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係姓,儒者或不傳。餘嚐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係姓章矣,顧弟弗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虛。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餘並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首。
黃帝是少典氏的後裔,姓公孫,名軒轅。他生下來就神奇而又靈異,在繈褓中就能夠說話,幼年時就非常聰明,懂得禮數,年紀稍長時就純樸敏慧,成年後更顯得睿智而練達。
軒轅氏所處的時代,神農氏的勢力已經變得衰微。諸侯間彼此征伐,百姓深受殘害,而神農氏也無力進行征討。於是軒轅氏便操練士兵,用來征討那些沒有來朝貢的諸侯,四方諸侯於是都來俯首稱臣。而蚩尤是這些諸侯當中最殘暴的,沒有誰可以征服他。炎帝想要欺淩諸侯,諸侯就來歸順軒轅氏,軒轅氏訓練軍隊,研究氣候,種植五穀,安撫百姓,測量四方的土地,訓練出猶如熊、羆、貔、貅、豹、虎等猛獸的強大軍隊,率領他們同炎帝在阪泉的郊外作戰。經過三次激戰,終於贏得勝利。蚩尤作亂,拒絕聽從黃帝的命令。於是黃帝便征集各地諸侯的軍隊,與蚩尤在涿鹿的野外大戰,活捉蚩尤,並把他處死。各地諸侯都尊奉軒轅氏為天子,取代了神農氏的地位,這就是黃帝。天下如有不順從黃帝的,黃帝便去征討,直至收服他們後才離去。黃帝開山築路,沒有安閑的時候。
黃帝在東邊到達大海邊,登上丸山與泰山。在西邊到達空桐,登上了雞頭山。在南邊到達長江,登上熊耳山、湘山。在北方驅逐了葷粥人,在釜山與諸侯勘驗符契,在涿鹿山下寬廣平坦的所在修建城邑。遷徙往來都沒有固定的居所,用軍隊駐紮在這裏進行防衛。用雲的名稱來命名百官職銜,軍隊也被稱為雲師。設立左右大監,監察各方的諸侯。各國諸侯都很和順,在祭祀鬼神山川的封禪大典當中,很多人都來參加黃帝主持的盛典。黃帝得到寶鼎,推算天文曆法。他任用風後、力牧、常先、大鴻等人來治理人民。順應天地間的法則,陰陽的變化規律,養生送死的社會製度,研究國家興亡的道理。按時種植百穀與草木,馴化鳥獸昆蟲,廣泛研究日月星辰的運行變化規律及水流、土石、金玉的狀況,勤思考,多實踐,多傾聽,多觀察,節省使用水火材物。因為出現了土德的祥瑞,所以號為黃帝。
黃帝總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獲得姓氏的有十四人。黃帝住在軒轅之丘,迎娶西陵氏的女子為妻,這便是嫘祖。嫘祖是黃帝的正妃,生下來兩個兒子,他們的後代都曾經統領天下:其中一個名為玄囂,就是青陽,青陽居住在江水一帶;第二個名為昌意,昌意居住在若水地區。昌意娶蜀山氏的女子,名為昌仆,生下高陽。高陽有著非常高尚的品德。黃帝死後,葬在橋山。他的孫子,即昌意的兒子高陽,繼承了帝位,這便是帝顓頊。
帝顓頊高陽,是黃帝的孫子,昌意的兒子。他文靜深沉而富有智謀,通達明白而清楚事理;種植各種作物來讓地力得以充分利用,按時節行事,順應自然,尊奉鬼神,製定禮儀,調和五行之氣,教化民眾,潔淨虔誠地舉行祭祀。向北到達幽陵,向南到達交趾,向西到達流沙,向東到達蟠木,無論有生命的還是沒有生命的,無論是大山大河還是丘陵小溪的神,凡是日月可以照耀的地方,沒有不服從他、依附他的。帝顓頊生的兒子名為窮蟬。顓頊死後,玄囂的孫子高辛繼承了帝位,就是帝嚳。帝嚳高辛,是黃帝的曾孫。高辛的父親名為蟜極,蟜極的父親名為玄囂,玄囂的父親是黃帝。自玄囂到蟜極都沒能得到帝位,到高辛才得以繼承帝位。高辛對於顓頊而言是同族兄弟之子。
