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給孩子嚐試的機會

有些事情,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樣理想;有些事情,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樣棘手。生活中,需要不斷的嚐試,嚐試之後才會明白,才會解決問題。

父母能勇敢地去嚐試自己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的滋味,卻唯恐孩子吃得太苦、太辣……父母為孩子操碎了心,其結果卻累了自己也害了孩子。父母要讓他們嚐試著去做自己的事情,你會發現自己的擔驚受怕是太可不必的,再則,孩子跌倒了會爬起來的。父母要按捺住對兒女的種種牽掛和憂慮,讓孩子試一試。

一位媽媽在培養兒子中顯示了這種新觀念。

她在傳遞信息中把思想的權利交給了孩子,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和社交能力。有一天,她帶著兒子到萬體館觀看電腦奧林匹克競賽。美國這項活動的發起者米克羅斯先生,坐在離他們不遠的地方,她鼓勵兒子去同米克羅斯先生說幾句話。“媽媽,說什麼呀?”兒子仰起頭,想尋找一個支點。“你自己想一想怎麼說好。”就在媽媽的啟發下,兒子竟說了一段令這位美國人驚訝不已的話:“米克羅斯先生,今天我是參觀者,明年我要作為參賽者來到這裏。”

有些父母很害怕孩子出現差錯,特別是在重要的公眾場合,父母更是擔心孩子會說出太幼稚的話語。這位媽媽,她很信任自己的兒子,並且用鼓勵的方式去激發兒子進行勇敢的試一試。兒子的話語,的確令媽媽大吃一驚,這是一種驚喜。如果,媽媽沒有讓他去單獨麵對米克羅斯,兒子是不會有如此之說的。在嚐試中,兒子變得更為自信、智慧、自立。

這位媽媽不僅讓兒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說話,還讓兒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行動。

兒子參加了“從小學起”智力競賽,其中有有關動物方麵的知識。星期天夫婦倆帶兒子到了動物園。她對兒子說:“今天,爸爸媽媽的任務隻是帶你來到這動物園,至於你要到什麼地方,看什麼動物,找什麼人,解決什麼問題,這是你的事。”兒子忽閃著眼睛,顯然他碰到了從生到現在一個最困難的問題,他接受了這個現實,獨自行動去了。為了弄清楚“長頸鹿是怎麼睡覺的?”他滿公園跑,他問掃地的老媽媽,又找飼養員叔叔……如此這般,孩子的獨立意識、社交能力怎麼會不強呢?這也說明了——

傳授知識、開發智力也要更新觀念。嚐試,就是一種更新、一種突破。

家長期望的目標,有時會成為孩子追求的目標。父母要對孩子的發展充滿信心、充滿希望,要善於抓住孩子的優勢以激勵孩子主動發展,追求成功。父母可以針對孩子的具體防點,為其設定合適的追求目標。父母特定的動作、手勢、表情、眼神在特定的環境中也都具有某種激勵作用,以致於孩子具有更強的追求成功的意念。

幫助孩子確定奮鬥目標

孩子,特別是幼小的少兒,他不知道自己能夠做什麼,適合做什麼,需要做什麼。家長可以多方麵了解孩子,並與孩子多交流,幫助孩子確立目標,有了目標之後,孩子才會產生為實現目標奮鬥的動力。當孩子認同這個目標,並為此付出勞動時,他已有了追求成功的意念。

許多聰明的孩子,常常覺得課業的學習內容過於簡單,而不需下太大的功夫,課業就可以表現得不錯。由於缺乏挑戰,以致無法去施展才能。

有些家長比較善於找到容易激起孩子有征服欲的目標,他們尋求各種比賽的機會,通過競賽,逐漸了解孩子多方麵的才華,進而為他們設定挑戰的目標,協助他們實現目標,使他們最大興趣地追求成功。

美國新澤西州的鍾定文,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方麵都有相當傑出的表現,曾獲得西屋科學獎,並入選化學、數學兩項世界奧林匹克代表,數學能力為全美排名第八,化學獲得世界奧林匹克的銀牌獎,這麼耀眼的表現,著實令人刮目相看。筆者曾就其傑出的表現訪問過其父母,他們提到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不斷地給孩子設定挑戰目標。孩子有了目標之後,就會不斷地追求,追求成功之後,孩子會有更大的興趣追求新的成功。

怎樣培養孩子追求成功的意念?

