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 經濟(2 / 3)

戴爾公司

戴爾公司是一個全球性的電腦生產和銷售公司,同時是卓越的網際網路基礎建設設備及服務供應商。戴爾公司的英文商標為“DELL”。戴爾公司專門設計、製造並提供符合客戶要求的產品與服務,亦供應種類廣泛的軟件及相關設備。戴爾公司提供的高效能電腦係統種類繁多,包括筆記本電腦、桌上型電腦、工作站、服務器與儲存產品。邁可·戴爾(Michael Dell)是戴爾公司的創始人,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通過獨特的直銷模式,傾聽客戶最直接的需求,並將業界標準的計算產品與全方位的服務,直接提供給客戶。戴爾公司截至2001年2月2日止連續四年的營業額為320億美元。戴爾公司分別高居全美財富五百強的第48名及全球財富五百強的第154名。

AMD

AMD是世界上著名的微處理器生產研究和生產廠商。它創辦於1969年,是一家業務遍及全球的集成電路供應商,專為個人/網絡電腦及通信產品市場提供各種芯片,其中包括微處理器、快閃存儲器、通信和網絡元件等。AMDAthlon處理器及內置AMDAthlon處理器的電腦係統先後獲世界各地17個國家的刊物頒發的60多個獎項。全球十大個人電腦廠商中的九家使用的都是AMD微處理器。AMD全球雇員約有1.4萬人,公司超過一半的收入來自國際市場,1999年的營業額達29億美元。

風險投資

風險投資又稱創業資本,是由職業金融家投入到新興的、迅速發展的、有巨大競爭潛力的企業中的一種權益資本。它源於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矽穀。與傳統的金融服務不同,它是在沒有任何財產抵押的情況下,以資金與公司業者持有的公司股權相交換,投資是建立在對創業者持有的技術甚至理念的認同的基礎之上的。風險投資實際上是一種金融創新,是一種與高科技結合的金融方式,它集融資和投資於一體,集供給資金和提供管理於一身,投資於“高風險、高潛力、高收益、高技術”的“四高”項目或企業。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脫穎而出的高科技企業絕大多數是靠風險投資起家的。微軟、英特爾、蘋果、戴爾、雅虎等公司在創業之初就是依靠風險投資才獲得了它們的“第一推動力”。

軟著陸

“軟著陸”是指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的宏觀調整手段。“軟著陸”一詞最早頻繁出現於20世紀50年代末一些航天雜誌上,用來形容安全的月球著陸。宇航員最早實現成功軟著陸是在執行“阿波羅”計劃期間,其中包括最著名的1969年“阿波羅11號”登月。如今,這個詞的幻想意義減少了。奧布裏·蘭斯頓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戴維·瓊斯說,根據《牛津英語字典》的說法,它首次被用做經濟用語是在1973年《新聞周刊》的一篇文章中,開始流行則是在1990~1991年的經濟衰退期間。意思是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在2%到4%的經濟緩慢增長。1994~1995年間成功的軟著陸確保了美國曆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經濟增長。

泡沫經濟

泡沫經濟指一種虛假的經濟繁榮現象。“泡沫”一詞的詞源可追溯至1720年發生在英國的“南海泡沫公司事件”。據說是給沒有實體的公司以特權,用極高的股價進行交易的事件。泡沫經濟這個名詞被用來指那些無法用經濟基礎要素解釋的所有經濟現象。它們“像泡沫一樣出現,又像泡沫一樣消失”。世界經濟發展史上,最早引起震動的泡沫經濟案例發生在17世紀30年代,即有名的荷蘭“鬱金香恐慌”事件。荷蘭人盛行種植鬱金香,這種開著美麗花朵的百合科植物的球根(地下鱗莖)則成為投機牟利的對象,並日益珍貴起來。由於炒風大盛,一個球根的價格竟被炒到與一輛馬車價格相當的程度。1637年末,漂浮在投機者頭頂上五彩斑斕的氣泡終因過度膨脹而爆裂,人們手中被視為巨額財富的鬱金香球莖一下子變得一錢不值。參與投機的數以萬計的商人和貴族一夜之間淪為乞丐。國家經濟也隨之發生巨大震蕩,元氣大傷。

