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日本民主主義文學運動(1 / 2)

第十章 日本民主主義文學運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共產黨所領導的文學運動。1945年,中國和亞洲各國人民反對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戰爭取得勝利。美國占領日本,取消軍國主義法西斯律條《治安維持法》。長期遭到監禁的日本共產黨領導人、革命家和革命作家獲得自由。隨著日本共產黨的重建,它所領導的文化運動和文學運動也逐步興起。

日本戰後的革命文學運動,是在宮本顯治和藏原惟人領導下開展的。他們總結了戰前日本無產階級文學運動的經驗,認為必須克服戰前的"左傾冒險主義和宗派主義",發動"民主主義文學運動"。根據當時日共中央提出的重建黨和鬥爭方針,由藏原惟人、中野重治(1902~1979)、壺井繁治(1897~1975)、秋田雨雀(1883~1962)、江口渙(1887~1975)、窪川鶴次郎(1903~1974)、藤森成吉(1892~1977)、宮本百合子(1899~1951)、德永直(1899~1958)等人發起,1945年建立"新日本文學會"。翌年出版機關刊物《新日本文學》,並宣布5條綱領:①創作和普及民主主義文學;②發揚和集結人民大眾的創造性文學力量;③同反動文學和文化進行鬥爭;④爭取進步文學活動的完全自由;⑤同國內國際進步文學和文化運動聯合與合作。1946年,日本共產黨第5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文化政策》中關於文學的部分,與"新日本文學會"綱領的基本精神完全一致。評論家、後來擔任過日中文化交流協會會長的中島健藏(1903~1979)、小說家阿部知二(1903~1973)分別擔任過這個組織的主席、副主席。老作家誌賀直哉(1883~1971)、野上彌生子(1885~)、廣津和郎(1891~1968)等也曾給以讚助。

以後產生了一批較好的作品,主要有:宮本百合子的《播州平野》(1946~1947)、《知風草》(1946)、《兩個院子》(1947)、《路標》(1947~1950),中野重治的《五勺酒》(1947),德永直的《妻啊!安息吧》(1946~1948),佐多稻子(1904~)的《我的東京地圖》(1949),壺井榮(1900~1967)的《妻子的地位》(1949),田中英光(1913~1949)的《少女》(1947),山代巴的《款冬花梗》(1948)等。

1950年共產黨情報局批評日共,在日共領導階層中產生主流派和國際派的分歧。在文化方針方麵也出現了兩種觀點,以藤森成吉、野間宏(1915~)、德永直等人為代表的一些黨員作家一度脫離"新日本文學會",重新出版《人民文學》雜誌(1950年創刊)。"人民文學派"不滿意"新日本文學會"的上述綱領,而主張必須把下列各點明確地寫進綱領中去,即文學統一戰線必須由共產黨領導,作家要深入工廠農村,重視培育工農作家等。他們認為宮本百合子是小資產階級作家,並對她展開批判。這一派作家於1952年重新回到新日本文學會,避免了進一步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