西方教育專家曾經指出:孩子在小時候,就應不斷地培養具有健康的追求成功意念的習慣。

激勵

天下父母無不期望孩子獲得成功。孩於怎樣才能獲得成功呢?家長首先要培養孩子追求成功的意念。

當孩子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並感覺到他人的欣賞、肯定,他就會多一份自信,多一份責任,也就會具備追求成功的意念。父母的激勵將有助於孩子獲得這些。

父母要激勵孩子,可通過發現孩子最擅長做的事來表揚、肯定孩子。

有個男孩,從7歲起就幫助父母洗菜做飯,他特別愛打雞蛋。

一次他自己打好雞蛋,用筷子攪勻放入鍋中做成湯後,全家都誇獎他。之後一遇到家裏打雞蛋的活他就包了。不僅自己打,自己攪,還學習自己做。後來他能自己做雞蛋了。由於爸媽表揚孩子擅長雞蛋湯,來了客人,大家也都想吃他做的雞蛋湯,於是這個男孩就更加認真地做湯。幾之後,他不僅做蛋湯,還有做一些好吃的飯菜。

激勵的教育方法主要是通過家長的談話來實現的。這麵的範例比較多,如英國科家湯姆生父子都是諾貝爾獎得者,科學殿堂裏的最高榮譽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子承父業的奇跡呢?這與母親對小湯生采用激勵的教育方法是分開的。母親在小湯姆生14歲日的時候說:“孩子,別忘了爸爸14歲就上大學了,雖然你的祖父隻是一個小書販。”這小湯姆生的激勵是不言而喻,籌,孩子自信心大增。於是,父子倆共同擬出新的目標,逐步提高能力。

孩子的成功不僅僅是試卷上的滿分,而是可以更為豐富多彩的。孩子究竟能發揮多大的實力,父母也很難看出,因此通過比賽等多種方式去嚐試是一種良策。父母應從日常生活中提供孩子自然的嚐試機會,鼓勵他設定目標,以孩子的興趣與能力為主,定一個合理可行的目標,讓孩子朝這個目標努力爭取實現。另外,目標要分階段性。家長為孩子先設立一個長遠目標,然後在前進的路上再設立幾個中期目標,每一個中期目標還可以劃分若幹個小目標。這樣,當孩子完成了幾個小目標後,他會發現,他已實現了一個中期目標。同樣,當幾個中期目標完成,他會驚異,自己已是一個成功者。

讓孩子自己走

要想讓鳥兒飛得高,就要讓鳥兒自由地飛翔。很多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心,唯恐孩子累了、病了、苦了、煩了……

溫室裏的花難以燦爛,鳥籠裏的鳥難以高飛。過分的關愛,會束縛孩子追求成功的念頭,會限製孩子追求成功的步伐。北京的一位13歲男孩曾經對筆者采訪有關中日少年探險夏令營的回答是這樣的:“爸爸媽媽為了讓我上一個好學校,讓我住在姥姥家。姥姥有‘三不讓’:刀不讓動,電不讓動,火不讓動。我長這麼大,連火柴都很少劃,家炊都不會,怎麼會野炊呢?”他歎了口氣,不服氣地說,“不是我們不想幹,是我們不會幹,長這麼大誰讓我們幹過野外探險?我們從來沒幹過事情怎麼會呢?”

溺愛孩子,隻會給予孩子更多的惰性和笨拙。並失去應有的鬥誌和雄心。

父母都希望同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那麼,就請父母放開雙手,讓孩子自己走。當你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時,會欣喜地看到你所希望看到的東西。

父母讓孩子處於競爭的機製時,比如,帶兩個孩子一起走,這樣,就容易激起孩子的求勝欲望。孩子在競爭的過程,會更加強烈地認為成功其實就在身邊,那麼,也就更為進取、聰慧。

幫助孩子樹立責任心

一個沒有責任感、沒有價值感的孩子,因為找不到自己的生命在社會中的地位與重要性,便會感到迷惘,而失去創造成就的動力,而容易為其它一些物質性的、輕浮的事物而吸引,沉溺其中。