第一次世界經濟危機

1857年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的經濟危機。

1857年危機與以往各次危機不同。以往各次危機的策源地是英國,而這次卻是美國。1857年以前,美國經濟由於國外資本的大量輸入,鐵路建設的蓬勃發展,加利福尼亞金礦的發現而迅速發展起來。在1847至1857年期間,世界貿易大幅度擴大。19世紀50年代的年均增長額比前20年提高了兩倍。促進了世界市場的飛速擴大。世界市場的擴大必然使這次危機具有世界性。美國危機的事態很快擴展到英、法、德等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並且不久就蔓延到瑞典、荷蘭、意大利、挪威和丹麥。許多殖民地國家,如澳大利亞、爪哇、巴西,甚至農奴製的俄國,也遭到危機的打擊。

1857年危機波及的範圍超過以往各次危機。但是,1857年危機的後果與以往的危機一樣,使廣大無產階級群眾生活狀況惡化,大大激化了階級對抗和階級鬥爭。1857年危機的另一個重要後果,是殖民地國家侵占殖民地,掠奪、壓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政策加劇了。這種做法對資本主義擺脫這次危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最早的百貨商店

世界第一家大型百貨商店,是1824年法國人皮埃爾·帕裏索在巴黎籌建的“美麗花壇”百貨商店。在這個商店裏,貨物敞開陳列,品種齊全,價格也低於傳統商店,適應了當時社會經濟生活的需要。從此,百貨商店很快傳遍世界各地。

超市

“超市”是超級市場的簡稱,它指大型的商品銷售市場。這個概念最先產生於西方國家,英文寫為Super Market。超市經營的商品主要是食品以及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用品,外麵有停車場,免費為遠來的顧客提供交通便利。超市入口處有手推車和提籃,供顧客選購商品使用。顧客在超市自選商品,然後在收款處付款。超市的特點是貨物齊全,購物便利,因此深受顧客的歡迎。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超級市場於1930年8月在紐約誕生。

商品條碼

我們到超市去購買物品時,會發現每一件商品的外包裝上都印有條形碼。商品條碼起源於美國。

美國人有一次性購買大量食品、物品,存儲在大型冰箱中使用的生活習慣,因此,很多大型綜合零售店在20世紀60年代應運而生。但是,由於美國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是碼磅度量衡法的八進位數、六進位數,因此十進位的美元、美分及消費稅的計算會花費不少時間,在現金交納處常出現顧客排起長龍等待付款的情況,大型零售店無法發揮快捷方便的功能。為了解決排隊問題,人們采取了各種方法,但哪一種方法都不盡人意。

1967年,著名超級連鎖店KROGAR,首次采取了將後來成為UPC原型的條碼附在商品上,並通過電子掃描儀讀取,輸入到計算機中的方法。這就是商品條碼的起源。極大地方便了商家和顧客,很快就得到普及。

跳蚤市場

“跳蚤市場”實際上就是舊貨市場,它起源於19世紀末的法國。公元1884年,巴黎市政府為了保持市容整潔,立法禁止沿街亂倒垃圾,並頒布法令讓3萬名靠撿破爛為生的貧民把市區堆積的垃圾搬運到郊區一個廢棄的練兵場上。貧民們在垃圾堆裏挑揀有用的東西,並就地隨手出售。到了1886年,聖旺這個地方就形成了一個固定的市場。因為在這裏出售的舊衣物上常帶有跳蚤,巴黎人就稱它為“跳蚤市場”。

自動取款機

自動取款機也叫自動櫃員機,它是銀行為了方便客戶取款,設立由客戶憑信用卡和密碼自助取款的裝置。英文簡稱為ATM。自動櫃員機通常都安裝在銀行外麵的牆壁裏或人流密集的商業區。自動櫃員機操作簡單快捷,它的普及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自動取款機(ATM)是由英國人謝潑德·巴倫發明的。1967年6月27日,世界上第一台自動取款機在倫敦附近的巴克萊銀行分行亮相,立即吸引了大批觀眾。當時它叫“德拉路自動兌現係統”。“德拉路自動兌現係統”接受經過放射性碳14浸泡過的支票,這是當時比較先進的加密手段。這些支票事先從銀行裏買出來,然後取款機把支票兌成現金。每張支票都有不同的化學記號,以分辨顧客身份,從正確的賬戶提取現金。最初顧客從自動提款機中一次隻能取10英鎊,因為當時10英鎊已足夠普通家庭維持到周末了。