高辛剛生下來就顯得神奇靈異,能夠說出自己的名字。他廣施恩澤,惠及萬物,卻從不為一己私利。他明辨是非,可以洞察遠方的事情,審事細微,能燭照隱幽。他順應天帝的旨意,了解百姓疾苦。他仁厚而又威嚴,慈惠而守信,自我修身,天下都歸服於他。他獲取大地的物產而節製地加以使用,撫育教導百姓,讓他們清楚利益所在,用曆法來掌握日月節氣的變化規律,尊顯鬼神,恭敬地予以侍奉。他麵容謙恭,品德高尚,舉止適時,穿著樸素。帝嚳猶如清泉灌溉土地一樣,恩德不偏不倚,惠及天下,凡日月照耀,風雨所及的地方,沒有不來歸順他的。
帝嚳迎娶陳鋒氏的女子,生放勳;娶了娵訾氏的女子,生摯。帝嚳死後,摯繼承了帝位。帝摯在位,治理的並不好,他的弟弟放勳繼位,這便是帝堯。他的仁德猶如天空那樣浩大無邊,他的智慧猶如神靈那樣淵深莫測。人們猶如追隨太陽一樣追隨著他,人們如同渴望祥雲那樣期盼著他。他富有而不驕縱,顯貴而從不傲慢。他頭戴黃色的冠冕,穿著黑色的衣服,乘坐紅色的車子,駕著白色的駿馬。他能將高尚的品德情操發揚光大,把各部族團結得親密無間。在親密無間的各個部族當中,明確百官的職責,表彰政績卓著的官員。天下萬國都融洽和睦。
於是命令羲氏、和氏,恭敬地順應上天。根據日月星辰的運行軌跡來製定曆法,把時令謹慎地傳授給各地的百姓。發布命令,派遣羲仲居住在叫暘穀的鬱夷之地,恭敬地迎接朝陽升起,審慎地預報春季適宜耕種的時日。白天同夜晚的時間一樣長,黃昏時鳥星在正南方的上空出現,依據這種景象來確定春分的時間。這時人們分散到田野當中破土耕種,鳥獸交尾生育。
又命令羲叔居住在南交,審慎地預報夏季耕耘的時間,恭敬地迎接夏至的到來。一年當中白天的時間最長,黃昏時火星在正南方的上空出現,根據這種景象來斷定夏至的時間。這時,人們忙於在田中除草,鳥獸的羽毛開始變得稀疏。
又命令和仲居住在昧穀的西方,恭敬地送別太陽離去,審慎地預報莊稼收獲的日子。夜晚同白天的時間一樣長,黃昏時虛星在正南方的上空出現,根據這種景象來確認秋分的日子。這時人們忙於收割莊稼,鳥獸更換羽毛。
又命令和叔居住在幽都的北方,審慎地預報儲藏穀物的時間。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黃昏時分昴星在正南方的上空出現,根據這種景象來確認冬至的日子。這時人們留在屋中取暖,鳥獸的羽毛變得既厚又密。一年總共有三百六十六天,用設置閏月的方法來把四季調整準確。整頓百官,各項事業都能夠興旺發達。
堯說:“哪一位可以理順國家大事?”放齊說:“太子丹朱聰明而通達。”堯說:“唉!他不講道德又好爭辯,不能任用。”堯又說:“哪一位能夠當此重任呢?”兜說:“共工廣泛地聚集民眾,做了很多事情,可以任用。”堯說:“共工會說迎合眾意的話,但實際行動卻違背正道,對神明看似恭敬,實際上卻極為輕慢。不能重用。”堯又說:“唉,各位首領,滾滾洪水漫天而來,浩浩蕩蕩,已經將群山包圍,淹沒了丘陵,百姓憂心忡忡,有誰能夠去治理呢?”首領們都說鯀能夠治水。堯說:“鯀時常違反命令,危害同族,不能任用。”首領們說:“恐怕不會這樣吧?試用不行,再罷免了他。”堯於是聽從了首領們的意見,任用鯀來治理洪水。鯀治水九年,毫無成效。
堯說:“唉!各位首領,我在位已經有七十年之久了,你們哪一位可以按天命行事,接替我的職位?”首領們答道:“我們的德行卑下,會玷辱帝位。”堯說:“隻要是真正賢能的人,不管是達官顯貴,還是至親,還是被疏遠的或已隱居的人,全都要向我舉薦。”大家異口同聲地對堯說:“在百姓當中有位還沒娶妻的人,名叫虞舜。”堯說:“是的,我聽說過那個人,他究竟是怎樣的人?”首領們說:“他是一個盲人的兒子。父親心地險惡,母親愚悍狡詐,弟弟驕縱而不法,舜能用孝行與他們和睦親近,使他們的心向善,免於邪惡。”堯說:“那麼我還是考驗一下他吧!”於是堯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舜,通過他對待妻子的態度來考察他的品德。舜把兩個妻子安置到媯水的入河口,讓她們遵守身為兒媳的禮節。堯對此很滿意,便讓舜負責推行五教,使百姓可以按五教行事。又讓他按五教整飭百官,使百官都能夠遵章守法。又讓他在國門接待各方使者,國門充滿了肅穆的氛圍,各方諸侯和遠道而來的賓客都十分欽敬他。堯又讓舜進入山林川澤,遇到暴風雷雨,舜依舊堅持前進,不會迷失方向。堯認為舜是偉大的,召見舜說:“你考慮問題非常周到,說過的事,都可以建功立業,已經過了三年。你接替我登上帝位吧。”舜一再推讓,認為自己的德行不足以接任帝位,心中十分不安。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廟前受命登上帝位。文祖,就是堯的太祖。