父母們總想為孩子提供最好的學習條件,給他們最好的生活待遇,希望孩子能出類拔萃,孩子卻會辜負他們的期望。

父母們是否想過良好的教學方法?是否會讓孩子自覺要求自己?父母要讓孩子懂得珍惜這種良好的學習環境,要讓孩子具有學習的責任心,這樣,新的教學方法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孩子的責任心,從哪兒來?其實,家長隻要讓孩子充當一些有意義的角色,使他們感到自己的行為對家庭所產生的重要性,同時也培養他們戰勝自己弱點,增長各種能力的信心。

在家庭中,父母應有意識地分派給孩子一些力所能及與其年齡相當的勞動任務,例如打掃衛生、負責為花草澆水等等。與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也是培養責任心的一種方式,不但要傾聽他的心聲、感受,也要同他談些自己的喜怒哀樂,當然內容應該是孩子所能接受的。

孩子的責任心就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父母要學會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中樹立孩子的責任心。孩子會因為對家庭有所助益而自豪。

有些家庭定期舉辦家庭會議,提供一個對家庭事物及與孩子有關各項事情各抒己見的機會。這種形式的活動,增強了孩子的主人翁感,提高他們的責任心,使孩子有更強烈的追求成功的意念。

讓孩子體驗成功

自信心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所起的作用是無法估量的,無論在智力上還是體力上,或是做事的各種能力上,自信心都占據著基石性的支持地位。一個人如果缺乏自信心,就會缺乏探索事物的主動性、積極性,其能力自然要受到約束。

由於孩子弱小,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潛能,因而常常表現為缺乏自信。

自信心不是憑空產生的,必須以實力為基礎。對於孩子來說,則是為孩子發現或培養自己的實力而創造條件。

每個家長都是能夠讓自己孩子體驗成功的,隻要伸出你的手去牽引,隻要付出你的心去關愛,幼小將變得更為茁壯。

孩子不能像成人一樣理性、自製,他需要家庭的教育,父母的提醒。父母對孩子包攬太多,孩子就失去了自己的思考,他會想著什麼事情都有父母頂著,也就不去規範自己的行為,更不會去養自製能力。

一個有自製能力的孩子,將會更好地同父母溝通,同朋友交往,也能更好地學習、做事。父母切忌過多地溺愛孩子,而是在該堅守陣地時,寸步不讓,使孩子真正明白事理,懂得該克製時就克製

勇敢精神

勇敢,是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的性格,特別是男孩子,更應該勇敢、剛強。

孩子的勇敢從哪裏來?

兒童教育家竹內正雄博士對培養孩子的勇敢心理,作過127例調查,證明孩子的心理形成主要受父母的影響。

竹內正雄博士主張,家長應該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有意識地主培養孩子的勇敢性格,使孩子長大以後麵對困難和危險具有自覺性,能夠為美好理想而努力奮鬥;具有果斷性,能夠及時抓住機會,爭取成功;具有堅持性,能夠為了做好工作,兢兢業業。人的性格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後天的生活和實踐中,在教育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是培養和鍛煉的結果。因此,家長應該從孩子出生起,就注意孩子的性格培養和鍛煉。竹內博士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與60名家長協作,對有意識培養和無意識培養的幼兒各30名,從出生到6歲進行了追蹤觀察。事實證明,有意識培養的孩子92%具有勇敢的意誌行動。家長本身性格上的缺陷,往往是使孩子的性格培養造成失敗的主要原因。譬如,麵對某些稍帶危險的活動就擔驚受怕,遇到一些困難就退縮不前,這樣的父母定不會培養出勇敢的子女。

輸得起

孩子有時會缺少韌性,虎頭蛇尾,或者拿得起卻放不下。家長唯恐孩子受委屈,恨不得去代替孩子走路,孩子也就越發嬌氣和脆弱。

孩子,特別是獨生子女,自尊心很強,大多贏得起、輸不起。父母要用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去克服孩子的弱點。

“輸”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關鍵是看你有沒有迎頭趕上去的勇氣。

父母自身的做事方式、態度直接地感染著孩子。父母首先要具備韌性的性格,並且可以向孩子敘述你這方麵的事情,讓他明白事情能夠如此去做。

父母可以在孩子娛樂、生活、學習多方麵進行引導。讓孩子去做一些困難的事情,看看孩子是否具備戰勝困難的韌性。如果孩子還有所缺乏的時候,父母可以給予他鼓勵、關心、支持、幫助。當他自己克服困難越多時,他就越有信心、韌性。

