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八·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梁孝王武者,孝文皇帝子也,而與孝景帝同母。母,竇太後也。
孝文帝凡四男:長子曰太子,是為孝景帝;次子武;次子參;次子勝。孝文帝即位二年,以武為代王,以參為太原王,以勝為梁王。二歲,徙代王為淮陽王。以代盡與太原王,號曰代王。參立十七年,孝文後二年卒,諡為孝王。子登嗣立,是為代共王。立二十九年,元光二年卒。子義立,是為代王。十九年,漢廣關,以常山為限,而徙代王王清河。清河王徙以元鼎三年也。
初,武為淮陽王十年,而梁王勝卒,諡為梁懷王。懷王最少子,愛幸異於他子。其明年,徙淮陽王武為梁王。梁王之初王梁,孝文帝之十二年也。梁王自初王通曆已十一年矣。
梁王十四年,入朝。十七年,十八年,比年入朝,留,其明年,乃之國。二十一年,入朝。二十二年,孝文帝崩。二十四年,入朝。二十五年,複入朝。是時上未置太子也。上與梁王燕飲,嚐從容言曰:“千秋萬歲後傳於王。”王辭謝。雖知非至言,然心內喜。太後亦然。其春,吳楚齊趙七國反。吳楚先擊梁棘壁,殺數萬人。梁孝王城守睢陽,而使韓安國、張羽等為大將軍,以距吳楚。吳楚以梁為限,不敢過而西,與太尉亞夫等相距三月。吳楚破,而梁所破殺虜略與漢中分。明年,漢立太子。其後梁最親,有功,又為大國,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陽,四十餘城,皆多大縣。
孝王,竇太後少子也,愛之,賞賜不可勝道。於是孝王築東苑,方三百餘裏。廣睢陽城七十裏。大治宮室,為複道,自宮連屬於平台三十餘裏。得賜天子旌旗,出從千乘萬騎。東西馳獵,擬於天子。出言蹕,入言警。招延四方豪桀,自山以東遊說之士。莫不畢至,齊人羊勝、公孫詭、鄒陽之屬。公孫詭多奇邪計,初見王,賜千金,官至中尉,梁號之曰公孫將軍,梁多作兵器弩弓矛數十萬,而府庫金錢且百巨萬,珠玉寶器多於京師。
二十九年十月,梁孝王入朝。景帝使使持節乘輿駟馬,迎梁王於關下。既朝,上疏因留,以太後親故。王入則侍景帝同輦,出則同車遊獵,射禽獸上林中。梁之侍中、郎、謁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門,與漢宦官無異。
十一月,上廢栗太子,竇太後心欲以孝王為後嗣。大臣及袁盎等有所關說於景帝,竇太後義格,亦遂不複言以梁王為嗣事由此。以事秘,世莫知。乃辭歸國。
其夏四月,上立膠東王為太子。梁王怨袁盎及議臣,乃與羊勝、公孫詭之屬陰使人刺殺袁盎及他議臣十餘人。逐其賊,未得也。於是天子意梁王,逐賊,果梁使之。乃遣使冠蓋相望於道,覆按梁,捕公孫詭、羊勝。公孫詭、羊勝匿王後宮。使者責二千石急,梁相軒丘豹及內史韓安國進諫王,王乃令勝、詭皆自殺,出之。上由此怨望於梁王。梁王恐,乃使韓安國因長公主謝罪太後,然後得釋。
上怒稍解,因上書請朝。既至關,茅蘭說王,使乘布車,從兩騎入,匿於長主園。漢使使迎王,王已入關,車騎盡居外,不知王處。太後泣曰:“帝殺吾子!”景帝憂恐。於是梁王伏斧質於闕下,謝罪,然後太後、景帝大喜,相泣,複如故。悉召王從官入關。然景帝益疏王,不同車輦矣。
三十五年冬,複朝。上疏欲留,上弗許。歸國,意忽忽不樂。北獵良山,有獻牛,足出背上,孝王惡之。六月中,病熱,六日卒,諡曰孝王。
孝王慈孝,每聞太後病,口不能食,居不安寢,常欲留長安侍太後。太後亦愛之。及聞梁王薨,竇太後哭極哀,不食,曰:“帝果殺吾子!”景帝哀懼,不知所為。與長公主計之,乃分梁為五國,盡立孝王男五人為王,女五人皆食湯沐邑。於是奏之太後,太後乃說,為帝加壹湌。
梁孝王長子買為梁王,是為共王;子明為濟川王;子彭離為濟東王;子定為山陽王;子不識為濟陰王。
孝王未死時,財以巨萬計,不可勝數。及死,藏府餘黃金尚四十餘萬斤,他財物稱是。
梁共王三年,景帝崩。共王立七年卒,子襄立,是為平王。
梁平王襄十四年,母曰陳太後。共王母曰李太後。李太後,親平王之大母也。而平王之後姓任,曰任王後。任王後甚有寵於平王襄。初,孝王在時,有罍樽,直千金。孝王誡後世,善保罍樽,無得以與人。任王後聞而欲得罍樽。平王大母李太後曰:“先王有命,無得以罍樽與人。他物雖百巨萬,猶自恣也。”任王後絕欲得之。平王襄直使人開府取罍樽,賜任王後。李太後大怒,漢使者來,欲自言,平王襄及任王後遮止,閉門,李太後與爭門,措指,遂不得見漢使者。李太後亦私與食官長及郎中尹霸等士通亂,而王與任王後以此使人風止李太後,李太後內有淫行,亦已。後病薨。病時,任後未嚐請病;薨,又不持喪。
元朔中,睢陽人類犴反者,人有辱其父,而與淮陽太守客出同車。太守客出下車,類犴反殺其仇於車上而去。淮陽太守怒,以讓梁二千石。二千石以下求反甚急,執反親戚。反知國陰事,乃上變事,具告知王與大母爭樽狀。時丞相以下見知之,欲以傷梁長吏,其書聞天子。天子下吏驗問,有之。公卿請廢襄為庶人。天子曰:“李太後有淫行,而梁王襄無良師傅,故陷不義。”乃削梁八城,梟任王後首於市。梁餘尚有十城。襄立三十九年卒,諡為平王。子無傷立為梁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