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雜記
導讀:
由於抗戰的關係,西南聯大往雲南撤退,朱自清也因此在西南邊陲蒙自縣住了五個月,他的家也在那裏住了兩個月。時間雖然短暫,可那裏卻給他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他喜歡那裏的人們,那裏的風情,在那兒,仿佛整個天地都屬於自己。然而在國難當頭的日子裏,他從未沉浸在世外桃源式的情境裏。在漂泊的教書生活中,他的心,一直和民眾,和民族的命運聯在一起,充滿對抗戰勝利的期待。
我在蒙自住過五個月,我的家也在那裏住過兩個月。我現在常常想起這個地方,特別是在人事繁忙的時候。
蒙自小得好,人少得好。看慣了大城的人,見了蒙自的城圈兒會覺得像玩具似的,正像坐慣了普通火車的人,乍踏上個碧石小火車,會覺得像玩具似的一樣。但是住下來,就漸漸覺得有意思。城裏隻有一條大街,不消幾趟就走熟了。書店、文具店、點心店、電筒店,差不多閉了眼可以找到門兒。城外的名勝去處、南湖、湖裏的崧島,軍山、三山公園,一下午便可走遍,怪省力的。不論城裏城外,在路上走,有時候會看不見一個人。整個兒天地仿佛是自己的;自我擴展到無窮遠,無窮大。這教我想起了台州和白馬湖,在那兩處住的時候,也有這種靜味。
大街上有一家賣糖粥的,帶著賣煎粑粑。桌子凳子乃至碗匙等都很幹淨,又便宜,我們聯大師生照顧的特別多。掌櫃是個四川人,姓雷,白發蒼蒼的。他臉上常掛著微笑,卻並不是巴結顧客的樣兒。他愛點古玩什麼的,每張桌子上,竹器瓷器占著一半兒;糖粥和粑粑便擺在這些桌子上吃。他家裏還藏著些“精品”,高興的時候,會特地去拿來請顧客賞玩一番。老頭兒有個老伴兒,帶一個夥計,就這麼活著,倒也自得其樂。我們管這個鋪子叫“雷稀飯”,管那掌櫃的也叫這名兒;他的人緣兒是很好的。
城裏最可注意的是人家的門對兒。這裏許多門對兒都切合著人家的姓。別地方固然也有這麼辦的,但沒有這裏的多。散步的時候邊看邊猜,倒很有意思。但是最多的是抗戰的門對兒。昆明也有,不過按比例說,怕不及蒙自的多;多了,就造成一種氛圍氣,叫在街上走的人不忘記這個時代的這個國家。這似乎也算利用舊形式宣傳抗戰建國,是值得鼓勵的。眼前舊曆年就到了,這種抗戰春聯,大可提倡一下。
蒙自的正式宣傳工作,除黨部的標語外,教育局的努力,也值得記載。他們將一座舊戲台改為演講台,又每天張貼油印的廣播消息。這都是有益民眾的。他們的經費不多,能夠逐步做去,是很有希望的。他們又幫忙北大的學生辦了一所民眾夜校。報名的非常踴躍,但因為教師和座位的關係,隻收了二百人。夜校辦了兩三個月,學生頗認真,成績相當可觀。那時蒙自的聯大要搬到昆明來,便隻得停了。教育局長向我表示很可惜;看他的態度,他說的是真心話。蒙自的民眾相當地樂意接受宣傳。聯大的學生曾經來過一次滅蠅運動。四五月間蒙自蒼蠅真多。有一位朋友在街上笑了一下,一張口便飛進一個去。滅蠅運動之後,街上許多食物鋪子,備了冷布罩子,雖然簡陋,不能不說是進步。鋪子的人常和我們說,“這是你們來了之後才有的呀。”可見他們是很虛心的。