沒人看管,隻是在廣告牌子上清楚地寫著每袋土豆的價錢,顧客則自己動手從成堆的土豆袋中隨便挑選一袋,並把10澳幣丟進擺放在邊上的錢盒子裏就可以開車走人了。那些土豆幾乎全都是以五公斤的標準規格包裝的,不需要稱重找零等程序,因此,農民們也就懶得雇人來看管攤子了,隻是到下午或晚上,開車過來把錢和沒賣出去的土豆收走就算完事。第二天一早,再開車把土豆拉到路邊,接著賣。

聽完司機的講述,我第一個反應是土豆會不會丟?錢會不會丟?是否有人不放錢就拿走土豆?

司機說,也不能保證這樣的事情絕對不會發生,但至少可以肯定發生的概率很低,否則這麼多年來土豆農民就不可能把這樣的銷售方式保持下來了。

10澳元說多不多說少不少,相當於六七十元人民幣。但賣土豆的農民們以及那些自覺付錢的顧客們就是用這樣的方式,默默地遵守遊戲規則,並堅持讓這種買賣的方式連同其蘊含其中的寶貴品質一年一年地延續下去。

出租車司機的幸福生活

澳洲的出租車基本上都配置了GPS電子地圖,因此打車的時候不用擔心司機故意繞路。

一個來自印度的出租車司機告訴我,有很多印度人都在澳洲開出租車,他們很有老鄉觀念,一個人來了之後,總要想辦法把朋友或同鄉以及朋友的朋友、同鄉的同鄉帶出來,從事一些不需要太多技術的體力工作。好在不管帶不帶濃重的口音,印度人大都具有一定的英語基礎,所以很多發達國家的城市裏都不乏印度出租司機的身影,墨爾本也是如此。

我在墨爾本期間共坐過三次出租車,巧的是這三次趕上的都是印度司機。出於好奇,我每次都會跟他們拉拉家常,一個月的收入多少,每月要交多少份子錢,生病之後或者家裏有事的時候是否可以請假,請假期間是不是也需要補交份子錢,在房租較貴的墨爾本怎麼租房等等。印度的司機們難得碰到我這個不是記者卻比記者還好奇的乘客,他們也很高興有人聊他們的事情,我的問題全都一一得到了解答。

辛格(音)是一個頭上纏著長頭巾的錫克人(1)[Microsoft1],遇到他的那天晚上,他正在我所住的旅館門口“趴活”。和其他出租車司機一樣,辛格告訴我,在澳洲,具體點兒說,在墨爾本,開出租車有兩種交份子錢的方式:一是固定租金,每天100澳元(相當於650元人民幣);另一個方式是沒有固定價錢,每天按照五五開上繳利潤。因為澳洲法律規定出租車司機每天工作時間不許超過八個小時,所以一般情況下,每天的營運收入大概在150澳元左右,上繳75元之後自己也能掙75元。令我吃驚的是,這相當於480元人民幣的75澳元是司機的純利潤。因為給汽車加油、修理汽車、營運稅等雜七雜八的費用全都由出租車公司負責。

生活在墨爾本的華人告訴我,印度司機的收入絕不會這麼少,他們的工作時間也不太可能嚴格按照政府規定隻有八個小時,但是關於份子錢的事情似乎沒有人產生疑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