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幽州劉虞(1 / 2)

幽州轄下有十郡一屬國。因為劉辯封遼東郡,就把遼東郡改為遼東國。諸郡分布自東往西分別是樂浪郡、遼東國、玄菟郡、遼東屬國、遼西郡、右北平郡、漁陽郡、廣陽郡、上穀郡、涿郡和代郡。遼東屬國是漢王朝用來安置、管理內附漢廷的烏桓人的。幽州治所在廣陽郡的薊縣。幽州人口不多,財政也需冀州青州輸入。但自黃巾兵亂之後,大批中原民眾為躲避戰禍北遷幽州,尤以上穀、涿郡和漁陽等地為最。人口的到來,造成了幽州的日益繁榮。

此刻,薊縣的幽州牧府衙內,當朝太尉、幽州牧劉虞居中而坐,他的部屬分坐兩邊。

“諸位大人,秋熟已過,寒冬將臨,我們幽州地處北地,平時皆賴青冀兩周援濟,今年情況又如何呢?”劉虞崇尚儉樸,說話也是直來直往。

“主公,金秋收成不錯,涿郡漁陽糧食產量比去年都有增加,其他各郡略略持平去年。有賴主公寬仁持政,治下百姓尚能安居守法,相信再過幾年,幽州就成為天下間的一片樂土了。”從事齊周捋著八字胡,首先報喜道。

“之前胡夷作亂,北地民不聊生。鮮卑、烏桓苟合張舉張純等人劫略薊中,右北平、遼東等郡深受其害,烏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被殺,北州震動。樂浪、玄菟、遼西、漁陽、上穀和代郡,也頗受外族欺淩。自主公懸賞張舉、張純以來,戰亂漸平,張純授首,烏桓丘力居請降。但北邊鮮卑一族勢力發展很快,仗著兵強馬壯,屢屢有侵略我大漢子民之舉,這必須得加以警戒。”東曹掾魏攸倒是看得比較長遠。

劉虞這個人,為政寬仁,說白了就是對老百姓非常有愛心,懂得安撫百姓,又給老百姓放開手腳生活致富。所以,劉虞開了上穀的互市,又在漁陽等地開鹽鐵場,讓老百姓有事做,有錢賺,生活有了奔頭。老百姓其實很簡單,誰給他活路,他們就感激誰。所以,劉虞在地方是很有名望的。

但是,鮮卑一族不是簡單的外,或許說,曆史上任何一個外族都不是簡單的民族。大漢的文明可以讓他們崇拜,可以讓他們模仿,但可惜的是也讓他們垂涎欲滴。曆史上鮮卑一族,就是五胡亂中華中的五胡中重要部族。所謂衣冠南渡、神州陸沉,就是拜他們所賜。

鮮卑族在北方的逐漸崛起,主要是出了個有勇有謀的首領檀石槐。這個經常侵犯劫掠長城邊塞的強力領導,曾拒絕漢王朝的和親和封王,甚至打敗了漢王朝兩萬多大軍。幸好,前幾年檀石槐去世了。但是鮮卑族的根基已經打好了,一個外族正日益強盛。

劉虞想想這些,其實是有點頭疼。

他講仁義,不好爭鬥。但是鮮卑屢次劫掠他治下子民,由不得他不操心。做人總有底線,鮮卑族就在不斷的衝擊劉虞的底線。

本來,上穀的互市,對兩族的老百姓都是有好處的。互通有無,各取所需。但現在看來,自己還是小估了鮮卑的野心了。唯一慶幸的是,鮮卑部雖然地域廣有兩千多裏,但部族眾多,號令不一,騷擾還行,戰亂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