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世界曆史的認識,仍然不是很完善。200多年前,我們隻知道最近三千年發生的曆史。對於三千年之前的曆史,我們僅能憑借豐富的想象力和傳說加以闡釋。公元前4004年,這個世界被突然創造出來,文明的世界中,很多人都是這樣認為的,並且還把這樣的思想灌輸給下一代的孩子。人們的意見產生了分歧,他們對這個世界的創造在春天還是在秋天各有不同的見解,但這樣的觀點是十分荒謬的,是倚仗人們肆意猜測的神學式臆斷,也是源於對希伯來《舊約》太拘於生硬的簡單解釋。現在,學者們早已摒棄了這種不科學的見解。以自然觀的眼光看待地球的各種現象,人們都認為,我們的世界早就存在,並且在無限久遠的年代以前就已經有了。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現象都是真實的,正如把鏡子分別放在房子的兩端,也自然就看不到房間的盡頭了。但認為人類所生存的宇宙隻存在六七千年,這樣的理念,必然是不夠科學、不可相信的,應該徹底推翻了。
現在,世人皆知,地球的直徑為8000英裏(1.28萬公裏),呈現兩端稍扁的橘狀球體。少數的權威人士,在大約2500年以前,就已經知道地球其實是球形的。但是在此之前,人類普遍認為地球是一個平麵,如今,人們都認為當時提出的理論極為荒誕,甚至當時還拿地球與恒星、行星、天空的關係做解釋。現在我們知道,以地軸(比赤道直徑短24英裏)為中心的地球,每24小時自轉一周,這也就形成晝夜更替;與此同時,地球順著微微不規則且稍有變化的橢圓形軌道,每年都繞著太陽公轉一周,當地球與太陽的距離為9150萬英裏時,便達到了兩者之間的最近距離,距離為9450萬英裏便是最遠的距離。
月球的體積要比地球小,它以239000英裏的距離繞著地球運行。不要認為隻有地球和月球在太陽係中圍繞太陽轉動,水星離太陽的距離為3600萬英裏,金星距離太陽6700萬英裏,這兩科行星也圍繞太陽運行。在地球公轉軌道的外圍,不僅有無數的呈帶狀的、能忽略的小星體、小行星,還有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和火星,它們與太陽的平均距離分別是279300萬英裏、178200萬英裏、88600萬英裏、48300萬英裏和14100萬英裏。人類很難想象出這些動輒以百萬計的數字。為了讓讀者更易理解,我們將太陽和其他行星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到容易接受的尺寸。
我們先做一個假設,認為地球是一個小球,它的直徑為1英寸,而太陽就是一個大球,直徑為9英寸,距離地球大約是323碼,相當於五分之一英裏,步行四五分鍾左右就能達到。與之相比,月球就好比一顆小豌豆,距地球的長度為二英尺半。水星和金星兩顆內行星處在地球和太陽之間,125碼和250碼分別是它們與太陽的距離。圍繞這些星體的是茫茫無垠的宇宙空間,一直延伸到距離地球175英尺的火星。木星的直徑為1英尺,它與地球的距離約為1英裏。在距地球的2英裏處,是體積稍小的土星;距離地球4英裏的是天王星,距離地球6英裏的是海王星。海王星以外的數千裏中,隻有懸浮的稀薄氣體和細微的塵埃。就是按照縮小後的比例,恒星離地球最近,但它也遠在40萬英裏之外。
上演生命之劇的舞台是多麼的浩渺空曠啊——這是我們對以上這些數字產生的一個認識。
宇宙空間如此的浩瀚無垠,我們真正了解的僅僅是地球表麵的生物罷了。地表與地心的距離為4000英裏,而生活在地下的生物,深處地下的也不超過3英裏,高出地麵的高度也不到5英裏。而其餘的茫茫宇宙空間,也顯然是空洞、無生命的空間。
采掘最深的海洋,其深度隻有5英裏,飛機飛行創下的最高紀錄也隻有4英裏。曾經有人乘著氣球飛到天空,高度達到7英裏,但遭受了巨大的阻礙。沒有一種鳥可以活著飛到5英裏的空中,那些被帶到飛機上的小鳥和昆蟲,還沒達到此高度,就失去了知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