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唐朝詩人賈島《題詩後》寥寥數語,深刻地道出了研究創作的辛苦。《審計理論與案例》一書薄薄數頁,但字裏行間傾注了我兩個三年的心血與智慧。先是攻讀審計理論研究方向的博士學位曆經三年,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豐厚的專業底蘊、濃鬱的研究氛圍和恩師謝榮教授的言傳身教,讓我在審計理論研究方麵大受裨益。從事研究生和本科層麵的審計教學,以及係統的審計理論與案例研究又曆經三年,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會計與財務研究院追求卓越的教風、學術氣氛和一流的研究平台,學院領導、學術前輩發揚光大審計領域的殷殷期望,使我深諳慢進則退、時不我待的道理,強烈的使命感激勵著我潛心投入到審計振興的事業當中。《審計理論與案例》一書終於完稿付梓了,多少通宵達旦、廢寢忘食和冥思苦想的艱辛過往已經積澱為人生中最珍貴、最甜蜜的記憶。此刻我懷著一種迫切而又忐忑不安的心情,期盼著能夠有知音與我共賞,對文中的粗糙之處多一分理解和包容。
多年來的審計研究和教學實踐讓我確信:審計學人、研究機構、實務工作者、監管當局和社會受眾,無論是出於教學、研究、執業、信息解讀還是監管監督等目的,必然會關注審計學科、審計理論、審計職業和審計方法等緊密耦合、不可偏廢的四大審計範疇。我們需要準確把握審計學科特征、恰當運用審計理論、深刻理解審計職業內涵和熟練掌握審計方法,在尊重審計邏輯的基礎上,全麵認知審計職業環境、審計基本理論與實務、審計觀念、審計規範、審計方法、內部控製、審計報告、審計質量與責任、審計案例等基本內容。
在各種研究方法當中,我個人的經驗和體會是案例研究尤其適用於審計學。證券市場信息披露的規範性、強製性要求和法定審計製度,為審計案例研究注入了最為鮮活、豐富的元素。本書的最大特色就是注重案例分析的方法,不惜筆墨用1/3左右的篇幅引入和剖析注冊會計師審計案例、國家審計案例和內部控製案例。這其中既包括截至2005年1月中國證券市場發生的代表性上市公司審計案例,也包括英美等發達國家的經典審計案例。
審計是技術,更是人生。審計所蘊涵著的證據基礎、公允表達、職業謹慎、獨立性和道德行為等理念,正是做人、做事和做學問的至高境界。對語言和邏輯的追求、對真實和公允的渴望以及對道德和榮譽的堅持,應該是審計人生無悔的選擇和莫大的自豪。我國審計署外出審計的“八不準”紀律和近年來掀起的國家審計風暴,國家審計人員拿著很低的薪酬、冒著很大的風險卻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甘心幹著很苦的工作,即是審計人生的一種宣言。我的審計教學生涯中有個小小的秘密,那就是我從來不會坐著講課而是堅持“獨立”,我堅信作為審計靈魂、生命之水和最可珍貴美德的獨立性應該無處不在,哪怕是講課台風方麵形式上的獨立!
審計在研究、實務和教學等領域正麵臨著種種責難和瓶頸,審計形象和聲譽不幸在被侵蝕和弱化,全方位存在著的審計期望差是如此讓人沉悶甚至感覺窒息。不在沉默中滅亡,就在沉默中爆發,我們審計人默默承受著超乎尋常的壓力和社會期望。我深深祝願上海財經大學的審計研究、審計教學水平重回巔峰時刻,中國的審計事業蒸蒸日上,謹以“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與各位共勉!
在研究成果即將成為墨印文字之際,我心中充滿著感激之情。感謝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的教育和培養,是學院領導、前輩和同事的信任、支持和啟發讓我受益終生;感謝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博士生導師張鳴教授,是他將我帶入科學研究的神聖殿堂,並在教學、工作等方麵對我悉心提攜和指引;感謝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博士生導師謝榮教授,是他為我開啟了審計的智慧之門,並直接影響了我的審計人生;感謝《上海會計管理》編審、《解放日報》特約評論員朱肖鼎先生,是他不斷督促和激勵我進行審計研究和多出審計成果,亦師亦友的他讓我不敢有所懈怠;感謝複旦大學出版社責任編輯王聯合先生,是他精湛的業務水平、敬業精神和大力支持,才使本書得以不斷進步完善並最終出版;感謝我的愛人陳燁女士,是她讓我開始徜徉在證券市場的浩瀚世界,否則我的審計案例研究將無法深入;感謝父母親人和所有關心、支持我的人,是他們的愛和包容帶給我永不衰竭的動力。
劉華
2005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