據估算,目前全球已有150萬台自動取款機,每年自動取款機完成的交易接近110億次,提取資金近7000億美元。

星級酒店的評定標準

一星級酒店:至少有10間客房有取暖設備;客房設備完善,有電視、地毯等;客房內要有早餐供應服務。

二星級酒店:除上述內容外,有電梯,客房有電話分機,有接待服務。

三星級酒店:除上述內容外,要有接待廳和閱覽室,有隔音裝置,客房寬大,家具高質量,一半客房有外線電話,員工素質高。

四星級酒店:除上述內容外,有寬大的公共場所,有套間公寓式的客房,有兌換貨幣等接待服務。

五星級酒店:除上述內容外,要有高級寬敞的公共場所、露天或室內遊泳池,有直通國際電話、24小時世界各地快郵等服務。

青年旅館

青年旅館是一種國際製旅館,一般實行國際會員製。隻要成為它的會員,世界上所有的旅館將為你提供異地預約,並可用所在國貨幣支付房費。隻要有青年旅館的地方,會員都可以入住並享受會員待遇。而申請會員卡極為簡便,成人:人民幣60元/張,18歲以下學生:人民幣40元/張,這張卡規定的最高售價是12美元。青年旅館聯盟的會員卡在www.Byecity.com可以直接購買。它的特點是住宿價格經濟實惠,一般一個床位一天費用相當於當地一套快餐的價格,為三星級酒店單人房間市場價的十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四人間、六人間的房間裏整潔的上下鋪,做飯、洗衣等一切自助,廚房、餐廳、水房、冰箱和娛樂室都是公用的,大家共同生活,自由交流,天涯一家。盡管名為“青年旅館”,但它卻沒有年齡、國籍等任何限製。實際上,在歐洲它常成為中老年人個人旅行的首選。目前,在我國很多城市已建有青年旅館,通過登錄青年旅館的網站可以查詢到它們的詳情。

灰色收入

“灰色收入”是指介於合法收入和非法收入之間的各種非正當收入。這種收入一般都是暗地裏的,而且逃稅,因而稱之為“灰色”。如政府官員可以利用職權謀取“灰色收入”,聚斂不義之財。有在非公務活動中收受禮金的;有利用在臨時機構任職或兼職之便,領取各種酬金的;有在單位巧立名目,自發各種福利、補助的;有在非公務活動中頻繁接受其他單位和個人的各種請吃、請喝、請跳、請釣、請洗的等等。另外,企業和個人“灰色收入”逃稅現象之所以存在,是因為這部分收入在稅款征繳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一些困難。

分期付款

分期付款是貿易中延期支付方式之一。在商品買賣業務中,賣方先將貨物交付買方,並按貿易合同規定,將一次交易的貨款分為若幹支付期,由買方分期按時支付。其實質是賣方向買方提供資金融通的便利。例如買房涉及資金就比較多,一般很少有人能在短期內湊足大筆資金,所以很多房屋的買賣都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相對於一次性付款,分期付款的總金額要多於一次性付清的金額。這是因為,分期付款未繳納部分不僅包括未付足的款項,同時還包括該筆資金的應付利息。

3·15消費者日

“3·15消費日”又稱國際消費者權益日。1960年,美國等國的消費者組織發起成立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其宗旨主要是在世界範圍內協助各國消費者組織及政府做好保護消費者利益的工作。1983年,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決定將每年的3月15日作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每年到這一天,世界各地的消費者組織都要組織大規模的活動,集中宣傳消費者的權利。

