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從日常小事中鍛煉孩子的毅力。平時,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堅持早上跑步,持之以恒,久而久之,也會逐漸培養孩子堅持不懈和不畏困難的良好品質。父母要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孩子做事離不開家長,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自信,所以家長應經常鼓勵孩子,諸如“你能行”、“我們相信你”等,樹立孩子的自信心,激勵孩子獨立完成事情。
鼓勵孩子參與實踐
“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等名言都說明了實踐的重要性。的確,要培養孩子勇敢、樂觀、務實等優良性格,父母就應該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孩子多多參與實踐。在實踐中增進智能和情商的發展,在實踐中體會各種生活和人生的道理,在實踐中鍛煉出安身立命的技能。一個沒有實踐的孩子永遠也長不大,正如隻會紙上談兵的趙括永遠也不可能打出勝仗來一樣。一個孩子不管學習多麼好,智商多麼高,缺乏實踐終究是不健全的,這也就是當今素質教育為什麼勢在必行且刻不容緩的原因所在。
每位父母都很疼愛自己的孩子,但父母一定要注意方式。父母應該多給孩子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多鍛煉、多實踐,假如孩子能夠獨立完成一件事,父母就不應該幹涉,讓孩子自己完成。假如孩子暫時不能獨立完成一件事,父母也要盡量鼓勵孩子獨立完成。隻有這樣,才能給予孩子盡可能多的實踐機會,否則很容易讓孩子養成依賴心理和懶惰的個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該積極鼓勵孩子主動實踐,讓孩子自己動手,逐步培養他們的獨立、堅強、忍耐、勇敢等品格,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小德今年十歲,是個非常可愛的孩子,他很喜歡吃肉,雞、鴨、魚、豬、牛、羊肉來者不拒,是個標準的“肉食動物”。
這天晚上,累了一天的媽媽在飯桌上感慨了一句:“哎,當家長可真難!”小德馬上麵露鄙視,哼了一句:“當家長有什麼難的,不就是花花錢嗎?”爸爸媽媽交換了一下眼色,該讓兒子來實踐了,不然兒子永遠不會理解他們的辛苦。夫妻倆商量了一夜,決定第二天兩人合作“演戲”來鼓勵兒子實踐一回“當家長”。
第二天晚上吃飯時,媽媽又捶著背感歎了一句:“哎,當家長可真難!”小德又擺出一副不屑一顧的表情。這時媽媽說:“小德,要不你來試試當家長,掌握一個月的家裏的經濟大權?”小德立馬兩眼放光,雖然還流露出絲絲膽怯。這時,爸爸說:“對啊,小德,你可以試試嘛,掌握了家裏經濟大權後那多厲害呀!”經爸爸這樣一說,小德吃了“定心丸”,點頭表示同意。
媽媽給他羅列了一張清單,包括家裏要交的水費、電費、煤氣費,另外還有油、米、鹽、菜之類,早晨全家訂的牛奶,以及報紙支出,另外還有父母各自的通信費、交通費,再就是夥食費。夥食費支出彈性較大,爸爸媽媽說一個月下來,多餘的就歸他了。
小德將爸媽交給他的“資本”扣除掉那些固定的支出,發現還有六百多元,小德仔細詢問了媽媽一番菜價,第一次意識到了肉類的價格比蔬菜價格高得多。
掌握著經濟大權的小德每天晚上都要去買菜。以前曾經深惡痛絕的青菜和豆芽,在小德眼裏變得可愛,幾乎餐餐不離它,至於小德愛吃的肉類,在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後,咬咬牙才買一點。
自從小德當家後,晚餐頓頓吃素,爸媽受不了了,建議大家吃一頓紅燒肉,小德堅決反對:“絕對不行,肉太貴了。青菜和豆芽好,豆芽香,多吃青菜才可以長得高。”
爸媽拿“家長”沒辦法,隻好頓頓吃青菜和豆芽。其實小德自己也饞,每次路過肯德基或麥當勞的時候,都特別想進去買一個雞腿,但每次都咬咬牙忍住了,心想自己可不能讓父母笑話。如果自己帶頭,爸媽要求吃肉的呼聲就難以拒絕了。
吃素堅持到第三個星期時,小德覺得嘴裏淡得像白開水,沒辦法,他把目標指向以前買回來的那些肉類零食。有一天,他實在忍不下去了,就偷偷地溜到廚房去“行竊”,卻發現爸爸也躲在那裏大口地吃牛肉幹。
一天,媽媽拎回一斤肉來,說是單位發的,小德心想不要買菜就好。吃飯時,一家人像非洲難民似的把那份肉一掃而光,小德甚至連以前深惡痛絕的肥肉都吃得津津有味,以後的日子裏,媽媽的單位總是發肉,不是豬肉就是雞肉,這可把小德樂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