培養孩子的創造性能力

孩子的創造性能力是一種潛在的東西,需要家長循循善誘,用良好的方法去找到它。

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創造精神已經變成了時代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家長們希望孩子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並能很好運用。事實上,創造精神就像是一雙巨大的翅膀,孩子學到的知識能夠運用得好,全依賴這雙翅膀幫助它騰飛。

家長們可以從珍惜孩子的好奇心開始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

家長特別是父親要鼓勵孩子的發問,並認真回答他們的問題。一旦他們的好奇心受到你的重視和鼓勵,就會更大膽更高興地探索並提出問題。

孩子具有好奇好問的天性,對待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家長應啟發、引導他們自己動腦筋去想、去尋求答案。

家長要注意傾聽孩子的問題、想法,孩子就會更相信自己的眼睛、頭腦,也就擁有獨立思考的主動性,如果家長隻是注意豐富孩子的知識,不厭其煩地回答孩子的問題,就會使孩子不能很好地開動腦筋、積極思考。

孩子的好奇心,有時會引出千奇百怪的問題,父母也無法招架。有的家長會說:“問這麼多,煩不煩?”也許,孩子的好奇心和創造精神就在父母的斷喝中被毀滅了。

父母碰到自己棘手的提問可以找百科全書,或查閱相關書籍、資料,與孩子一起學習。這樣,可以讓孩子明白:隻要你用心,很多問題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孩子在不斷的積累中,也會懂得越來越多的東西。

鼓勵孩子大膽思考

少年兒童是充滿幻想,也充滿創造的年齡。他們思考問題時是隨心所欲,天馬行空、無拘無束的,因為他們的大腦裏沒有什麼瞻前顧後、方圓規矩、合理程序。他們是一張白紙,擁有最大的空間,可以繪最好的藍圖。

成人不要用自己的思維去束縛孩子的想象,而是積極鼓勵孩子去憧憬去夢幻。

重視對孩子想象力的開發和引導,不要把孩子的種種“幻想”和“發明”,斥為“胡思亂想”和“不務正業”。家長們鼓勵孩子大膽思考,如果是新奇的,即使錯了也要鼓勵,因為重要的是培養他們敢於思考和靈活思考的思維方式。

處處是創造地

有的家長會說:“就我們家孩子的智商,連個算術題都解不出來,還能創造?”其實,每一個人都具有創造力,隻是程度不同而已。陶行知先生認為,對於一個有誌者來說,“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父母們給孩子一個安全的、寬鬆的、支持性成長的環境,就能讓孩子更好地探索和創新。

父母要做個有心人,利用一切機會訓練孩子的想象力,並讓孩子學會在不經意地小事上注意到新的東西,及時抓住,或許就抓住了成功的機遇。

“胡說八道”有益創新

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創造力,創造力可以從五個方麵來評估:敏感性、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精確性。

聽話,順從的孩子很難具備這些,這是一位民主家庭的母親的感受:

我與孩子相處是非常自由而不拘形式的,也很少拿出“我是媽媽”的威風來。有時候被孩子吵煩了,我會扮演孩子,吵吵他、鬧鬧他,讓他知道“無理取鬧”不是一件好玩的事。

此外,和孩子最常玩的另一個遊戲是“胡說八道”。這些遊戲不僅讓我們抒發了心中的情緒,也讓我們享受了無數歡樂時光。所謂胡說八道就是不拘任何形式、沒有任何目的、全憑當時心境與喜好來講話的一種遊戲。

怎樣培養孩子開發自我表現潛能?

孩子在小時候都有一種強烈的表現欲望,但表現方式不同、內容不一,家長們就應該指導孩子如何健康地、有序地讓孩子在表現中,一天天長大、成才。

用愛心開發孩子表現潛能

每一個孩子都是具有巨大潛能的,那些能力潛存在他的體內,就像阿裏巴巴的寶庫一樣,如果父母能擁有一種打開寶庫的口訣,就能夠開采孩子那獨具特色的寶藏。

家長們都願意對孩子進行智力投資,讓一個人成材,單是金錢是不夠的。父母要關注孩子,了解孩子,在他們的自我表現裏找到他的潛能所在地,準確、及時、用心地開掘。孩子都需要尊重、賞識,父母花時間去欣賞孩子的能力,會給孩子很大的信心和力量。而這種信心和力量會使孩子離成功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