股份製

股份製是利用股份公司的形式,通過發行股票籌集資本、調節社會資源分配的一種企業組織和經營管理製度。股份製以股份公司為核心,以發行股票為基礎,以股票交易為依托。較完整意義上的股份製出現在資本主義商品經濟較發達的時期,它的產生和發展經曆了一個漫長的曆史過程。古羅馬人早在羅馬帝國初期創立的包稅人的股份委托公司,就具有了股份製的含義。

按揭

按揭是Mortgage(抵押)的音譯,是指按揭人將房產的產權轉讓給按揭受益人(通常指提供貸款的銀行)作為還款保證,按揭人在還清貸款後,按揭受益人立即將所涉及的房產產權還回按揭人的行為。銀行要求的按揭要具備一定條件: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本國公民及有居留權的境外、國外公民;有穩定的合法收入,具備償還貸款本息的能力;同意以所購房產(或“樓花”權益)作抵押。

地下經濟

“地下經濟”是一種國民經濟中未向政府申報登記,經濟活動脫離政府法律法規約束,且不向政府納稅的經濟成分。地下經濟活動涉及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等各個經濟環節,可謂無所不在,是當前世界範圍內的一種普遍現象,被國際社會公認為“經濟黑洞”。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1998年全球地下經濟規模約9萬億美元,占全球產出的23%。從表現形態看,地下經濟大致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被稱為“灰色經濟”或“影子經濟”,主要是指未經工商登記、逃避納稅的個體經濟,如沒有營業執照的小商小販、家居裝修、私房建築等;第二類被稱為“黑色經濟”,指抗稅抗法的犯罪經濟,包括走私、販毒、洗錢、賭博、製假、色情業、販賣人口等;第三類是新型的網絡犯罪,指在網上搞假公司和假投資騙取錢財等。

市場經濟

“市場經濟”是資源配置、產品的數量和品種以及生產方法及銷售狀況由市場力量來決定的一種經濟組織方式。在這種經濟組織方式下,由供求關係決定生產什麼產品,生產多少,采用什麼生產技術,以及生產中使用的勞動力和資本各得多少收入等。

第三產業

現代產業大體可分為三種,即第一產業為農業,第二產業為工業,第三產業為剩下的其他產業。“第三產業”一語最早是英國經濟學家、西蘭澳塔哥大學教授阿·費希爾提出來的,始見於他在1935年出版的《安全與進步的衝突》一書中。費希爾認為:第一產業為人類提供滿足最基本需要的食品,第二產業滿足其他更進一步的需要,第三產業滿足人類除物質以外的更高級的需要(如生活中的便利、娛樂等各種精神的需要)。此後,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統計部門中,采用了三種產業的分類方法。

1940年,英國經濟學家柯林·克拉克在《經濟進步的條件》一書中,廣泛地使用了“第三產業”這一概念,又以“服務性產業”代替“第三產業”。以後的西方經濟學著作,便沿用三種產業的概念,並把費希爾和克拉克同視為這種方法的創始人。現代社會已經把第三產業是否發達看作社會進步與否的一個重要標誌。

GDP

GDP是指一個國家一年內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包括產品與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和,簡稱國民生產總值。用同一年的人口數量去除當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則可以得出當年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這裏所用的人口數量是當年年初與年終人口數的平均數字,或年中(當年7月1日)的人口數量。國民生產總值是衡量一個社會經濟活動的基本尺度,這一概念有助於了解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與市場規模,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有助於了解一個國家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

WTO

WTO是世界貿易組織的簡稱。它是致力於監督和促進世界貿易的國際組織,成立於1995年1月1日,有104個國家為其創始國。是獨立於聯合國的永久性國際組織,總部設在瑞士的日內瓦。其前身是成立於1947年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與關貿總協定相比,世貿組織所管理的是世界多邊貿易體製,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知識產權貿易等。世貿組織的基本原則和宗旨是通過實施市場開放、非歧視和公平貿易等原則,達到推動實現世界貿易自由化的目標。其基本職能有:管理和執行共同構成世貿組織的多邊及諸邊貿易協定;作為多邊貿易談判的講壇;尋求解決貿易爭端;監督各成員貿易政策,並與其他同製定全球經濟政策有關的國際機構進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