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千裏走單騎(1 / 2)

“陛下聖明!據微臣觀察,星移鬥轉,國運震動,洛陽如今血光籠罩,恐怕兵災連連。此地已不可久留!”袁天罡肅然道。這方麵他是專家,說話間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堅決。

劉辯毫不計較皇帝的身份,道:“袁愛卿,你的想法和朕一樣。但是朕有三點疑惑,待愛卿為我解惑。第一,退位之後,朕如何離開洛陽。董賊知道朕要離開,定會百般阻撓,為絕後患,恐怕會對我進行刺殺。朕該如何讓董賊相信朕活著對他沒有威脅,讓他放我一馬。

“第二,離開洛陽後,朕該往何處去。自黃巾賊****之後,地方勢力開始各自割據,群雄並起。明天之後,我就是一個廢帝,地方勢力不知對我態度如何。想要迎接我的,怕是想利用我。所以,如何爭得一席之地容身,袁愛卿還得多多教我。

“第三,雖然退位,但朕心又不甘。亂世將至,兵戈四起。大漢國運興也罷,衰也罷,明天之後朕就不再關心。但是,在這個風雲際會,群雄爭霸的時期,朕不想錯過這一場盛宴。朕還想,有那麼一天,逐鹿中原,一統天下。朕此誌,現在看來有點可笑。袁愛卿,你可知朕心?所以,退位之後,朕如何能東山再起,愛卿,勞你費心啦!”

“陛下!”袁天罡拜倒在地上,“陛下心懷天下,不計艱險,欲再為萬民造福,臣感激至極!微臣願追隨陛下鞍前馬後奉獻綿薄之力!”

“臣來之前,已經為陛下思慮周全。陛下以自動退位,加封董賊為太師作為條件,換取自主選擇封地,並保安全。有了封地,便可名正言順離開洛陽,不會打草驚蛇。董賊也不會從中阻撓。離開了洛陽,便是龍入大海,龍翔九天。至於封地,隻要選得好,便可為陛下解開第二第三點疑惑。

“臣有上中下三策,供陛下選擇。下策,陛下可選陳留浚儀。陳留郡是中原大郡,人口眾多,物產豐富。浚儀北據燕趙,南通江淮,咽喉九州、間域中華,利於據內控外。此地靠近洛陽,便於董賊控製,作為封地容易獲得。但此地北無山脈之起以阻北風之襲,南無和局之水以蓄氣,東無蒼龍以親主,西無白虎以衛局,前無案朝以擋煞,是上不應天星,下不應地脈之局。此地起兵便利,但周邊群狼環伺,艱險重重。

“中策,陛下可選取揚州秣陵,此間地勢下臨楚地。包舉中原。且揚州遠離中原,遠避兵災,人口漸繁,人才頗豐。秣陵北有金陵邑,微臣先前曾遊覽於此,發覺此地龍蟠虎踞,青龍白虎玄武朱雀四象皆備,乃帝王之宅。但此地有大江在北,山在南,此半壁江山之局。即便如此,董賊奸猾,或許擔心鞭長莫及,難以掌控揚州,不會輕易允諾。

“上策,可選廣陽郡薊縣。薊縣北枕居庸,西峙太行,東連山海,俯視中原,沃野千裏,山川形勢,居中製外,舉重以輕,足以控製四夷,製天下,可謂帝王萬世之都!可惜此地臨近匈奴、鮮卑,武風盛行,民多彪悍。幽州牧劉虞為政寬仁,深得人心,附近冀州青州徐州來幽州定居者百萬人。劉虞開上穀胡市,發展鹽鐵產業,人民安居樂業。董賊忌憚陛下在此地坐大,必不允封此地。”

高明,真是高呀!把宋明清三個王朝的京城都點到了。

劉辯佩服得五體投地。別的不說,把浚儀,也就是後來的開封

這三策,其實也不難選,肯定是選擇去薊縣了的。

薊縣就是同時也是大天朝的京城啊。

聽袁愛卿把薊縣描繪得如此完美,劉辯高興地直裂嘴角。

雖然袁天罡說取得薊縣做封地有困難,但是劉辯知道袁天罡肯定已經想好了對策。

“那麼愛卿,朕欲取薊縣,你有什麼辦法沒有?”

“陛下,臣有‘避實就虛’之計,可為陛下取薊縣。”袁天罡不慌不忙地說。

“兩年多前,張純與同郡張舉及烏桓丘力居等人叛亂,劫略薊中,殺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人。後來劉虞為幽州牧,張純被殺,丘力居乞降,張舉逃亡於塞外。但從此之後,遼東一郡民生凋敝,加上朝廷再沒任命新的遼東太守,地方好強為所欲為,目無王法。周邊蠻夷鮮卑高句麗趁機侵略。陛下若求封此地,董賊必認為遼東邊疆苦寒,人煙稀少,不足為患,答應陛下所請。”

“然後呢?是不是揮師東進,奪取薊縣?”劉辯55的智力值,顯然還是低了點,除了偶然腦洞大開想出個逃字訣,在涉及到戰略層麵上的謀劃,確實是有點吃不開。

“陛下無慮。幽州牧劉虞重文治,對異族采取懷柔政策。都亭侯公孫瓚重武功,又有白馬義從,對異族采用高壓政策,驕矜日漸。一山難容二虎,兩人不日必生仇隙。等到他們幹戈相向、兩敗俱傷之時,陛下便可伺機東進,一戰可定幽州。如此,陛下坐擁幽州,背靠遼東。進可攻冀、青、徐、兗等州,退可依托遼東根本。天下大業,可徐而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