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後,派兵四處攻城略地,擴大征伐。9月,俄軍在攻占秦皇島、山海關同時,集中龐大兵力,分五路對東北地區實行軍事占領。10月中旬,德軍元帥瓦德西率兵三萬來華,攻占保定、張家口等地。但法、德聯軍在侵犯井陘、娘子關一帶時,受到清軍劉光才部的頑強阻擊,付出重大傷亡後敗退。
直到這個時候慈禧才發現再不請和就晚了,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於是趕緊讓總理外務部事務和碩******愛新覺羅?奕劻和文華殿大學士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代表朝廷去跟侵略者議和。在動身前,李鴻章找到了奕劻,告訴他到了議和的時候別說話,一切事務由自己來處理。因為李鴻章知道這次若能求和成功必會再簽下一個不平等的賣國條約,奕劻之前一直都是清白之身,而自己的名聲早在簽《馬關條約》的時候就臭了,再賣國的罵名還是自己背著好。李鴻章在簽字回來後大口大口地吐血:“紫黑色,有大塊”,“痰咳不支,飲食不進”,被診斷為胃血管破裂。而後病逝北京,詔贈太傅,晉封一等侯爵、諡文忠,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處,京師祠由地方官員定期祭祀,清代漢族官員京師建祠僅此一人。盡管現世對李鴻章的評價大不相同,但對於李鴻章的義字當頭,我們還是要銘記的!可以說如果沒有李鴻章,在《馬關條約》和《辛醜條約》中中國的損失隻會更大!縱觀李鴻章的這一生,主持過洋務運動,鎮壓過太平天國和撚軍,也簽署過不平等條約,你說這不平等條約能是李鴻章願意簽的?他是不得不這樣去做而已,曆史真的欠李鴻章一個交代!
1901年7月25日,大清帝國與英法美俄德日意奧西荷比十一國在北京簽訂《辛醜條約》。條約原文一共有12條,總結出來就這七條。(1)清政府賠款各國(共11國)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年息4厘,本息共計約9.82億兩,以海關稅、常關稅和鹽稅作擔保。(2)將北京東交民巷劃定為使館區,成為“國中之國”。在區內中國人不得居住,各國可派兵駐守。(3)拆炮台、駐軍隊。拆除大沽及有礙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帝國主義列強可在自北京至山海關沿鐵路重要地區的12個地方駐紮軍隊。(4)脅迫清政府承諾鎮壓反帝鬥爭。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與諸國仇敵”的組織,違者處死。各省官員必須保證外國人的安全,否則立予革職,永不錄用。凡發生反帝鬥爭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試5年。其中這一條標誌著清政府完全淪為了帝國主義的工具。(5)對德、日“謝罪”。清政府分派親王、大臣赴德、日兩國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國公使克林德被殺之處建立牌坊。(6)懲治附合過義和團的官員。從中央到地方被監禁、流放、處死的官員共百多人。(7)設立外務部。將總理衙門改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首,成為清政府與列強交涉的專門機構。總結起來就是“賠償白銀四億五,東交民巷洋人住,拆毀炮台護鐵路,反帝人員絕不用,總理衙門改外務部。”
賠償白銀四億五,一開始在簽約前可不是這數,是十一億,一國一億,因為當時他們覺得之前《馬關條約》大清就賠給了日本兩億,大清有錢,便獅子開大口報出來的這價。李鴻章說大清拿不出這麼多錢來,讓聯軍減價。後來聯軍就想出這個價,大清四億五千萬人一人一兩,四億五的天價就此形成。當時大清支付給小日本的兩億都是找外國銀行團借的,弄得最後本息合計也得將近兩億五千萬兩;現在這四億五大清就更不可能自己付清了,隻得再次舉借洋債。現在借錢都得有抵押,當時也是這樣。這四億五借完本息合計可就成了9.82億,利息比本金還高!限期39年,也就是說要還到1940年。盡管1912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政府垮台,此後的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也是再繼續還錢。說句實話要是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拿出來點“概不承認帝國主義侵略時期的一切外債”的氣概,這錢就不用還了,但也難保他們不會再為了討回這筆錢二次入侵中國,所以這話還是得哪說哪了。這筆錢給俄國的最多是130371120兩,1917年十月革命後就不再給了;德國90070515兩、奧地利4003920兩,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加入協約國後成為了戰勝國,這錢在1918年一戰結束後也不給了;法國70878240兩、英國50620545兩、美國32939055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前(即1938年)英法也不要了,在中國從事傳教、經商30餘年的史密斯,曾於1906年向時任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建議“退還庚款“來培植中國學生。1907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用“退還庚款“來教育中國學生的提案,1909年付諸實施。美國是從1909年起退還幫助中國建立海外留學教育係統,美國所建立的“清華學堂”,是為留美預備學校,這也就是後來的清華大學。意大利32939055兩、比利時8484345兩、荷蘭782100兩,其餘的43萬餘兩由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等國分享,從1923年起英、法、意、比、荷各帝國主義國家也競相效仿美國,用此款在中國辦起了大、中、小學,甚至幼兒園。就小日本的這34793100兩,是棺材裏伸手死要錢,這錢一直賠到1937年抗戰全麵爆發。盡管最後這筆錢實際還了6.532億兩,但這帶給中國的仍然是無盡的痛苦,人民也看盡了大清的軟弱。人民賠的不是一人一兩多銀子,而是心裏流淌出的一兩多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