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冤家宜解不宜結(1 / 2)

何春先找到了張大少。張大少家開窯場做陶瓷生意,家底很殷實,百把貫拿出來不痛不癢。家裏逼著他讀書隻是為了讓他考個功名光耀門楣,也沒指望他當官。

知道何春來意,張大少麵泛難色:“錢不是問題。關鍵是你那考題,鬼知道是不是真的。”

“這個好辦,先交貨後付錢。總共考三天,第一天考帖經,第二天考墨義,第三天考詩賦。考帖經前我把帖經的考題給你,考完帖經你付我五十貫;同樣的,考完墨義再付三十貫;考完詩賦付清最後的二十貫。”

“這樣也好,大夥都不吃虧。要不我現在就給你五十貫,你把帖經的考題先給我吧。”

“你當我傻啊,你拿了考題出去轉手倒賣,我還怎麼賺錢?”

“嗬嗬!那你啥時候給我考題?”

“開考前一天夜裏給你考題。到時所有買家住到一間屋子裏,吃喝拉撒都要在一起,誰也不許往外通風報信。”

“滴水不漏,厲害。這考題你是咋弄到的?”

“這不是你該問的,我也是替別人辦事。醜話說在前頭,這事幹係甚大,千萬別說出去,出了事你爹都保不了你。”

一天之內找好了十名買家,張大少、林縣尉家的二公子、蔡店鎮李少東、慶和莊的韓少莊主……何春讓他們告知家裏,就說要住到縣學宿舍準備應考。他去客棧要了一間上房,開考的前一天晚上把他們都集中到屋裏,反鎖了房門一起背答案。好在鄉下到城裏應考的考生不少,很多都是幾個人擠一間,何春他們混在裏麵不會引起人注意。卷麵上也做足功夫,不能全答對,每人故意答錯幾題,錯的題目還都不一樣。第二天掐好時辰準時趕到考場,一刻也不提前,以防他們泄漏考題。考卷發下來一看,毫厘不差。當天收到了五百貫。

第二天照舊。第三天準備考詩賦,何春讓買主們互通有無,會作詩的多作兩首幫不會作的,不會作的好像隻有何春一個。有幾人存有現成的詩稿,幫來幫去,最後何春那三首也解決了。

故意拖到最後交卷,出考場找買家收齊了尾款,何春按捺不住喜悅,心花怒放一路蹦回家。

關上房門數錢,十貫一張的交子券整整一百張,厚厚一摞,拿在手上沉甸甸的。一千貫怎麼花啊?回集賢村買地,蓋豪宅,帶遊泳池那種。要啥遊泳池啊?直接買個湖,又能遊泳又能釣魚。宅子就蓋在湖邊,五進三十間,一天住一間,一個月不重樣……

“瞧你那點出息,一千貫就把你樂成這樣,一萬貫還不得一命嗚呼?”何春自我警醒。按照他悲觀主義者的邏輯,突如其來的好事後麵緊接著的肯定是意想不到的壞事,在這個顛覆不破的大法則之下人是軟弱無力的,他不能拒絕厄運的降臨,唯一能做的隻有讓好事變得不那麼好。

何春從不相信鬼神,但自從邱興葬身火海之後他也開始心存敬畏:夜路走多了遲早遇到鬼,這世間從來都是報應不爽。那一千貫來路不正,如果不趕緊做點好事找補找補,隻怕報應會來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