這時,帝堯年紀老邁,讓舜代行天子政務,以便觀察天帝的意願。舜就觀察璿璣玉衡,調整對日月五星的測算結果。然後又舉行礪禮來祭祀上天,舉行礪禮祭祀周邊上下四方,舉行望禮遙祭天下名山大川,遍祭群神。準備了齊全的五種玉製禮器,選擇吉利的月份與時間,召見四方的諸侯君長,向他們頒賜玉製禮器。這一年的二月,舜前往東方巡察,到達泰山,燒柴祭天,又舉行望禮遙祭天下名山大川。然後又接見東方各諸侯國的首領,校正曆法,同他們核對季節、月份以及時日,統一音律及度、量、衡,製定五類禮儀,以五種玉製的禮器、三種彩繒、二種活牲、一種死禽分別作為諸侯、卿大夫與士相見的禮物。朝覲禮畢後,五種玉器全部歸還給各方諸侯。五月,舜前往南方巡察。八月,前往西方巡察。十一月,前往北方巡察。每到一方就都像到東方那樣,接見當地的諸侯君長,統一相關的行政製度。回來後,前往祖廟父廟,舉行最為隆重的祭祀之禮,祭祀列祖列宗。舜每五年都會巡察天下一次,各地諸侯則每四年都會來朝見一次。向天下宣示自己的政令,體察各地的政績,根據功績的大小賞賜車馬與服飾。舜開始設立十二州,疏浚各地河流。他用圖畫的方式公示刑法,用流放的辦法來減免五刑,用鞭刑來作為官府的刑罰,學校以戒尺作為處罰的器具,罪犯可以用金錢來減免刑罰。對由於偶然的過失而犯罪的人予以赦免;對怙惡不悛的人施以重刑。慎重啊,慎重啊,對於施行刑罰,必須要小心謹慎哪!
兜向堯推薦共工接任,堯說:“不行。”便試著讓他擔任工師一職,共工果然放縱作惡。四方諸侯首領舉薦鯀來治理洪水,堯覺得不行,首領們一再懇請應當試用鯀,經試用後,不見成效,百姓依然深受洪水之苦。三苗部族在長江、淮河、荊州一帶不斷作亂。這時,舜巡視回來,便向帝堯報告,請求將共工放逐到幽陵,變為北狄;把兜放逐到崇山,變為南蠻;把三苗遷徙到三危,成為西戎;把鯀放逐到羽山,變為東夷。懲辦了這四個罪犯,天下人都感到心悅誠服。
堯登帝位七十年後找到了舜,又過了二十年就辭去帝位,讓舜代行天子職務,向上天舉薦舜繼任。堯讓位二十八年後去世,百姓非常悲傷,就像失去了親生父母一樣。堯死後的三年中,天下都停止奏樂,以此來表示對帝堯的哀思。堯清楚自己的兒子丹朱不夠賢明,不能將治理天下的責任交給他,於是便將帝位傳給了舜。將帝位傳給舜,天下人都將得到好處,而隻有丹朱一人感到憂愁;把帝位傳授給丹朱,則天下人都會受苦,而隻有丹朱一人得利。堯說:“總不能讓天下人都受苦,而隻讓一人得利。”堯終於將天下交給了舜。帝堯去世,三年的喪期結束後,舜表示將帝位讓給丹朱,自己則躲到南河南岸。朝見天子的諸侯卻沒有人去丹朱那裏,而都去朝拜舜。爭訟告狀的也不到丹朱那裏,而去找舜。讚美首領的人不謳歌丹朱,而隻是歌頌舜。舜說:“這就是天意吧!”從此以後,舜才回到國中,登上天子之位,這就是帝舜。
虞舜的名字是重華。重華的父親叫瞽叟,瞽叟的父親是橋牛,橋牛的父親名為句望,句望的父親是敬康,敬康的父親是窮蟬,窮蟬的父親是顓頊,顓頊的父親是昌意。從昌意到舜已經傳承了七代。從窮蟬到帝舜,都是籍籍無名的平民。舜的父親瞽叟是個盲人,舜的母親死後,瞽叟就又娶妻生了象,象驕縱不法。瞽叟溺愛後妻生下的兒子,時常準備殺害舜,舜都設法躲開了他的毒手。遇到有小的過失,舜就會接受處罰。舜恭順地侍奉父親、後母與弟弟,天天真誠如一,謹小慎微,沒有絲毫鬆懈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